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 大团的资金(The Great Ball of Money)
2011年,作者初次见到了刘建锋,北京歌德拍卖行葡萄酒烈酒类的专家。 刘自称也是刚接触这一行不久。 前一年,拍卖行一个重要的客户要求歌德帮忙拍一些他收藏的白酒。 此前,歌德从未组织过这一类拍卖。 到2011年为止,中国的拍卖行业在三年中,因为艺术品和古董的拍卖,扩大了500%,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拍卖市场。 歌德的总裁找到刘建锋,对他说“你喜欢喝酒,要不你来试试吧。” 中国并没有一个收藏白酒的文化传统。 白酒也不像葡萄酒,它几乎不受天气的影响,这一年和那一年的白酒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所以刘建锋一开始对白酒的拍卖也没有一个准确的预估。 但是,随着拍卖的进行,刘发现他大大低估了市场。 一瓶商标和年份都被保护地非常好的,1959年的茅台,刘建锋给它的起拍价是120,000元,结果最后的成交价是这个的8倍! 在突然意识到陈年茅台的价值后,刘建锋花了几个月到全国各地收集陈年茅台,然后在第二年开了中国第一个陈年茅台的专属拍卖会。 拍卖会在北京一个老酒店里举行,来了很多人,好奇的看客和买家一样多,拍卖会从晚上7点一直延续到了凌晨。 原来所有的起拍价都定得太低了,80年代的茅台平均成交价为30,000元,比预期的多了50%。 作者再见到刘建锋是3年以后,第一次拍卖会他只有一个助手,现在他有了200人的团队。 其中有人专门负责鉴别茅台的真假。 而歌德的白酒拍卖业务也独立出来,成立了公司,刘建锋正谈论着上市的事宜。 三年后的拍卖和第一次比起来专业了很多,好奇的看客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专业人员,清一色的白衬衫黑西装,通过手机接受着指令。 刘建锋已经成功把一个文化标志性品牌做成了一个金融资产,开辟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市场。 一瓶80年代的茅台,拍卖价达到了70,000元,比三年前翻了两倍多。 一瓶新的茅台在商店里的价钱只有2,000元。
中国暴增的财富,正成为世界上各种利基市场的福利和鸩毒。 利基市场(niche-market),在商业中是指那些被行业的主流和垄断企业所忽视的细分市场。 在温哥华,不断涌入的中国热钱,炒高了温哥华的房产价格,形成泡沫,很多当地人因买不起房子而被迫离开。 在缅甸,因为中国人对翡翠和玉石的需求,在当地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玉石开采行业,并且激化了当地的腐败和各种武装冲突。 在尼泊尔,因为中国人的需求,冬虫夏草已经贵如黄金,并引发了一轮冬虫夏草的“淘金热”。 在欧洲,中国的足球俱乐部常常付高达两倍的价钱,签约顶级足球明星,炒高了全球足球明星的身价。 人们很容易把这一切看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暴发户行为,但是在这些现象的背后,也有着非常严肃的因素。 2008年当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日本,欧盟都在开动印钞机应付金融风暴时,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 在2007和2015年间,全球新增货币的63%来自中国。 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中国,而把目光聚焦在美国日本和欧盟。 原因之一是中国的新增货币并不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发出来。 中国的货币增长(monetary expansion)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商业信贷来实现的。 每当商业银行贷出一笔钱,就是向市场投放了一笔钱,当公司或个人拿了这笔钱去消费,这个钱就会经过市场的流通再回到银行。 银行拿了这个钱再贷出去,就等于投放了第二次,经过流通再回到银行,这些钱就在流通中反复地被重复计算。 这样,整个经济中的货币总额就会不断地提升。 这是银行在通常情况下造钱的正常途径。 当经济发展得越快,经济越活跃,贷款额就会上升得越快,因为在经济的上升期,赚钱的商机很多,值得投资的项目也很多。 但在中国这个关系出现了畸形。 就是经济没有发展得很快,但银行的贷款额远远得跑在前面。 在全球金融风暴之前,每1.5元的流通货币产生1块钱GDP,到了2015年,每2块钱流通货币产生1块钱GDP。 换句话说,日益增长的银行贷款,使得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增值能力在下降。 市场上有大量的资本没有真正的生产目的。 让这情况变得更糟的另一个因素是,除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国人民银行近几年来也在悄悄地印钱,向金融机构注入了上万亿的货币。 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之一,是为了抵消从2016年开始的资金外流。 原因之二,是为了应付银行日益膨胀的坏账。 银行贷出去的每一笔贷款,无论表内还是影子银行,用的都是某个顾客的储蓄。 到期都是要还的,还要加上利息。 当太多的贷款变成了坏账收不回来,银行只能靠印钱来维持金融机构的稳定。 这种方式在开始时或许只是个应急措施,但到最后,却变成了整个金融系统离不开的拐杖。 这种维持稳定的方式,导致的后果是其它领域的不稳定。 越来越多的没有生产力的货币,给人民币带来了巨大的贬值压力。 2016年,中央银行从外汇贮备中拿出了一万亿美金($1 trillion)来制止人民币的贬值。 另一个潜在的危险是通货膨胀。 但中国政府至今为止还算把住了这一关。 原因之一是这些新增货币,大部分并没有流向消费市场,而是存在了银行。 然而,这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些存在银行的钱总在寻找投资的渠道。 人们已经不太甘心让自己的钱烂在银行里。 那么,这些资金会流向哪里呢? (待续) |
拙林: 我改写了一小段,请看上面蓝色的部分。 不知这样好一点没?
阿理郎: “中国的银行不停地向市场投放贷款,而那些贷款都没有创造相应的经济增长。 后果就是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没有生产目的的货币。”这句话似乎值得推敲。...
阿理郎: 你毕竟有商学院的基础,近期又专门下工夫研究了财经领域;我对金融是完全外行,所以即使读你提供的英语原文,我也不敢确信自己正确理解了作者的本意。原谅我的局 ...
阿理郎: 你毕竟有商学院的基础,近期又专门下工夫研究了财经领域;我对金融是完全外行,所以即使读你提供的英语原文,我也不敢确信自己正确理解了作者的本意。原谅我的局 ...
先止住,我还是先往下写了再说。拙林: 能否告诉我你的疑问是什么?
阿理郎: 你是否可以提供更多一点上下文?
阿理郎: 你是否可以提供更多一点上下文?
阿理郎: “中国的银行不停地向市场投放贷款,而那些贷款都没有创造相应的经济增长。 后果就是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没有生产目的的货币。”这句话似乎值得推敲。...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