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天涯小站 2.0 首页 拾萃 文史阅读 查看内容

漫人:《乔布斯传记》读后(九)

2012-11-28 08:19 AM| 发布者: 星光| 查看: 477| 评论: 21|原作者: 漫人|来自: 小站空间

摘要: 现实扭曲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在书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说的是乔布斯的现实,只是他心中认为是真的才是真的,他不想看到或者承认的,那就只好当做 ...
现实扭曲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

在书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

说的是乔布斯的现实,只是他心中认为是真的才是真的,他不想看到或者承认的,那就只好当做不存在。问题是他自己怎么想怎么看都行,但他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比较麻烦了,因为别人认识到的现实,和乔布斯的想象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乔布斯身边,有这么一个现实扭曲场,你要是有意无意地陷进去了,那情况可不太妙。

正面地说,就是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场,能够帮你超越自我,让你发挥出你自己都想象不出来的潜能,让你也来一回惊天动地。我们这里大多数同学都是从那个人定胜天的时代过来的,懂得精神的作用。当初倪志钦(不知道今天还有谁记得他)在长沙全场八万人齐声高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声中,奋力涌身一跳,越过了2.29米,从而打破了跳高世界记录,这就是精神力量的体现。想想看,全场八万人齐声高呼,那是什么样个场面。俺现在想起来,还觉着浑身肉麻,乱起鸡皮疙瘩。这阵仗,可比《鹿鼎记》中神龙帮那几个人物喊的要大多了。

乔布斯也一样,他能在关键时刻,让你把自己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让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书中说了这么一个故事:Macintosh预先公布的发布期马上就要到了,可是系统还有缺陷,负责系统的人给当时正好在纽约办事的乔布斯打电话,说赶不上了,能不能把发布时间延后两星期,不多,就两星期。这时候乔布斯没有像往常一样暴跳如雷(乔布斯的脾气很不好),反而平静了下来,对着电话一字一句地说,离预先公布的发布日期只有两个星期了,你们一定一定能办到。于是这帮人就真像打了鸡血一样,没日没夜地发疯干,还真在发布的那一天,把系统基本完成了,不过负责系统的那位,因为缺觉已经是神智不清了。看到这里,我也明白了那些有关富士通把员工从床上叫起来连夜加班为爱疯换玻璃的故事,并不是传说,而是真实。也明白了乔布斯说的,这些工作,是不会回到美国来的,因为你在美国,可以凭你的信誉和威望让小部分人为你吐血卖命,但要大规模地让工人超时加班,那是要付违反劳工法的法律责任的。

这现实扭曲场的负面么,不用多说了吧,就是乔布斯完全无视现实,让你去做无法办到的事,或者你认为是对的,但乔布斯就是不让你那么做。对于这点,苹果的员工后来也琢磨出了应对办法。因为乔布斯并不是一个榆木疙瘩脑袋,你要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且后来证明你是对了,乔布斯也就认了,甚至反而对你另眼相待。所以开头Macintosh的那个开发小组里,每年都要评选谁在过去的一年中,表现出对现实扭曲场最强的抵抗力,而且他们还自己给选中的人发奖。乔布斯知道这事,但一直没有把这事戳穿。所以,尽管乔布斯骄横,但也不是没有制约他的人和手段。

由此也想到一个哲学问题: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认识,都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大脑的加工,所以要是具体到个体身上,每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认识都是不一样的。不然,我们就没有个体个性可言。其实,每个人的感官的灵敏度,都是不同的,比如说某位老兄近视眼,在配眼镜以前,他认为所有的女人都有白皙光滑的皮肤;当然配了眼镜以后,看到的真相让他崩溃。一个人由于过去的学历和经验,还有当时的心情状态,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就会很不一样。那么这里面除了个性之外,有共性么?共性是什么?

至少我们那时候接受的教育,还是唯物主义那一套,就是外界事物的客观存在,这点我也不否认。但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却是要通过个体的感官和内心世界,这就是表象学(Phenomenology)研究的课题。当然这套东西,起码在我们那时候,是被斥为唯心主义的学说。在我看来,乔布斯就是表象学该研究的一个极端。所以拙林那天在日志里问是要做时钟还是温度计,我说,答案在你心中,呵呵。由此联想到本站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每个人的理解和表述都是不一样的。真相甚至真理在哪里?你问我?我还在想想。。。

Cogito ergo sum

本文内容由 漫人 提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2-12-4 11:14 PM
炉匠: 我都要吃抗压药了.满肚子血吐不出.
我说人定胜天,你还要说鸭梨山大,吐槽吐不出来。

来来来,喝了这杯,干了吧。今宵吐槽后,何日君再来?
引用 2012-12-4 11:10 PM
先磨: 请问:(Phenomenology)表象学/现象学,哪个更通用?
我听到的说法是表象学。但我的哲学不是在国内学的,所以国内学究的说法,我也不清楚。
引用 2012-12-4 10:54 PM
请问:(Phenomenology)表象学/现象学,哪个更通用?
引用 2012-12-1 09:52 AM
我都要吃抗压药了.满肚子血吐不出.
引用 2012-11-29 01:13 AM
AprilFool: 这么看来,对于眼神不好的人来说,要想尽可能地接近真理,只有一个办法:多摸。。。索。
摸。。。索?

