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天涯小站 2.0 首页 拾萃 家事乡情 查看内容

和谈:从除夕不再放假说起

2014-2-6 10:44 AM| 发布者: 星光| 查看: 1891| 评论: 33|原作者: 和谈

摘要: 2013年12月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决定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第二项,将春节放假起始日恢复为农历正月初一。修改后,除夕将不放假。消息传开后,不少人感到不解,因为这一通知没有附加任何说明和解释。 ...

201312月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决定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第二项,将春节放假起始日恢复为农历正月初一。修改后,除夕将不放假。消息传开后,不少人感到不解,因为这一通知没有附加任何说明和解释。


在我的记忆里,过去春节放假都是从初一开始放假三天。资料显示,这个《放假办法》是19491223日由政务院第一次发布,分别经历了19999月、200712月和201312月的3次修改。同样,春节3天假期也就经历了从“初一、初二、初三”到“除夕、初一、初二”又回到“初一、初二、初三”的过程。除夕被纳入春节假期是从200712月那次修改后开始实行的。原来,自从2008年开始至2013年,大陆民众已经享受了6个放假的除夕。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除夕放假是人性化的表现,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我们知道,年夜饭一直是一年中最重要,也是最丰盛的一顿饭。既然重要,人人都希望在天黑之前就能回到家里;说丰盛,那么准备年饭的事情就特别多。可是除夕要上班,那就有一些家庭的年夜饭无法按时进行,造成一种遗憾。2007国务院的规定提供了一种便利,现在突然被取消,不少人心中就有疑问。带着这样的疑问有人留心到,2013蛇年大年夜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直播时的角标也从去年时的“除夕”改成了“大年三十”。更加让人不解的是,4个钟头的春节晚会,一直到3个小时20分时才听见主持人提到“除夕”两个字,整台晚会给人有回避使用“除夕”、而用“年三十”、“腊月三十”这样比较拗口句子的印象。所以有人问,难道“除夕”就此要从官方正式场合、要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取消掉吗?


据《汉语词典》解释:除夕中的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意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换一句话说,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在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时刻,中国政府耗费巨大财资,举国上下共庆和谐,同做国梦之际却讳用除夕两字,则显得非常牵强和蛮横。


是的,夕、习同音,说除夕很可能被听成“除习”,说“除习”就会被联想成倒习、去习,这样,“除夕”就可能被引申为推翻共产党了。我想,大概这才是2014年过春节但是不能“除夕”的真正原因。这不免让人想起清朝雍正年代有人使用《诗经》中“维民所止”而遭致杀身之祸的事情。在封建社会, 有人把“维止”两个字放在一起,进而联系到雍正皇帝被砍了头,可现在大陆是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法制年代啊,怎么依然有人要把除夕和除习联系在一起,从而跟国家政权,甚至领导人政治安危捆绑在一起,这不是泄露了伪共和的老底了吗?


一般来说,中国历史上因为文字而遭杀身之祸的在清朝时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这个案例。雍正八年(1730),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给皇帝的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我们知道,汉字是从象形开始,再由形声发展开去。但是自然界具有表象意义的事物太少,所以古汉语里通假字很多。徐骏,江苏昆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学之子,顾炎武的甥孙。不知道这位翰林院士是故意卖弄学问还是一时疏忽,把陛的耳朵写成了反犬,这就有影射皇帝是畜生的嫌疑。雍正看了大怒,下令将徐骏立即革职,抄家。


不料这徐骏平时喜欢玩弄、堆砌一些诗句,抄家时,有人在他的诗集里发现“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句子,这下不得了了。雍正认为他存心诽谤,罪该斩立决。结果刑部对徐院士的判决书就写成这样:“原任庶吉士徐骏,居心叵测,狂诞成性,在诗稿中影射讥讪我大清,按大不敬律处斩,立即执行,诗稿一律焚毁。”本来只是一字之差,结果引来杀身之祸。


清风、明月从来都是文人抒情写意最常用的字句,可是经历唐宋元明到了清代后,头上的月亮也不可以明亮了,否则就是在歌颂明朝。我想,在清统治者的政治概念里,明朝大概应该叫“暗朝”才显得他们自己符合纲常法理。事实上,前朝的一切都只能是黑暗的,这是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规矩。那时文人作诗行文稍有不慎,轻则牵强成罪,重或横受诛戮。 比如扬州举人徐述夔的诗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等句,被牵强为灭清兴明;礼部尚书沈德潜作诗咏黑牡丹,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之句,被曲解为辱骂满清夺了朱氏江山。二人皆被戮尸。安徽贡生方芬的诗集中有“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一句,被刨坟戮尸,祸延子孙。


