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谈《路西法效应》
看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因为涉及到的方面太多,加上孤陋的我也是刚刚才知道,因此要从头学起。 开始并没想到会引起我的兴趣。那是在无意中找到了一段梁文道的视频。我对凤凰台的徐子东、梁文道还是比较欣赏的,他们是认真做学问的人。看到那段视频的题目后就下载了,想留待闲暇时再看。 社会学上有很多种效应,是对应社会上曾经发生过的某些群体现象而得名的。所谓群体现象,该是包罗万象的。很多群体现象反应出来的多是愚昧和野蛮。我总有种感觉,也许对群体现象的发生,该用返祖来解释,因为人们在大多数群起时的反应是缺少智慧的,就好似一群白痴们的发泄,此刻无法谈理智,也许过后有些人会后悔,会感到羞耻。而有些人在若干年后还会津津乐道,认为是一种荣光。 这类社会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我只是模糊的知道一点点,也很不系统,但还是感兴趣。也许是经历过文革的关系,也因此就加上了更字。那时文革刚刚结束,面对过去的十年,我内心总是感到空旷得无着落,因为很多过去认为对的,认为曾经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却在顷刻间烟飞云灭。 后来看到过一本书,大概题目叫做《民主的限度》。文章里提到了“集体无意识”这个词,但是解释不多,我只是朦胧觉得文革中的我似乎也是处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漩涡中,仿佛是被夹裹着投入到一场不得不加入的运动里面去。也有一种无形的规则,在类似大众认同的舆论中,被推着向前走。 我感觉到当时的是处于一种饥渴、贫瘠、枯涩而向往的情绪中。也许里面该是存在很多本源的东西,也就是本质吧。这里面体现的是人性未被开发出之前的那种丑陋。因为我根本不懂,也不知道人还存在人性。 有些知识需要从头学,从头认识。而对于这类学问,不是很多人都愿意去学的。而对于如何一夜间就可暴富的那些玩意,也许能够有更多人喜欢看吧。这就是人之所以愚昧的原因之一,理想多是被物欲所充斥,物质上的成功也就意味着得到社会承认,别的学问,也就因为不能使人得到更多的物质需求,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一旦再次面对那些我们所无知的世界时,错误会不断重复,也许担忧文革会重新来过的人是对的。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首先提出的。
生平 出生于瑞士一个凯斯威尔的村庄。荣格六个月大时,家庭移居到莱因瀑布边的洛封城堡。父亲是一个牧师。荣格从小受家庭宗教气氛的影响,对宗教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他认为其父身为牧师却丧失真心的信仰且无力面对现实,只能讲述空洞的神学教条,再加上他本人在少年时期在领圣餐时心中毫无感觉,不符他的期望,对基督教非常失望。荣格更做过一梦,其中上帝的粪便击碎精美的教堂,因此荣格背离了基督教。 1895年-1900年,荣格在巴塞尔大学学习医学,随后在苏黎世伯格尔茨利精神病院谋得助理医师职位,在布洛伊尔手下实习。其间他进行了高尔顿词语联想实验的研究,积累了最初的声誉。荣格1905年任苏黎世大学精神病学讲师,后来辞去职务自己开业。荣格对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的《梦的解析》很感兴趣,与之通讯,参加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运动,共同创立了一个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并任第一屇主席,后因两人的学说产生分歧而决裂。由于此决裂弗洛伊德将荣格的名字一笔勾消。荣格曾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及母校巴塞尔大学教授,又获牛津大学及哈佛大学等颁授荣誉博士学位。1961年6月6日去世。 荣格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曾经忧郁数年。他曾见到幻像也曾感觉到众多鬼魂聚集在他家中。其中一个幻像是一位有翅膀而又跛脚的老人菲利门,另一个幻像是一位美貌的女士。这两位成为他日后老智者(自性)及阿尼玛的样本。 因为荣格对宗教毫无忌讳,他对中国道教的《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易经》,及佛教的《西藏度亡经》、禅宗皆深入研究。他也对西方炼金术着迷。他在《太乙金华宗旨》及西方炼金术找到与他个性化观念相同之处:调和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的心性。 他也在解梦方面有杰出成就。梦反映潜意识,是心理学家非常重视的。据他估计,自己一共大约解过80000个梦。荣格的学说与弗洛伊德最大的分别,是他的理论得到较广泛的考察证据。相对于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的隐晦表达,荣格更强调梦具有一种补偿作用。梦不是伪装和欺骗,而是一部用特殊语言写成的书。