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天涯小站 2.0 首页 拾萃 文史阅读 查看内容

凡草:《世界华人文库》(第四辑:口述实录卷)征稿启事

2013-1-22 07:03 AM| 发布者: 星光| 查看: 854| 评论: 24|原作者: 凡草|来自: 小站空间

摘要: 小站上曾经有过很多很好的纪实文章都在这个范畴里。有兴趣的朋友,尤其是知青朋友,可以直接投稿也可以和我联系。《世界华人文库》(第四辑:口述实录卷)征稿启事 2012年,《世界华人文库》分别由吉林出版集团和九 ...

小站上曾经有过很多很好的纪实文章都在这个范畴里。有兴趣的朋友,尤其是知青朋友,可以直接投稿也可以和我联系。

《世界华人文库》(第四辑:口述实录卷)征稿启事

2012年,《世界华人文库》分别由吉林出版集团和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为真实记录近现代华人社会的真实历史和当代华人的情感历程,《世界华人周刊》杂志社、《世界华人文库》编委会,决定将《世界华人文库》(第四辑)定位为口述实录卷,面向海内外华文作家及普通读者征稿。

广义的口述史,主要采取社会纪实性质的口述史和普通民众口述史两种形式。我们计划征集海内外华人自己或父辈、祖父辈亲身经历的某个历史阶段、某个事件的记忆叙述及各种图文素材,来记录大历史环境下被刻意回避、史有欠缺的部分细节,以便对近现代中国史进行进一步丰富和还原。

我们将以个人口述为主、各类文物图文素材为辅的方式,来记录和展现现、当代中国史中的各种细节。在这些素材积累到一定规模时,我们会按照不同主题对材料进行独立或汇编成书,作为《世界华人文库》(第四辑:口述历史卷)在中国内地出版发行,为现、当代中国史乃至世界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样,我们也热诚欢迎海内外华人将自己打拼奋斗的酸甜苦辣和婚恋嫁娶、相夫教子、感情外遇的种种趣闻轶事付诸笔墨,作为情感口述实录,为后世留下回望当代华人的“清明上河图”。

一、征稿对象及范围。无论您在中国、北美还是其他任何国家,无论您是身在大陆和港澳台的中国人,还是移居海外的新老移民,也无论您是教授学者还是蓝领工人,只要您觉得在现、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有您需要讲述的故事,均可以参加这次征稿。如您曾经历过反右、大饥荒、知青、文革等20世纪中国发生的事件,可将您的经历讲述出来。如您是新移民或是二代移民,您可请家中父辈聊聊他们的移民历程,也可讲述您的移民故事。

二、征稿题材。主要讲述您和您父辈的经历。如按时间段来对素材进行划分,可讲述二战、国共战争、中共建国后的故事;中共建国后的反右、大饥荒、文革、知青下乡等题材均可口述。如您人生中有一段除以上所列题材之外的重要特殊经历,也可记录下来。

三、投递方式。我们欢迎您将经历写下来,发文字稿给我们;如写作有困难,您可自行录制,将口述的音频文件发给我们;如您需要协助,我们会尽可能安排各地记者去协助您录制。文字及音频或视频文件,可发到邮箱,也可直接邮寄给我们。

四、报酬。我们将对素材提供者给予一定的物质报酬。如您的口述历史材料单独出书或汇编成书,我们将回馈您若干册图书;如经鉴定您的口述实录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市场潜力,我们将酌情支付报酬。

本次活动由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主办,北京科发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世界华人周刊》杂志社承办。

投稿邮箱:bc@kfbook.com(投稿请标明“口述历史”)

电话:(加拿大)778-987-3260、(美国)847-403-7171、(中国)1391027291818655229172

中国收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五道口华清嘉园13-2008  邮编:100083

