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天涯小站 2.0 首页 拾萃 文史阅读 查看内容

拙林:【读书笔记】中国的巨债长城 (7)

2018-8-29 06:00 AM| 发布者: 星光| 查看: 699| 评论: 4|原作者: 拙林

摘要: 第四章 - 土地和房产 (续)房产中国的经济是围绕着房产发展起来的。 从2011到2013的两年间,中国消耗的水泥超过了美国在整个20世纪的用量。 为什么中国会建那么多房子? 原因之一是中国的房产市场起步太低。 在90年 ...
第四章 - 土地和房产 (续)


中国的经济是围绕着房产发展起来的。  从2011到2013的两年间,中国消耗的水泥超过了美国在整个20世纪的用量。  


为什么中国会建那么多房子?  原因之一是中国的房产市场起步太低。  在90年代以前,整个社会的住房条件都很简陋,拥挤,和落后。  90年代,中央政府一直在商品房市场试水。 1998年,政府正式宣布国家单位不再向职工分配住房,同时提供机会让人们以远低于市场价值的价钱买下住房,  然后允许在市场上买卖。 中国的房产市场从此诞生。 二十年来,这个房产市场一直走高。 不断上升的个人收入让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翻新提高自己的住房条件。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一项联合调查,在2003到2013这十年中,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平均每年涨了13.1%, 二线城市涨了10.5%, 三线城市涨了7.9%。  与之相比较,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的四年里(2002 - 2006 ),房价的涨幅是平均每年7.1%。


如此红火的房地产市场,吸引着所有投资者的目光。  在这个市场中盈利太容易了,它吸引了周围各个行业的资金。  到2010年,太多的国营企业把资金投入了房地产,国家不得不颁布法令,要求国营企业不要把资金转移到房地产,而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但是,天高皇帝远,这样的法令普遍地被忽视了。


无论政策如何规劝限制企业的行为,无论市场和经济的规律如何警戒世人,20年的实际经验告诉开发商和投资者们,投资中国房地产始终是赚的。  直到近些年,中国房地产的面目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


中国不止一个房产市场,事实上可以说它有两个房产市场。  大城市和一线城市的房产行情和小城市的房产行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面貌。  


中国的小城市无法吸引足够的人口,那些地方的房屋开发远远超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  ‘鬼城’的问题在那些地方会比较严重。 各种各样的房产促销广告充斥了这些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保持单元价格不降的情况下,有些开发商提供买房送车,送车库,送沿街店面,送家具,送电器, 送装修,甚至买一送一。  小城市的多余房产恐怕要很多年才能卖完,住满。 有些房产可能永远都卖不掉,因为经济稍有回暖,人口一有上升,新的房产项目就会上马。  


所有这些对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013年,中国的房地产占GDP的20%,相当于西班牙和爱尔兰在经济危机前的状况,相当于美国的三倍。   但实际上,房产行业对经济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个比例,因为很多行业都和房地产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包括金融行业,30%的贷款都去了房地产领域,金融行业的健康也直接受着房地产的影响。  还有前面讲到的地方财政,如果没有高涨的土地买卖和房产开发,地方政府的收入将会受巨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经济上升期,房地产会让经济上升得更快,在经济下行期,房地产会加剧经济的下滑。


二十年来,房产,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成为中国经济的软肋。


要推动房产业的继续发展,就需要推动人口朝城市流动,不仅是大城市,更应该向中小型城市流动。  但中国的户籍制度却试图把农村的人口绑定在农村,它阻碍着农民在城市里扎根,它是一个阻碍城镇化的进程,但政府又迟迟不愿意放弃的旧制度。  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户籍制,小城市希望留住人,希望人在小城市投资买房,更关键恐怕还是要发展当地的经济,提升就业的机会。 这是一条更健康,但更艰难缓慢的路。  相对容易,又能立竿见影的,是利用金融杠杆来刺激房地产市场。 当北京放松房屋贷款时,土地买卖和房地产开发,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建材等行业就会活跃起来,房子的价格更是快速提升。  这样的调控看起来简单快速,但实质是跟玩火一样危险。