在梦的分析上,荣格强调不应该仅局限于单独的梦,而是关注梦的系列,着重分析与个人有重要影响的“大梦”。同时,荣格对梦的一些神秘现象也产生了兴趣。荣格按时间顺序把梦分成指向过去的梦(即通常的对过去生活进行回应的梦)、同时不同地的梦(即梦见的一件事正好在现实的某一角落同时发生)和指向未来的梦(即预言的梦)。对于后两者因违反因果律,在当今科学无法得到解释。荣格认为应该用现象学的观点理性地看待,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排斥。 他曾到非洲及美洲等地对原始人类的心理进行考察,提出集体潜意识这一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他提出内倾和外倾的心理类型。并与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种功能类型进行匹配。提出了八种人格类型: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感觉性、内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这种分类法成为以后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MBTI)的基本理论。 在他晚年时,荣格在梦中得到启示,回头研究西方的宗教。在最满意著作《答约伯》中批判犹太教、基督教的耶和华。也许因为个人的经历,他批判约伯记中耶和华对约伯的回答。此一充满怨恨苦毒的批判招致宗教界的反对与批评。由于他年事已高,他对这预料中的批评并不在乎。他也认为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并不完全,欠缺一女性的角色。 荣格是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学者,在世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荣格认为在潜意识中有个人潜意识及集体潜意识。他考察非洲及美洲等地原始人类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梦并比较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梦,发现许多共同的原型而得到的结论。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人格中最深刻、最有力的部分,它是几千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一种遗传倾向。这些遗传倾向被称为原型。各种原型在梦、幻觉、幻想、神经症中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相对于弗洛伊德的无神论顷向,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中充满了神的形象。
这里似乎存在有神与无神之间的争论。佛洛依德的心理学多是以性倾向为依据,而荣格似乎更深了一步,涉及到神秘领域。也就是遗传,而荣格所提到的遗传与医学上的基因遗传是否有内在的链接,目前还无法证实。估计也不太好证实,因为如果荣格的遗传与医学上基因遗传确实存在链接的话,也许轮回说就不是迷信,而对目前生命来说还是未知领域。 可是从荣格对社会心理中集体无意识的分析来看,人们的行为在很多方面却会有原始人类的痕迹,或回归。因此我不得不觉得,潜意识也许就是人类内心中未被明确发现的“基因”。 既然细胞基因存在遗传,大脑中的脑细胞未必就没有基因遗传,也许是解释潜意识的可能性解释。我是外行,不过自己在推理。
原型 · 原型(archetype):是集体潜意识中荣格所发现人类不分地域与文化的共同象征(symbols)。
· 自性(Self):也就是心、性、或本性,人心灵的中心。
· 情结(the complex):情结是个人无意识中的成份。
· 外向性与内向性(extravert & introvert)
通过对以上这些心理学名词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解释。我之所以找到这些心理学上的词汇,最主要的是因为梁文道的那段视频,因为他所提到的“路西法效应”。 我昨天才是第一次听到路西法这个外来名词。很有意思的是,西方对一些社会现象会用宗教故事来解释,也许是因为宗教故事大都带有社会学的寓意,教导心理也必须与社会相关联。 路西法在西方是圣经里面提到的人物,看看维基百科是怎么解释的吧。 传统意义上,路西法(Lucifer)是《圣经》中的一个名词,出现于《以赛亚书》第14章第12节。通常指被逐出天堂前的恶魔或者撒但,但这并不是路西法这个词的原意。路西法这个词衍生自拉丁语,由lux(光,所有格 lucis)和ferre(带来)所组成,意思是“光之使者”,指黎明时出现的金星,预示着白昼的来临。通常使用“晨星”(Morning Star)或“启明星”(Day Star)来表述这层原意,而不使用路西法这个词。 在基督教世界里,路西法的故事有不同的解释。不仅仅是名词,也代表巴比伦王。是因为他想凌驾于耶和华之上,所以后来被冠以撒旦和恶魔的名声,意味着反叛和堕落。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