为了避免遭受因文字而来的祸害,清代文人常常将涉嫌字眼改用其他字去代替,或者干脆留出空白什么也不写。经过这样加工的文章,有时文理不通,有时雅韵全无,有时意思不完整。比如《四库全书》把岳飞《满江红》中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改成“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就既抹杀了整套书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成了那些编辑们的耻辱。


在专制社会里,文人的自律有它的道理,因为任何人都不希望无谓地成为专制文化的牺牲品。但是另外一方面,专制社会也是滋生、培养谄媚、阿谀之人的温床。如果说前者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生存和饭碗,那么后者则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发达和前程。看看这两年大陆出版了多少和习仲勋有关的书籍,再看看一个包子铺的走红,无数“梦”的泛滥,我们怎么能够不相信中国共产党仍然是一个王朝,它的最高领袖依然还是一个天子这么一个荒谬的事实?


《庄子·列御寇》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高兴时,又加赐车辆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 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了成语“吮痈舐痔”的来源。吮:聚拢嘴唇来吸;痈:毒疮;舐:舔,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苏轼说:“苟于进取以速利禄,吮疽舐痔无所不为者,非伥鬼欤?”(《渔樵闲话录》)


针对前代留下来的禁忌字太多,造成困国惑民的后果,乾隆皇帝专门发了一道谕旨,他说:本朝人刊写书籍,凡遇胡虏夷狄等字常作空白,有的还改夷为彝,改虏为卤,这类情况很多。揣其本意,无非是为本朝忌讳,以表示作者的敬慎,其实不知这种作法本身就是相当不敬的。孟子说过舜是东夷人,文王是西夷人。可见夷狄等字不过是方域称谓,自古以来圣贤们并不避讳。至于把虏安强加于本朝,那是极其荒谬的。现在普天之下都是大清臣民,连穷边远徼都不忍视之为虏,岂可把虏字加之满洲族呢?总之大清承受天命,统一宇内,中外一家,上下一体,境内各族不得互相歧视。从今以后,凡临文作字以及刊刻书籍,都不得像以前那样胡乱避讳,空格改字,否则以大不敬治罪。这样看来,乾隆皇帝比他的先祖们要自信得多了。


当今,共产专制制度已经让习近平坐稳了天子的座位,人们能够希望的只是他像乾隆那样做得开明一点,这样于国于民都有好处。要不然,如果现在就让老百姓过年但不能“除夕”,那么今后像“陋习”,“恶习”这样的词汇怎么办?如果陋习、恶习没有关系,那么潮汐、草席、抄袭呢?它们都可以听成或者想成“操习”的啊?如果老百姓天天嘴上要操皇上的祖宗,习近平的脸还挂得住吗?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4-2-9 09:50 PM
据说除夕不放假时国家给老百姓一个隐形假——很多单位除夕不管国家规定不规定都放假了。所以除夕那天假日办电话打爆
引用 2014-2-9 08:29 PM
现在这种现象很平常,太平常了,一如电影里的过时朝代,民众也就是一笑了之,不再引起留意。诸如某地政府大楼,灰色的楼群,主楼顶上戴一顶红色的毡帽样屋顶,醒目刺激,据说是某领导上任时测了八字拆换的屋顶,拆换得好啊,后来那领导又高升了,当然,地方资源财富也紧跟着升天了。
引用 2014-2-9 06:58 PM
和谈: “不是刺激人,是侮辱人。 指名道姓不应该,除非你证据确凿。 对方也是人,不能因为导了一个节目就落到可以被随意侮辱的地步。”


“老阿姨”正好是我看到董卿 ...
“拙林你应该知道,我对任何一个在国内要做事,要吃饭的具体的个人不会有侮辱的意图。”

我相信。所以我说题目改得好。 我觉得这样的"collateral damage"没有必要。  你前面说你的文章主要是疑问句和设问句,不是肯定句,那么何不也给冯小刚几分benefit of doubt?  讨论问题时尽量不“name names”,这也是我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中的常规,为什么一牵涉到共产党就都可以抛之窗外?  

