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名城往往伴着名河,大名城伴着大名河,小名河绕着小名城。我们这个城离大名还差一点点,这河也离大名差一点点。而且确实不是大河,既不能和尼罗,长江比长度,也不能和塞纳,黄河比文化。 这条河从地理角度讲,在美国也不算什么大河,勉强算个中河,但在美国不长的历史里到也得到了和其大小不大相称的大名气。正如秦淮河,黄浦江很有名,但并非大江大河。卖了这么久的关子,哪条河呢?您大概已经猜了出来--波托马克河。波托马克河很有名,但却并非长江大河,只是选了个好地。看来不光人,河也得看户口。 中国有个大运河,我们这里有条中运河,中国的大运河贯穿南北,把东西走向的大江大河给穿了起来。我们这里的运河没有那个气派,只是老老实实沿着半大不小的波托马克河静静的流着。 十九世纪初的美国,俄亥俄既是粮仓,又是工业基地。那个时候没有火车,水运自然要比马车强,那个年代是美国运河大发展的时代。因此就有了这条本打算从俄亥俄到DC脚下的运河。这条运河修了几十年,本打算从俄亥俄平原修起,先是上坡,爬上阿巴拉千山的西坡,然后穿过阿巴拉千山的崇山峻岭,开始下坡,沿着波托马克河顺山而下,最后来到DC西边著名的乔治敦脚下,货物可以从这里沿波托马克河宽阔平坦的入海口进入大西洋,转运各地。但实际上只修了下坡的这后半段,前半段为什么没修呢,咱们一会儿再说。 看官要问了,既然早早就沿着波河了,为什么不早并入,还费这么大劲修运河。他是这么回事。波河虽然不长,但却是横穿兰岭山脉,不到一百里的河流中段,峡谷林立,破布横行。比较著名的有中游的一块大破布,和下游的一块小破布。当然,虽然名字叫大破布,和最有名的你家那块大破布还是没得比。但却足以让利用波河航运成为不可能,所以才有了这条运河的修建。 运河的修建耗资巨大,既费工,更费时,劳民伤财。下半截刚修好时极大促进了沿岸的商业发展,但荣景不长,运河修建的过程中,运输业进入了工业时代,铁路出现了,运河修起来没几年时间,一条连接俄亥俄和DC的铁路修成了。有了快捷的铁路,老牛拉破车,不对,是老牛拉破船的运河哪里竞争得过铁牛拉的快车,自然就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技术的进步是最六亲不认的,因此上半截也就再也没有修成。计划中整个运河有将近四百迈,但实际修成的下半截只有一百八十迈。 刚才提到了老牛拉破船,确实如此。因为运河是穿山越岭而来,所以要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经常跟万有引力对着干,所以需要老牛当纤夫,因此在建运河的同时,还沿着运河修了一条骡马大道。随着运河的废弃,骡马大道也跟着成了弃道。30年代和现在一样,是大萧条,罗斯福总统打着保护环境的旗号,卖的是刺激经济的膏药,搞了很多国家公园,还把没工作的人组织起来种树,修路。这到让小奥总统可以有样学样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里成了国家公园,这条曾经被弃的骡马大道就成了从美国的政治心脏一直插到美国的地理心脏的优美小径,吸引着众多的游人,你可以走,也可以跑,可以骑马,也可以骑车。或者你情有独钟,三百里小径,只取一段上下求索,或者有红军的精神,把二百里长征进行到底。 咱可不是跟你开玩笑。前些年就有这么一位不光把这二百多里走了下来,还沿途拍照,寻古,最后把见闻,感想,汇集成册,出了本畅销书。就想阿甘正传里演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有疯子带头,后面保准有跟着扬土的。我师傅就这么干了,两年前他这周末跑第一段,下个周末开车到上周结束的地方接着跑,花了半年的时间把运河小径从头到尾给丈量了一编。 当然,他们其实都是跟着疯子撒土的,始做俑者更有名人。二战后国会曾经想把骡马大道修成康庄大道,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其中有个名人,是当时的大法官,这位大法官组织了一干人马,包括新闻界人士,把这条骡马大道从头到尾丈量一遍,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骡马大道终于给保住了,辛亥革命自然没有发生。 因此长征二百里的二百五有的是,吃螃蟹头一个出名,后边的就只能是解馋了。长征二百里的到了我师傅这里,虽然丈量的过程里攒了很多感想,可惜既没路可保,又没书可出,群众运动搞不了,五秒钟明星当不成,只能和我私相授受了。因此当自告奋勇给我当长跑教练后,就说希望带我把二百里长征再走一遍,顺带着兜售其上次长征攒来的私货。对我来讲,在哪儿跑不是跑,何况有风景可看,还有资深导游给专门讲解,何乐而不为,自然欢天喜地。于是刚过新年,我们的长征就开始了。 对了,我前边瞎扯的不见得是事实,真感兴趣,这个连接更权威: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