当小城市的问题是房太多卖不掉,一线大城市的问题是房价已经涨得越来越买不起。   每次政府放水刺激经济,钱就会流入房地产,房价就会经历新一轮的暴涨。 在北京,一套房子的价钱可以是一个人年薪的20倍。  很多人已经被这样高的房价抛出了房产市场。 社会上流行着‘房奴’, ‘屌丝’, ‘蚁族’,这类和房产有关系的人群标签。 大约有100万流民在北京打工生活,他们住在地下室,蜗居,简陋的棚户区,宿舍,工地的帐篷,等等。  同时,北京等大城市也有很多空置的公寓,投资者情愿空着赚升值也不愿随便租给外地人。


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抱怨买不起房子,一方面是高居不下的房价,还有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空置的投资房。  这样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着。


关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作者认为,与其说是‘房’的泡沫,不如说是‘地’的泡沫。


首先,中国的房子质量很差。  McKinsey估计中国房子的平均寿命是20年,是欧洲的一半。  所以,对房子的投资更多的是对地(地的使用权)的投资。 房子的价格是由地的价格推动的。  


2004到2015年之间,地的价格翻了5倍。  2008年以前,土地的成本平均占北京房价的37%。  2010年后,这个比例上升到了60%。 在中国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时,即使是高过年薪20倍的房价,一般老百姓还是愿意买,因为他们的薪水在这样的经济增长率中,没几年就可以翻一倍,房贷也就变得比较容易承受。  但是,当经济增长慢下来,普通人的年薪停滞不涨,人们对高房价的承受力就会降低。 另一方面,中国的家庭也在不停地加杠杆,为了买房从银行借越来越多的钱。


是什么让土地市场变成了泡沫?  如何衡量? 作者认为,当土地的价格不再由土地的供给和市场上对土地房产的需求决定,而是由货币的供给,以及对投资领域的需求决定时,土地的市场就成为资本炒作的市场。


近几年来,房产开发商从银行借了大量的钱,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有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让开发商能够继续操作,继续承担不停上涨的地价,是因为他们能够从银行继续地借钱,特别是从影子银行借钱。  由于宏观经济的萎靡,实体产业的空心化,大量的资金在中国的经济体内空转,寻找投资的出口,就这样很多资金流入了房地产。  这样的风险是,一旦那些投资者对房地产失去了信心,房产开发商们就很快会面临紧缩的资金和高涨的利息。 那个时候,很多开发商就会出现资金链的问题。  他们的问题又会转变为地价下跌。 如今,中国大概有60% 的银行贷款由房产作为抵押物。 房地产业的灾难就是金融业的灾难。


二十年来,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火爆,不但绑架了地方政府,也绑架了金融行业,还抑制和伤害了实体经济。   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还没有找到一条改善的途径。


中国的金融行业在近十年中迅速地膨胀,给开发商不断地提供资金,让土地的价格只涨不跌,让国营企业得以生存,让地方政府得以不停的扩建。  这一波前所未有的信贷扩张,并不是北京刻意的计划,而是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了一匹脱缰的野马。 它的行为正日益威胁着国家的利益,北京的利益,更重要的,威胁着中国经济神话本身。


下一章就要来讲讲中国的金融行业和影子银行。


(待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8-8-29 08:49 PM
阿理郎: “在2003到2013这十年中,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涨了13.1%, 二线城市涨了10.5%, 三线城市涨了7.9%。  与之相比较,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的四年里(2002 - 2006 ) ...
哇,你很仔细。  是的,应该是annual growth.  谢谢纠正。 已经改了。
引用 2018-8-29 08:44 PM
“在2003到2013这十年中,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涨了13.1%, 二线城市涨了10.5%, 三线城市涨了7.9%。  与之相比较,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的四年里(2002 - 2006 ),房价的涨幅是平均每年7.1%。  ”

中国的数字也是“平均每年”吧?
引用 2018-8-29 12:57 PM
https://mp.weixin.qq.com/s/etH_17fimoNwz9B31GcN6A
引用 2018-8-29 12:56 PM
中国土地制度源自香港,但是香港却是劏房密布

