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天涯小站 2.0 首页 拾萃 文史阅读 查看内容

mist:心灵的救赎

2010-4-17 09:10 PM| 发布者: 万达一号| 查看: 568| 评论: 0

摘要: <p style=margin: 0in 0in 10pt;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 lang=ZH-CN>心灵的救赎 <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size: 14pt;>

心灵的救赎

            追风筝的人有感

阿米什和哈桑,两个十二/三 岁的男孩子。一个是主人的儿子,在父亲的庄园里过着优越的生活;一个是仆人的儿子,生来有唇裂畸形。虽然种族不同,性格迥异,但两个孩子从小玩在一起,应 该算是亲密的玩伴。阿米什会对哈桑做些恶作剧,但这丝毫动摇不了哈桑对他的忠诚,甚至阿米什让他吃泥巴,他也会照做不误的。

直到一天,当哈桑被几个恶少逼到无人的地方,阿米什亲眼目睹了哈桑被强暴却没有任何作为,他俩的关系改变了,他俩的生活轨迹改变了。人性的善恶从此分明起来,羞耻感和罪恶感会像磨石一样沉重地压在心里,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在 看到这段以前,我的注意力不能被这部小说完全吸引。阿富汗,除了经常听到的塔利班恐怖分子,除了知道美国军队在那里作战,我对它一无所知,我也不认识任何 一个阿富汗人。噢,不对,还知道苏联入侵阿富汗,但仅此而已。这个国家的种族、宗教、贫穷和风俗与我有什么关系呢,直到看到哈桑被那几个恶少包围。我不敢 看那个情节,快快地翻到了下一节,但我却被小说吸引了。我急切地想知道书中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命运,我为阿富汗所经历的联绵不断的战争而痛心,我为阿富汗 人所遭受的战争创伤而叹息。

与父亲一起逃出阿富汗的阿米什来到了美国,过上了不富裕但却安静的生活。大学毕业,娶妻成家。直到一个阿富汗的电话,他的命运再次像片树叶一样,被风吹起抛到儿时的那片焦黄干枯的土地。他踏上了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见到了就要失去生命的他父亲的朋友拉辛汗。拉辛汗比自己的父亲更能理解阿米什,他知道阿米什埋藏在心底的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的秘密。

以前,我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就是你人真好。我坚信心有善恶之分,人有好坏之别,以至于朋友说我是黑白分明的人。不过,我的这种观点近年来也有改变,也能认识到世界上的人和事情不是黑白分明的,除了黑白以外,还有一个灰色地带。

但是,我近年来所扭转的观点在看这本小说时又被扭转到了以前的认识。因为,阿 米什的父亲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他出资并亲自设计建造了一个孤悯院,收留孤儿;他像对待儿子那样对待哈桑,请来大夫为哈桑做唇裂矫正手术,甚至对哈桑的 欣赏是从来不曾给过阿米什的;仆人阿里要带着儿子哈桑离开他家,他大哭并极力挽留阿里父子俩;在偷偷地逃入巴基斯坦前,关卡哨口的苏联兵要车上的妇人单独 跟他在车后半个小时,车上的人才被允许通过时,他挺身而出,冒着被苏联兵打死的危险,成功地阻止了苏联兵的兽行;他帮助所有需要他帮助的朋友,以至于到了 美国,他的善心和善行都不断地为朋友们所提起。。。

阿米什的父亲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可是,拉辛汗对阿米什讲起的一个残酷的事实又让我的观点再次改变。好人也会有犯下罪行、犯下错误的时候。但是,好人之所以是好人,是因为他有良心,当他做了错事、犯下了罪行时,他会感到内疚和痛苦,他会尽力纠正自己的错误、会为自己的罪行所伤害的人做力所能及的补偿。

拉辛汗对阿米什说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如果说儿时所犯的错误和罪行是出于懦弱以及幼稚,那么,成年后的阿米什在这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上是否愿意通过自己的作为来赎罪呢,他又是怎样来获得心灵的救赎呢?这是小说后半部分所讲的故事了。

这部小说于2006年被拍成了电影,2007年发行放映。电影获得了2007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影片音乐获得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提名。

影片的拍摄是在中国新疆的喀什地区拍摄的。小演员是阿富汗人,听说因为电影中有不被他们民族接受的场景和镜头而受到迫害,但愿这只是传闻。

 

4-4-10

最新评论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7 09:58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