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初,网友芳华在CND论坛《华夏天地》贴出《忆妻八首——父亲的诗》。 据芳华介绍,陈冠中先生在抗战时期改名“君夫“,以“君子大丈夫"自期。也曾用过“涤尘“当作笔名,撰有《征尘诗集》。这几首诗在我读来,是一篇篇静如古井而汨汨不息的倾心吟唱。这是我当时写的短诗。 读陈冠中先生诗有感 昨夜雨 钟山脚下凤凰台 2004年2月14日 凤凰台曾经是金陵胜景,今已不存。李太白写过七律一首——《登金陵凤凰台》,首句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里引用这个典故,无非是表达古往今来时光流逝的意思。时光超越一切人生,但记忆可以超越时光的。 感谢芳华同意我将原文重新转录于此。 附:忆妻八首——父亲的诗 芳华 2004-02-13 从小,我们都知道父亲有本珍爱的相本。泛黄的相片旁,父亲用小楷写着长长短短的诗句,字迹带着一种愤世嫉俗的刚烈。相本中有父亲的家人和一名女子,但那女子不是我的母亲,是我们小孩口中的“南京妈妈“! 走过烽火连年的岁月,父亲到近中年才被迫远走家乡,孓然一身到了台湾。又过了很多年,遇到我母亲,有了新的家。然而那梦中的人依然在他心中。记忆中,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饭桌上总多摆一副碗筷,是给那“南京妈妈”准备的。小时也不懂,等大了之后,才明白父亲的深情;而印象中,父母也未曾为那一名父亲记忆中的女子而争吵。我想人生历练给了他们最好的学习,学会对人,对情的理解和宽容。 去年回台时,带回父亲的诗稿。在那尚无计算机的年代里,退休后的他用工整的楷书,在书桌前,一笔一画慢慢抄下从年轻时写下的诗。字迹早已少了那份刚烈,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平稳圆融,那诗记录着他历经兵马倥傯,妻离子散的前半生,及平淡却知足的后半生。。。。而此忆妻八首最让我动容。 在此西方“情人节”前夕,让我引用父亲的诗句“百花皆並蒂,男女尽团圆“来祝福那有情的世间男女。 香江吻别恨悠悠,忍泪吞声欲断肠, 四十二年七夕忆妻 有缘却是总无缘,聚少离多剧可怜, 七夕忆妻(一) 七夕忆妻(二) 原载:华夏天地(http://my.cnd.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viewmode=flat&order=0&topic_id=21093&forum=6&post_id=172353&refresh=%C8%B7%C8%CF)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