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帖子提到,我找到这句词的两支来源,一个是清初朱彝尊编选的《词综》,用的是“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另一支是民国间唐圭璋编选的《全宋词》,用的是“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从年代上看,《词综》似乎更可靠些,而且我从《四库全书》中找到的三个不同出处,也都写作“悲难诉”。但是,我们所讨论是南宋词句,我还是相信会有其他的更早一些的证据,可以支持唐圭璋的写法,否则他的《全宋词》就成了“况人情、老易悲如许”的始作俑者。 经过一番努力,现在我终于找到了从南宋流传下来的一些依据。 首先找到的是南宋魏庆之编撰的《诗人玉屑》一书。“玉林黄升叔旸”为这部书的所写的序言纪年为淳祐甲辰(1244年),是有关南宋诗话的集大成者。现存的好几个版本都是20卷本,没有提到我们所要讨论的这首词,但是在日本宽永16年(1640年)的复刻本中,存有第21卷,其中收录了《中兴词话·并系玉林黄升叔旸中兴词话补遗》,共16则。其中的第一则就是关于这首词,全文如下:
《四库全书》中所收录的《诗人玉屑》一书为20卷本,所以看不到这个条目。但是我找到了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初版、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版,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的PDF版,有很好的版本与校勘记录。上面所引的文字,就是来自于这个版本。 为《诗人玉屑》写序的那位黄升,还编辑有《花庵词选》10卷与《花庵词选续集》10卷,书成于淳祐己酉(1249年)。这部词集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之中,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PDF版本。在《花庵词选续集·卷一》中,这句词写作:“况人情易老悲如许”。书影如下: 既然《诗人玉屑·中兴词话》中提到《挥麈后录》,我也从《四库全书·子部》中找到这本书。《挥麈后录》是《挥麈录》中的一部分,是南宋著名史学家王明清的一部史料笔记作品。《挥麈后录·跋》的纪年是紹熙甲寅(1194年),与张元干去世相距为30年。在《挥麈后录·卷十》中,可以找到与《诗人玉屑·中兴词话》所摘录的几乎完全一致的那段文字。也就是说,在《挥麈后录》中,这句词写作“况人生易老悲如许”。 南宋所编并包括南宋词人的词集,还有周密的《绝妙好词》一书。经查阅,该集中没有收录张元干的作品。 从南宋流传下来的这些资料中所看到这句词的写法,我们可以判断唐圭璋在《全宋词》中所采用的写法,来自于《花庵词选续集》。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有根有据。 顺便也提一下,受到网友阿里郎兄提到了胡云翼选注《宋词选》的指点,我也考察了《宋词选》的一些来龙去脉。胡云翼为现代词学家,先后选编多部词集,其中包括1933年在亚东书局出版的《词选》与1962年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宋词选》,影响极广。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这两部选集一同编入《胡云翼集》,题为《选词》。根据《选词》的PDF版,我读到胡云翼在《宋词选》的序言中曾经提过,他“曾参考夏承涛、邓广铭、唐圭璋、马茂元诸氏的著作与意见。”但是,在这两部选集中,这句词都是写成“况人情易老悲难诉”,而并没有提到过还有其他的写法。 目前我所看到的市面上流传的各种选本,好像都比龙榆生与胡云翼的选本出现得更晚一些。所以,从年代与流传上看,来自于《词综》的另外一种写法,也许就是在胡云翼的选本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 |
阿理郎: 我作为门外汉胡诌几句:从逻辑上讲,比较好的表达往往是后来琢磨润色的产物。当然,这可能是本人也可能是他人所为。后世的编者无论选那一种,都可以说出理由;而 ...

fanghua: 其实“悲如许” 和“ 悲难诉”, 前者是含蓄的,内敛的; 后者是直白的,对外诉苦的。 如果前者是青衣角色, 后者就是花旦的感觉。 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恰当, 那 ...

AprilFool: 风雨兄真是做学问的,这钻研考古精神。服了! +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