我读到你题中的冯小刚三个字时,脑子里会出现他的样子,他的脸,他的眼,所以觉得前面四个字太过了。  不知道你写下他的名字时,会想到他吗?
引用 2014-2-9 11:02 AM
拙林: 不是刺激人,是侮辱人。 指名道姓不应该,除非你证据确凿。 对方也是人,不能因为导了一个节目就落到可以被随意侮辱的地步。 ...
“不是刺激人,是侮辱人。 指名道姓不应该,除非你证据确凿。 对方也是人,不能因为导了一个节目就落到可以被随意侮辱的地步。”


“老阿姨”正好是我看到董卿第一次提到”除夕“两个字的地方,就没有再往下看。这次春晚把她请上台,是为了树立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的例子。中国社会需要道德楷模吗?

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之所以堕落至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共产党首先把传统的东西统统打到、压垮,而代之以那些他们用伪造、欺骗、篡改的历史文化来充斥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共产党现在却完全回避这样的实质问题,在社会上,让媒体里的主旋律大谈弘扬道德文化,其用意非常明显。他们是要把今日中国社会的问题现状归结到老百姓头上,是老百姓们丢弃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好玩传统,所以要大力树立、扶植民间的道德楷模。看这样的春晚,你精神上不是受强奸是什么?节目中这样的东西太多,太多,这也就是非常狗屎让人无法看这种“吮痈舐痔”的地方。

我不是突然对今年春晚感兴趣,我也知道冯小刚们只能够做他们被允许做的事情,就算是冯小刚决定今年的节目不让提“除夕”,我相信也非他的本意。我把他的名字挂在标题上,用“吮痈舐痔”来形容,实在是因为这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尤其是,春节前后一连串的事件,让我看到清朝“文字狱”的影子又在那些帮闲,帮凶者们的身后出现。我才会突然”怒不可遏“地“骂”人。拙林你应该知道,我对任何一个在国内要做事,要吃饭的具体的个人不会有侮辱的意图。
引用 2014-2-9 10:43 AM
ZT:(文章来自《凯迪网络》)

从春晚“老阿姨”看中国面临的道德困境

N届春晚没看过了。说出来笑掉大牙。我对于春晚最后的映象居然是王菲和那英的“相约九八”。今年本也不例外,无奈家中两台电脑被老婆和小猪霸占,只得独自陪母亲在电视前剥花生,很被动地,“老阿姨”看了半集。主持人介绍完,老阿姨又喊了几嗓子口号吧,听到韩磊一开唱,我就溜了。再不走,晚饭算白吃了。

在我眼里,春晚也就是一台综艺晚会,任你主旋律宏扬得震天响,我是油盐不进。好看,爱听的,我就瞧瞧。无奈,一届不如一届,完全一副不争气的样子。是人,当然得挑娱目悦耳的来欣赏,管你东南西北风。我觉得这也无可厚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化传承也具有贬恶扬善的一面,也不是一味地用下三滥的小调来取悦观众。比如说二人转,我认为就是这种下三滥的东西。方家见谅,我也只是一家之见,总之我是不喜欢。

“老阿姨”这台节目一出,也算是导演尽了责。既宏扬了当代主旋律,又符合了扬善的传统需求,还不忘侧面讴歌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一举三得,一枪数鸟,台上上台下激动成一片,泪流满面,领导也投来赞许的目光,频频晗首。冯导的功力,那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对我这样一个油盐不进的人来说,功力还欠一点。

中国自古就有行善积德的传承。劝人向善,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谈起来,莫不是以孝为本,进修德业,自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历朝历代,即便是战争年代,这一套道德体系,也从没有被否定过。也没有哪个皇帝大臣敢劝民向恶,劝民以利。这在以前都是不可能的。然而,自批武训开始,中华大地的道德标准发生了逆转。举凡不在某思想某主义的指导下的善,不在某党领导下行的善,皆不能称之为善。一段时间以来,不但不能称善,还在被打倒惩罚之列。武训算一个。也许现在被批露的,刘文彩也算一个。主席一挥手: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这个小兵,字都没认全,能懂几个道理?论起来无非是扶人过马路,拾金不昧,送人回家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放着二十四孝不学,放着杀身成仁的关羽不学?放着鞠躬尽瘁的孔明不学?放着忠君卫国的于谦,岳飞,史可法不学?放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文正不学?学雷锋?真是天大的笑话。心领神会的林立刻领悟:读。。。的书,学。。。的思想。。。。做。。。。的好战士。大概是这样吧。我记不清了。可见,善的标准被悄悄地改了。

