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天涯小站 2.0 首页 拾萃 文史阅读 查看内容

漫人:“群情激奋”考

2013-9-21 10:32 AM| 发布者: 昨夜雨| 查看: 504| 评论: 16|原作者: 漫人

摘要: 黎京兄有篇日志,说到了路西法效应:http://www.smallstation.net/home.php?mod=spaceuid=50do=blogid=15255当时就觉着应该把脑子里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这两天读纸(就是读者妹纸的简称啦)又提到“伙文化”这个概 ...
黎京兄有篇日志,说到了路西法效应:
http://www.smallstation.net/home.php?mod=space&uid=50&do=blog&id=15255

当时就觉着应该把脑子里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这两天读纸(就是读者妹纸的简称啦)又提到“伙文化”这个概念,更觉着要把东西写出来。不然,还会有很多概念混淆哈。

当然先要做的事,就是抵赖免责声明,声明俺不是学社会学的,对群体现象也只是有点皮毛认识。也不知道有谁谁做了什么研究,因此全是自己凭空想象。写在这里,算是抛砖引玉吧。再就是读纸提到的是“伙文化”这个概念,既然提到“文化”,那么就是意味着有共认的价值观和理念。我觉着群情激奋,还谈不到文化这个层次,不需要有公认的价值观,而只是个体行为的许多共同表现。

首先要说的是人是群体动物。现代人的出现,也就近20万年的事吧,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有文字的历史就短多了,也就那么几千年。强调个体解放,还是从文艺复兴开始,距今也就几百年。在这之前,都是群体活动,不管是打猎还是种田,都是大家同去同去。一个人要是落了单,那是很可怕的事。回归到群体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找到了组织,感觉就安全了许多。我称之为“群体归属感”。在群体里唱也好,跳也好,感觉会很好。

在一个群体里面,有时候作为个体,有些事自己感觉做了不一定对,但是往周围看看,别人也做了或者正在做,那么就没有那么多负罪感了,我称之为“群体免责感”。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速公路上货车翻了,大家一起去抢东西,虽然大家并不认识,也不一定认同这个做法,但是在那个时候就做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别人激动,自己也跟着激动,情不自禁。而且这种感觉,不光会传染,而且还相互作用,正反馈,结果就是“群体激奋感”。这种场面太多了,大规模集会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这种场面出现。

俺去听过香功大师王什么的传功。他说你们这个场面太小(在国外哪有那么多的人听他胡诌),在国内,我都是要在几千几万人面前讲,最好在体育场里面,那效果才好。为什么,因为人多,保不定就有受到暗示激励的,身不由己地跳出来,显功。其他人免责感在加上激奋感交织在一起,跟着一起跳。他就会说,看看,我这功多么灵。

历史上发生的事,好多人归结于党团或者意识形态,但我觉得有更普遍的东西,这就是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个体行为是不一样的。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这方面的行为。文革不用说了,大家一定还记得在天安门广场上热泪盈眶的镜头;纳粹时代也一样,建议去看电影《Cabaret》,在里面的就可以看到好多人自发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纳粹为什么有那么多追随者了。我有一次回到南京去一所大学里看过去的高中同学,他那时在读研究生。他说有一次宿舍楼里面有人开始噢噢叫,然后就有人跟着叫,最后是全楼一起叫。所以我说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当然,文艺复兴后强调个性发展,强调独立判断,这对群体行为是个反动,但是在特定条件下,是你作为一个个人在跟群体做斗争,所以可能作用有限。黎京兄日志里提到的那个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就是一个例子。另外我还记得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就是强调纪律和服从,结果到了后来,却发现这些都是纳粹那一套。所以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是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

还有什么,一下子想不起来了。等理出头绪再说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3-9-22 11:00 PM
炉匠: expression
thank you , dear!
引用 2013-9-22 09:50 PM
yi_ran: 听梁文道介绍江湖丛谈,里面说江湖里都有托儿。有时候根本不认识,同在江湖就帮忙。想这气功,也在江湖。   ...
也有可能。不过那还是早些时候,我想托功恐怕还没有那么精深。
引用 2013-9-22 09:49 PM
漫人: 什么功讲座? 噢,你说香功。我不知道国内的情形,但我在这里听的那次不像。也很难说,就那么一教室人,还没坐满。谁都不认识谁。 ...
听梁文道介绍江湖丛谈,里面说江湖里都有托儿。有时候根本不认识,同在江湖就帮忙。想这气功,也在江湖。
引用 2013-9-22 09:00 PM
yi_ran: 那什么功的讲座五的,里面有没有托儿?
什么功讲座? 噢,你说香功。我不知道国内的情形,但我在这里听的那次不像。也很难说,就那么一教室人,还没坐满。谁都不认识谁。
引用 2013-9-22 07:37 PM
那什么功的讲座五的,里面有没有托儿?
引用 2013-9-22 07:14 PM
Reader86: 炉匠GG,表象的英语是什么,我有些糊涂。我的汉语很不好。