加拿大收稿地址:1555 22nd St. West Vancouver B.C,Canada.V7V 4E1

本文内容由 fancao 提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3-1-30 12:53 PM
Chang_Le: 谢谢凡草。我初步考虑,也想把我的“插队生活回忆”投稿试试。 今天给出版社打了电话 ((美国)847-403-7171),问截稿日期,回答是目前还没有截稿日期,欢迎投稿 ...
是的,他们刚开始征稿,还没有定呢,有时间的。
引用 2013-1-29 08:45 PM
谢谢凡草。我初步考虑,也想把我的“插队生活回忆”投稿试试。 今天给出版社打了电话 ((美国)847-403-7171),问截稿日期,回答是目前还没有截稿日期,欢迎投稿。看来还有时间。我想把自己那东西先整理一下,再看。
引用 2013-1-26 09:04 PM
fancao: 刚又去看了一遍,我觉得和留美洋插队有关,你还是投稿试试吧,看编辑怎么说。
我可能会改一下再看看,谢谢你。
引用 2013-1-26 12:18 PM
雨田: 谢谢凡草,昨天没仔细看征稿要求。刚刚看了也还不是太清楚是否搭得上边,那就再说吧。
刚又去看了一遍,我觉得和留美洋插队有关,你还是投稿试试吧,看编辑怎么说。
引用 2013-1-26 11:13 AM
谢谢凡草,昨天没仔细看征稿要求。刚刚看了也还不是太清楚是否搭得上边,那就再说吧。
引用 2013-1-25 08:07 PM
雨田: 凡草,我有一篇《半百人生忆众望》,在我的日记里,你觉得能不能投稿?
我好像看过,现在不记得了。只要是和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的应该都可以吧。
引用 2013-1-25 08:06 PM
炉匠: 好,什么时候是死线?看看能否找点时间。
我不知道。要问问出版社。
引用 2013-1-25 07:35 PM
凡草,我有一篇《半百人生忆众望》,在我的日记里,你觉得能不能投稿?
引用 2013-1-24 01:37 PM
fancao: 你先整理一下吧,我可以帮你看看,改改错别字,然后转给出版社。你也可以直接寄给出版社。
好,什么时候是死线?看看能否找点时间。
引用 2013-1-24 01:36 PM
星光: 炉匠,收在我们那本书里,你的《兵团故事》都可以用吧?
都可以。 我还有一篇,修半导体,是比较得意的,在小站上有。我的文字多半是一时兴起写的,很粗糙,停留在博客水平。收在书里把书糟蹋了。想退休后好好整理,但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退休。
引用 2013-1-24 09:53 AM
炉匠: 我也写过知青七八篇呢,小时候红楼区也写过。现在的讲课实验也写过近十篇。不知不觉成了文学男中年。要的话都给你。出版了给我一本留给后代就行。 ...
炉匠,收在我们那本书里,你的《兵团故事》都可以用吧?
引用 2013-1-23 08:28 PM
炉匠: 我也写过知青七八篇呢,小时候红楼区也写过。现在的讲课实验也写过近十篇。不知不觉成了文学男中年。要的话都给你。出版了给我一本留给后代就行。 ...
你先整理一下吧,我可以帮你看看,改改错别字,然后转给出版社。你也可以直接寄给出版社。
引用 2013-1-23 06:17 PM
fancao: 炉师傅的科普系列确实很有意思。
不过,这次他们征稿,主要侧重于重要的历史事件。你亲身参与、经历过,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反映这些历史事件,这样的稿件才属于此 ...
我也写过知青七八篇呢,小时候红楼区也写过。现在的讲课实验也写过近十篇。不知不觉成了文学男中年。要的话都给你。出版了给我一本留给后代就行。
引用 2013-1-23 12:59 PM
好,那就谢谢了。
引用 2013-1-23 11:40 AM
慕白: 如果能原封不动, 我愿意, 但不知是那一篇?你是指的那本书里的该篇吗?
对啊,就是我们出版的那本书里的那一篇。那是已经编辑过的,没有错别字的问题,应该不会再修改了。
引用 2013-1-23 11:25 AM
如果能原封不动, 我愿意, 但不知是那一篇?你是指的那本书里的该篇吗?
引用 2013-1-23 11:19 AM
慕白: " 为真实记录近现代华人社会的真实历史和当代华人的情感历程-----"

是件大好事, 也很有意义,但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做到“真实记录”四个字,哪怕是相 ...
你说得很有道理,据说现在知青那段历史解禁了,可以写,可以出,但是文革那段都还悬着呢,更不要说6/4 了。至于能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那就看写作的人了。如果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写,写的人多了,每个花瓣凑起来,就能成为历史的万花筒了。

你的文章愿意交给新书使用吗?一般来说,如果作者不表示反对,出版社会原封不动编入新书的。
引用 2013-1-23 11:11 AM
星光: 炉匠,你的科普系列肯定受欢迎。

小站上有不少好文章,我们可以编导在一起,来一个在美国洋插队。。。       ...
炉师傅的科普系列确实很有意思。
不过,这次他们征稿,主要侧重于重要的历史事件。你亲身参与、经历过,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反映这些历史事件,这样的稿件才属于此范畴。
引用 2013-1-23 11:08 AM
星光: 凡草,谢谢你的信息。

很高兴能把我们一起编的那本知青书正式在国内出版,把知青这段历史留下来。。。
不是啊,我们那本书不会全部拿来用的。据出版社说,他们只要纪实的部分,不要小说。我们那本书就算是结束了,也好,绝版书将来或许有人有兴趣呢。
如果我们的作者不反对,那些纪实文章他们会用在新书里。
引用 2013-1-23 11:05 AM
" 为真实记录近现代华人社会的真实历史和当代华人的情感历程-----"

是件大好事, 也很有意义,但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做到“真实记录”四个字,哪怕是相对真实。

多年前曾有文友相约参加编写《海外杰出华人》之类的书籍,去了一看主要是为那些有意回国做生意或捞政治资本的所谓爱国侨领们吹捧立传,我婉言谢绝了, 没想到无意中把文友也得罪了, 至今还很后悔此事。

说到口述近现代历史,海外华人避不开六四这一大关。都二十多年了, 假如还不能触及的话, 任何近现代史书都是残缺不全的,而这也许正是我们这些亲历此事件,又有幸享有讲述自由的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当年的恩师唐德刚先生曾主持编写过胡适李宗仁张学良等人的口述或文字传记, 我相信未能亲自参与六四口述史的编著,一定是他生前的最大遗憾。“社稷不幸(诗)史家幸”。无论是否某“家”,能生逢这样一个大时代, 我们也都算是有幸了吧。

查看全部评论(24)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7 11:23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