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偶然见到一位老人在谈吴相湘的<晏阳初传>,号称自己是晏阳初的弟子,49年亲 自送的老师上逃出中国的飞机。我自然大惊,和老先生攀了老乡聊了一会儿。老人 的遭遇自然是伤心他不愿多提。总说活下去就好,就好。 晏阳初先生是二三十年代在中国进行乡村教育的先行者。也就是在中国农村进行新 式教育,办职业教育,培养农村专业人才。这在现在的中国农村也是罕见。他当时 河北定县设了个基地,在全国好多地方有培训点,当时的好多大知识分子们都去支 持过,有上千的大学教授,大学老师和大学生们为这些乡村教育学院工作过。37年 中日战争后撤到重庆,在老家地盘接着干。直到1949年被迫离开中国。 这位晏门弟子告诉我,他父亲也有个乡村职教学校。可惜解放后被停办。他说他父 亲那一辈也是理解主义者,他父亲卖掉家产办这个学校,希望为家乡农村的改造做 事。可惜,解放后个人被打成地主,学校被停办,一生事业被摧毁。 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情况如下: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自1923年10月由晏阳初任总干事后,主要在城市从事平民识字 运动,后来由分析文盲数量而注意农民,因研究农民教育而移往乡村。1926年该会 选河北省定县为华北试验区,特从翟城村入手,进行平民教育、农业改良、社会调 查等工作。至1929年该会才集中全力以县为单位在定县进行实验。他们用学校式、 社会式、 家庭式“三大方式” 来进行生计、文艺、卫生与公民“四大教育”,企 图解决他们所谓中国农村的“四大病”,即:贫、愚、弱、私;并实现政治、教育、 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建设”。 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各项平民教育活动都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小处: 为减少通过饮用水传染的疾病,平教会指导农民修建井盖与围圈,适时消毒灭菌; 训练公立师范学生与平民学校学生进行免疫接种;训练助产士代替旧式产婆,向旧 式产婆普及医学常识;建立各区保健所,培训合格医生;从平民学校毕业生中培训 各村诊所的护士与公共卫生护士;为村民引入优良棉花和蛋鸡品种;组织成立平民 学校同学会,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改组县乡议会,改造县乡政府。 1930 年代初,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国民政府民政部次长的肯定,并决 定将晏阳初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 行乡村教育试点,期间先后成立了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和华西试 验区等乡村教育实验区。1940年乡村教育育才院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任院 长。 1936年,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步伐步步逼近,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 县,向南撤退。1937年晏阳初接到湖南省政府省主席何键的邀请,希望他协助动员 三千万普通民众参与抗日,在任上晏阳初撤销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县级官员,招募了 近五千名学者和科学家参与政府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基层政治改造 试验。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但是 由于国共内战的因素而遭到蒋的拒绝,在蒋介石处碰壁的晏阳初转而寻求美国的支 持,他游说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国会议员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提供资助,最终美国国 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法案规定须将“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 额中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 1949年中国共产党内战中取得压倒性胜利,由于其基督教背景和改良主义的思想, 晏阳初不受共产党的欢迎,辗转到了台湾,从此晏阳初和他的乡村教育运动在中国 大陆销声匿迹。 以上摘自:http://www.hudong.com/wiki/%E6%99%8F%E9%98%B3%E5%88%9D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