的确是集体无意识,这点是千真万确的,但是并不完全是,还有更多一些内容,我要写在我的文章 ...
expression
引用 2013-9-22 06:47 PM
炉匠: 按佛洛依德学生荣格的说法,所谓伙文化是个表象,是群体无意识的冰山露在水上的尖尖.
炉匠GG,表象的英语是什么,我有些糊涂。我的汉语很不好。

的确是集体无意识,这点是千真万确的,但是并不完全是,还有更多一些内容,我要写在我的文章中,我们在讨论。
引用 2013-9-22 03:46 PM
炉匠: 按佛洛依德学生荣格的说法,所谓伙文化是个表象,是群体无意识的冰山露在水上的尖尖.
我想说的就是这点,好多群体现象可以是用无意识行为来解释的。

当然啦,还要给读纸一点credit,“群情激奋”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有意识的文化行为,比如说那么多人能聚集在一起,回头有机会我还想再写一篇详细说。
引用 2013-9-22 03:41 PM
阿理郎: 读点《社会心理学》确实有好处。透过文化大革命往回看,近的有纳粹德国,远一点的是法国大革命。其实从国民性看,我觉得中国人更接近德国人而不是法国人。 ...
不好意思,没读过社会心理学,也不清楚在这方面有没有现成的研究。

国民性这个比较,恐怕比较困难。
引用 2013-9-22 03:35 PM
拙林: 漫人出手又快又好,大赞! 也期待读者MM的大作。   

我一直想知道西方个人主义的根源和产生的文化土壤。  追根溯源一直追进中世纪,仍然读得一头雾水。  ...
见上面回读纸的贴,我觉得是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是产生个人主义的根源和土壤。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价值,人的觉醒;工业革命让人不再附属于哪个领主或贵族,而且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里,让人(多数人)也有闲心来关心思考其他事。

中世纪还没有到时候。
引用 2013-9-22 03:30 PM
Reader86: wow, 你这么快,俺还在读书。写得非常好!

我的确是觉得从文艺复兴以来(前面就算拉个平手),西方比我们向前进了2步:1,是用科学的方法发现真理;2, ...
呵呵,这些个问题在脑子里窝了好久了,一直没空写下来。既然你提出来了,正好是个机会。

西方先有文艺复兴,有了理论基础;后有工业革命,造就了一无所有也就没有主人头领的无产阶级,个人的作用才显示出来。
引用 2013-9-22 10:43 AM
Reader86: wow, 你这么快,俺还在读书。写得非常好!

我的确是觉得从文艺复兴以来(前面就算拉个平手),西方比我们向前进了2步:1,是用科学的方法发现真理;2, ...
按佛洛依德学生荣格的说法,所谓伙文化是个表象,是群体无意识的冰山露在水上的尖尖.
引用 2013-9-21 04:46 PM
读点《社会心理学》确实有好处。透过文化大革命往回看,近的有纳粹德国,远一点的是法国大革命。其实从国民性看,我觉得中国人更接近德国人而不是法国人。
引用 2013-9-21 04:23 PM
拙林: 漫人出手又快又好,大赞! 也期待读者MM的大作。   

我一直想知道西方个人主义的根源和产生的文化土壤。  追根溯源一直追进中世纪,仍然读得一头雾水。  ...
Will work harder to spell it all out.   Thank you for your encouragement.       

I think we  (you & me) have talked about this (西方个人主义) in the past, if my memory serves me right.
引用 2013-9-21 09:26 AM
漫人出手又快又好,大赞! 也期待读者MM的大作。  

我一直想知道西方个人主义的根源和产生的文化土壤。  追根溯源一直追进中世纪,仍然读得一头雾水。  很高兴读MM打开这个话题。
引用 2013-9-20 11:23 PM
wow, 你这么快,俺还在读书。写得非常好!

我的确是觉得从文艺复兴以来(前面就算拉个平手),西方比我们向前进了2步:1,是用科学的方法发现真理;2,是发展开创了individualism!

我是想从心理学方面着手写,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完稿。

谢谢漫人,这样交换看法不错,也有趣。多多益善呀!

查看全部评论(16)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7 04:34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