节目里的老阿姨任老任怨,勤俭持家,也是一种美德,无可厚非。论这条,我奶奶,我母亲也不比她差。然而,道德模范,需以老阿姨作代表,无非是她老人家头上戴着主义思想的光环。在某些人眼里,这样的善才能被表彰,才能被宏扬。然而,我泱泱中华,不是靠几句口号就能糊弄的。民智开启之下,再来这一套,没用了哇。

试看其自相矛盾之处。甘祖昌将军,开国少将。五五年授少将(五十岁),五七年辞官还乡(五十二岁),八六年去世(八十一岁)。

首先,功成身退,辞官不就的自古就有.少将约相当于武将三四品的样子,算不得高位。他和春秋的范蠡,汉代张良,唐代的李泌,勋业,地位,名望,都是不好比的.古代这叫归隐田园.是相对与诸葛亮的尽忠王事来说的,也是一种不贪恋荣华富贵的美德.两种美德取向不同.据我所知,我党功成弗居的高干似也仅此一人.既然如此何不大彰其人?恐怕,在此之前,知道甘少将的,应是极少的.个中情由,细细推敲,无非是,我党早以标榜自己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辞官归隐,理论上就不那么说得过去了.因此,看少将的履历,归隐前有身体不好一条.列举一下,就我所知的,去世较早的有罗元帅,陈赓大将,李克农上将.这都是没有受到四人帮迫害,在养尊处优的情况下,文革前去世的.而甘少将,终于八六年.那么甘少将的微恙是不是一种自找台阶呢?不管怎样,不宜大肆宣扬那是肯定的。.

其次,就其妻甘老太太而言,文化程度怎样?不得而知。膝下儿女孙辈,是否个个能秉承家风,自甘恬淡,亦不得而知。古代皇帝,也会玩些撤殿避宴的小把戏。道光也知道在龙袍上打补丁。教几个小屁孩,扶助乡邻也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这难道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应当的吗?早知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早年为何又要辞职。老阿姨既深明大义,以全国道德模范的觉悟,当年有无劝阻?须知,大流氓头子杜月笙还捐过学校呢。

扬善自是当然。然而,自古至今,唯有戴上XX主义,XX思想的光环才算是善的,恐怕仅此一家。如今,弄得国人,终于不知善为何物,只知道唯利是图,追名逐利,声色犬马。虽今上欲扬一善,竟然遍寻无果,只得一个经不起推敲的“老阿姨”抬出来充数,实可一叹。

中国之未来,亦可由此窥知一二矣。
引用 2014-2-7 09:49 PM
和谈: 这是为什么?
乡下人有口音,shi成忌讳了
引用 2014-2-7 07:24 PM
我用了“大概这才是过年不让除夕的真正理由吧”和“如果现在不让除夕,那么今后。。。。。。”

引用 2014-2-7 07:19 PM
老巫: 不知道中央为什么决定除夕不放假(我给的链接里提到一些),但是我觉得这和天子姓习没有关系。你文章里也没有任何证据或者论证。把这件事和央视避言“除夕”搅一 ...
哈哈,我懂了。原来5 哥是这样理解的。也许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有问题,因为我心里很清楚,我没有理由和证据去证明什么,我所有可以做的,是把一些相关的现象联系起来,制造一些疑问。所有提出问题的地方,我记得我使用的是疑问句,设问句而不应该是肯定句。如果有,欢迎指出,我下次一定改进。

再展开一点:

1,关于取消除夕放假,我不知道后面是什么理由,我也没有charge国务院为了不除习而取消除夕。我不能那么说,因为我根本没有证据。但是接下来的事情有相似之处。

2,今年除夕时电视节目把字幕改了,我仍然没有根据去证明什么。也许明年人家又改回“除夕”了呢。可是接下来还有相似的事情,就是春晚几乎不使用除夕两个字。也许这仍然是偶然,我们仍然没有证据。

那么,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跨度内,发生了几件相似的事情,我感到非常可疑,也许这些事情后面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是什么?是习近平坐稳了位置。

