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着前面写。 Pro to con is like progress in congress. 一般写review,都要写pro和con。觉得颂歌已经唱了不少了,后面还有好多,但还是先写点缺憾吧。因为已经在肚子里存了那么多天了,再不说出来,怕发霉了再也想不起来了。 要说有什么缺憾,就是一直没有看到徐光启、利玛窦以及相关的西学东渐的故事。这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应该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有了徐光启,《几何原本》才得以翻译成中文并得以传播,而“几何”这个词本身,就是徐光启的创造性运用。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还有平行线、对角线之类的概念,也是由徐光启引入。不光如此,《几何原本》还带来了公理、定理、假设、求证等概念,从而引进了古希腊逻辑思维推理系统。 为了写这段,在网子上搜了一番,居然发现了《新民周刊》的一篇:《徐光启和利玛窦的400年光辉》(http://luxury.qq.com/a/20071109/000030.htm),值得一读。 这里就抄一段: “1980年,朱维铮(漫注:复旦大学教授)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了康有为一本已经被人遗忘的著作:《实理公法全书》,在与藏于美国胡佛研究所内的藏本参校后,将其发表。以“托古改 制”著称的康有为,一生表述政治思想时,都说自己思想的渊源在于《礼记·礼运篇》,但朱维铮的研究却表明,《实理公法全书》的思路是根据《几何原本》。康 有为将《几何原本》的公理体系一路推衍至社会政治领域,在《实理公法全书》中发表了自己关于未来的理想社会的蓝图。这张蓝图又在他名动天下的著作《大同 书》里得到了更加体系化的发挥。在朱维铮的考察之前,康有为的思想与他的政治活动,从来没有与近300年前的6卷《几何原本》发生关系。” 可见《几何原本》的影响,不仅仅在数理方面。 徐光启的另一个贡献是修年历。“徐光启负责修历四年,大致完成了《崇祯历书》的编定。清朝入关,顺治皇帝把《崇祯历书》改名为《西洋新历》,颁布全国,施行至今”(来源同上)。 利玛窦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但在这里,我就不想细说了。 前年回国,去长城十三陵玩,顺便被载到了明朝蜡像馆,要我们参观。大概有那么二十几个景吧,其中就包括了徐光启主持的天文观象台。 但所有这些,在《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都没有叙述,不能不让我失望,也更加感到疑惑。这么多正史上都有记载的史实,作者不可能不知道,但偏偏忽略了。唯一的解释,就是有选择的记忆,笔削春秋。因为作者在记述其他人、事上,并没有惜墨如金。 |
方诺: 看的时候,有没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我老觉得入不了情况,老觉得是站在午朝门看热闹。

Charming: 我从网上找到这书,开始看起来了。不能说是写得不好,可于我,如方诺说的,看起来轻松,也放得下。当年我读二月河写的清朝系列,以及以前高阳写的,常常使只敢在 ...

retro: 《明》文字好,会讲故事,读起来像看戏似的,当不得正史,如《三国演义》。

漫人: 啊啊,方老师久违了,赶紧请安。![]()
什么时候也来点评一番《万历十五年》?
方诺: 看的时候,有没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我老觉得入不了情况,老觉得是站在午朝门看热闹。

方诺: 漫同学说得对,这书看起来轻松,拿起来,也放得下。拿一句别人问过我的话,问你:“喜欢明史,啊是因为你是南京人啊?”不过读后觉得不过瘾,又拿起黄仁宇的《万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