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接着前面写。 前一篇说到没有看到徐光启、利玛窦的故事,感到很失望,也很困惑。 不露同学跟了一句:“这写跟皇宫斗争没有关系,估计就没写。” 我要说,不是这样滴。 因为作者也花了好多笔墨去写其它的人和事,好像和皇宫斗争也没有太大关系。 比如说我前面提到的明军入朝,跟皇宫斗争没什么关系,因为那时候万历皇帝在皇宫里呆得好好的,虽然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决不上朝。外面大臣们忙得要死,他一概不管。当然啦,你说边陲不稳,有损皇朝的威信,所以正史上也就记了那么一笔。 再比如说唐伯虎,他的事迹是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唐同志当年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可是政治上却不能再进步了,因为他在高考(考进士)中被判作弊,永远不得录用,也就彻底断了仕途的念头。当然你也可以说唐同志的遭遇,是朝廷里面大臣相互倾轧政治斗争的结果。 还记得有个什么人,也是平民布衣一个,写了一篇科学名著,可是想不起名字来了。这些天没有马上接着写,一部分原因就是在猛翻书来着,可是还没有找到。唉,这年头,这记性。有谁看到了,告诉咱一声啊? 但我也不是无话可说了。第七册《大结局》(平面版)的结尾,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徐宏祖的故事。徐宏祖布衣一个,也不想参加科举考试,就是想玩,出去游玩。人家是一年出去玩一趟,徐宏祖是一年回家一趟,其他时间都在外面游荡。当年旅游可不像现在,有车有船有飞机,当年可都是自驾游,11路。徐宏祖走遍中国的山川,也记下了好多笔记,但是散失了许多。余下的后人整理出版,看官也猜到了,就是《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可是跟皇宫斗争一点关系都没有。 星管跟了一句:“也许徐光启、利玛窦以及相关的西学东渐的故事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作者是弱项,所以避开了吧?” 这个不好说,因为我并不认识作者。但是作者是读了很多书的,当年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应该难倒他。而且《徐光启和利玛窦的400年光辉》上说,红夷大炮也是徐光启引进的。想想也是,除了他,还会有谁。 红夷大炮的作用么,我不用多说了吧?以前看到的说法,就是努尔哈赤是在打宁远的时候被红夷大炮轰死的。但《明朝那些事儿》另有说法,因为努尔哈赤半年以后才死。红夷大炮的故事没少写,可引进大炮的人,却被忽略,你说怪不怪? |
金凤: 看完书后,觉得权利斗争是在是太残酷,太费脑筋了。可是同时权利的诱惑也不是凡人可以抵抗的。所以中国,外国,古代,今天,为了争皇位,立太子,当总统,选村官 ...
星光: 同意,还算是等着看漫人的书评吧。好看!

budcaudill: 被漫人兄引起了好奇心,翻了翻头二十章。粗粗的印象是演义/说书的写法,加了些时评/映射。要命的是看完了后没什么印象了。以后就看漫人兄的小结吧。 ...

昨夜雨: 宋应星《天工开物》?
炉匠: 红夷大炮威武.

闲云野鹤: 还在漫漫读ing.

budcaudill: 被漫人兄引起了好奇心,翻了翻头二十章。粗粗的印象是演义/说书的写法,加了些时评/映射。要命的是看完了后没什么印象了。以后就看漫人兄的小结吧。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