习近平成为天子后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和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有相似之处,这是我全部的论据。我把这些论据收拢在一起,意图当然很明显,但是我没有去做出我的结论,我想把结论留给读者自己去做。5 哥现在把这些我暗示的结论塞在我的嘴里,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
引用 2014-2-7 05:47 PM
夕 - 一声
习 - 二声

不是一码事啊!
引用 2014-2-7 03:31 PM
和谈: 如果百度里把除夕作为敏感词删除,那么就太明显了,所以我看不会到那个程度。

我还是没有体会到你说的“有关系”和我的论点有什么关系? ...
不知道中央为什么决定除夕不放假(我给的链接里提到一些),但是我觉得这和天子姓习没有关系。你文章里也没有任何证据或者论证。把这件事和央视避言“除夕”搅一起,只会削弱你的论点。

我说“有关系”,那是因为官样文章(文件)里仍然用“除夕”这个词,所以到目前为止,自上而下禁言“除夕”的说法有点牵强。
引用 2014-2-7 02:23 PM
和谈: 一点题外话:为了弄清春晚主持人究竟有没有说“除夕”两个字,我这次还请了两个“助手”给我专门回看这台节目,结果人家都说没有看见。我从网上看到有三个人提到 ...
继续跟踪那位主持人,看看是否因口误受处分.
引用 2014-2-7 01:50 PM
和谈: 是的,这样比较自由,可以任意发挥,也不那么刺激人。
不是刺激人,是侮辱人。 指名道姓不应该,除非你证据确凿。 对方也是人,不能因为导了一个节目就落到可以被随意侮辱的地步。
引用 2014-2-7 01:47 PM
waspking: 2007年的法规: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
放假的绝对天数没有改变,只是把时间推迟,不再突出“除夕”,我以为是想--------,老实说,我还真不知道这个规定究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除非中国政府把除夕作为敏感词来封闭掉。

这种属于掩耳盗铃的伎俩!
引用 2014-2-7 01:44 PM
老巫: 有关系——至少“除夕”这个词出现在文中。

百度那么多敏感词,但“除夕”似乎不是。再读一下这个:
http://zhidao.baidu.com/s/daily/2013-12-12/1387180873.h ...
如果百度里把除夕作为敏感词删除,那么就太明显了,所以我看不会到那个程度。

我还是没有体会到你说的“有关系”和我的论点有什么关系?
引用 2014-2-7 12:37 PM
和谈: 5哥找了好材料来,不过和我要议论的不怎么相关。
你看,国务院的放假规定是“国定假”,有“法律制定”即“法定”的内涵。它这次新的规定就是取消除夕作为春节假 ...
有关系——至少“除夕”这个词出现在文中。

百度那么多敏感词,但“除夕”似乎不是。再读一下这个:
http://zhidao.baidu.com/s/daily/2013-12-12/1387180873.html
引用 2014-2-7 12:33 PM
一点题外话:为了弄清春晚主持人究竟有没有说“除夕”两个字,我这次还请了两个“助手”给我专门回看这台节目,结果人家都说没有看见。我从网上看到有三个人提到,那么我想可能性应该很大。所以,我只能自己硬着头皮,或听,或看,一直熬到3小时20分钟时,听见主持人说了一次。我就没有继续看下去。因为,1次和100次数的关系同0次和1次的关系完全不同。

春晚是给纯粹需要娱乐的大陆民众看的,对任何一个稍微有一点喜欢自己动脑子想事情的人来说都是不合适的。所以对营造的那种气氛,和里面的编造内容接受不了而不看是正常的。我只是抓住其中那么一个环节,它和中国历史上的那些丑恶现象也一种自然的联系而发一下议论,应该不会伤害居住海外的大多数华人的神经,出出共产党以及周围拍马捧场之人丑而已。

谢谢留下“鲜花”和评语。:-)
引用 2014-2-7 12:31 PM
2007年的法规: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引用 2014-2-7 12:31 PM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国务院决定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作如下修改:

  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本决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引用 2014-2-7 12:21 PM
老巫: 江泽民去过镇江(1992年1月22日),胡锦涛去过芜湖(2008年1月16日)。
呵呵,出差错了,还好这个网上段子不是我杜撰的。
引用 2014-2-7 12:20 PM
waspking: 好像是礼拜四早上, 30号早上, 国内是大年三十, 不是初一搞的春晚?
是吗?这我倒没有掐指头算过。

查看全部评论(33)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5 07:25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