嘿嘿,说个笑话,是那年去丽江,在那个什么(黑龙?)公园茶社里,给我们演示茶艺的胖金妹讲的。你知道泸沽湖边的摩梭人吧?他们实行的是走婚制。胖金妹说啦,摩梭人,就是摸着进去,缩着出来。   
引用 2012-11-29 12:48 AM
漫人: 是啊,真理就是大象,但对盲人来说,就算摸了千百遍,还是没有明眼人一眼看得直接明了。更何况,有时候明眼人也搞不清楚是不是嘴上栽了葱的猪哈。

我们都在努力 ...
这么看来,对于眼神不好的人来说,要想尽可能地接近真理,只有一个办法:多摸。。。索。
引用 2012-11-29 12:46 AM
漫人: 国宝也开荤啦?
why not?
引用 2012-11-29 12:43 AM
fancao: 我现在对寻找truth已经没有信心了。
难得糊涂。
引用 2012-11-29 12:43 AM
马骝: 漫人还是不够淡定哈。
蛋定?都是浮云啦。不过呢,既然是浮云,再仔细瞅瞅也不妨。
引用 2012-11-29 12:42 AM
AprilFool: 共性是什么?我觉得,共性就是the truth。对于一件特定的事物,不管每个人对它的看法有多么的不同,甚至象盲人摸象般地片面,但都是在围绕着事实转,而这事实只 ...
是啊,真理就是大象,但对盲人来说,就算摸了千百遍,还是没有明眼人一眼看得直接明了。更何况,有时候明眼人也搞不清楚是不是嘴上栽了葱的猪哈。

我们都在努力接近真理,但是各人的功力不同,认识到的程度就不一样,这就是我想说的。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要有更详细的讨论,我以后也会再侃侃。
引用 2012-11-29 12:32 AM
AprilFool: 这段话让我想到电影《罗生门》。
能再展开一点么?
引用 2012-11-29 12:31 AM
mist: 漫人知道得东西可真不少。
嘿嘿,不好意思,漫无边际。
引用 2012-11-29 12:31 AM
昨夜雨: 漫老板说起“Cogito ergo sum”,让我想起《二次曝光》这部电影。有空我也写一写。
还没来得及说期待,你的就出来了。
引用 2012-11-29 12:30 AM
panda: for "Cogito ergo sum"
国宝也开荤啦?
引用 2012-11-28 03:07 PM
我现在对寻找truth已经没有信心了。
引用 2012-11-28 01:10 PM
漫人还是不够淡定哈。
引用 2012-11-28 12:45 PM
一个人由于过去的学历和经验,还有当时的心情状态,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就会很不一样。那么这里面除了个性之外,有共性么?共性是什么?
共性是什么?我觉得,共性就是the truth。对于一件特定的事物,不管每个人对它的看法有多么的不同,甚至象盲人摸象般地片面,但都是在围绕着事实转,而这事实只有一个。在盲人摸象的例子中,这个事实就是:那头大象。

做为一个有着种种局限的人,你我可能永远都不能了解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事情的绝对真相,但通过努力,我们可以无限地接近这些真相。
引用 2012-11-28 12:40 PM
由此也想到一个哲学问题: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认识,都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大脑的加工,所以要是具体到个体身上,每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认识都是不一样的。不然,我们就没有个体个性可言。其实,每个人的感官的灵敏度,都是不同的,比如说某位老兄近视眼,在配眼镜以前,他认为所有的女人都有白皙光滑的皮肤;当然配了眼镜以后,看到的真相让他崩溃。一个人由于过去的学历和经验,还有当时的心情状态,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就会很不一样。那么这里面除了个性之外,有共性么?共性是什么?
这段话让我想到电影《罗生门》。
引用 2012-11-28 12:08 PM
漫人知道得东西可真不少。
引用 2012-11-28 07:06 AM
漫老板说起“Cogito ergo sum”,让我想起《二次曝光》这部电影。有空我也写一写。

查看全部评论(21)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7 06:22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