原创: 紫竹张先生  紫竹张先生  3天前
跳跃猫引导关注

上世纪80年代,大陆改革开放后引入香港的土地拍卖制度,解决了土地无法流转的问题。从那一时刻起,内地和香港的土地制度如出一辙,大陆和香港在土地方面不是“二制”,而是“一制”。

为什么选择学习香港而不是美欧等国,因为香港的土地状态非常特殊,自香港割让给英国之后,香港的土地就属于英国皇家所有,是英皇的财产。而英皇不卖地,只批租,香港太远,土地出租的权利就由港英政府行使,所以香港的所有土地,都称之为官地,除了一座教堂被授予了永久产权,其余全是租借,没有任何人有私有产权,换句话说,香港也可以说是土地公有制度。

香港本属中国一部分,97年也要回归大陆,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还能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市场化,这么好的制度,大陆不学香港学谁的。所以,大陆的土地拍卖转让制度几乎是原封不动的照抄香港,直接拿来就用。


1香港密布的劏房

香港的房市有一个巨大的特色,那就是劏(tang)房密布,劏,本义是宰杀、剖开。劏房的意思就是把房屋剖开,分割成多个独门独卫的小房间,这种隔断房,其实就是北京的群租房。下图,是一个150平的三室一厅被隔断为18个独门独卫的单间,这就是劏字的含义。这些劏房的发明,是为了给那些没钱整租的香港中下层居民解决居住问题而用的。



这些劏房,最小仅1平米,最大也不过10平米,下图是香港一个不足5平米的劏房,居住了4口人,在这区区5平米内,他们要完成睡觉、写作业、休息,以及做饭等诸多功能。。。


你以为把三室一厅劏成18套单间就是香港人的极致了吗?并不是,这些狭小的劏房,每个单间的月租金依然高达8000港币以上,依然有部分香港穷人负担不起。当横向空间已经被开发利用到极致的时候,香港人瞄向了纵向空间,开始进行纵向隔断。

具体做法,就是在原有劏房的基础上,把一间劏房,隔断出6个床位,每间高度不超过半米,长度不超过2米,形如棺材,香港人称之为棺材房。


这样的棺材房,只需要2000港元一个就可以住进去,在香港公屋的申请轮候时间长达4.7年的今天,解决了相当一部分香港穷人的居住问题。


2为什么香港的房租这么贵

很多人看到这里,觉得香港的房租真的是吓死人,这种垃圾隔断屋都能租8000,怎么不去抢,在香港买一套房出租真是要发财。但是实际上香港的房租回报率并不多,甚至可以说相当的低。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全球几个主要城市的房租回报率,可以看出,香港的房租投资回报率仅为2.24%,全球倒数,仅仅略高于北上广。


为什么香港的房租在如此变态的情况下,出租回报率还这么低,那是因为香港的房价实在是太高了,香港的房价目前为世界第一高,碾压欧美。2016年6月,全球最贵单价记录在香港成交,山顶歌赋山道豪宅以205万人民币/平米成交。2018年6月,香港“天铸”楼盘的一个车位以600万港元成交。

你觉得上海顶级豪宅20万一平米贵吗?你觉得深圳60万一个车位贵吗?香港在你后面直接再加一个0,为什么香港的房价如此夸张,除了收入高之外,土地严重供应不足是一个重大的原因。香港人不是造不起房子,而是买不起地,所以香港人的居住面积异常狭小,你看到的所谓港台巨星买的所谓“豪宅”,很多才90平米而已。

那么香港为什么土地供应不足,是不是香港太小了,人口太多了,土地都开发殆尽了呢?不是的,香港的空余土地还非常非常的多。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香港的住宅占地面积,占据香港土地面积的6.9%,而被保护起来草地和湿地,也就是所谓的郊野公园,占地面积为66.5%,这些土地拿出1/10,香港的人均住宅面积立刻就可以暴增一倍。

既然香港有如此之多的土地,为什么不愿意拿出来盖住宅呢,因为香港政府严控土地的供应数量,旨在“少批多得”。香港政府常常规划拍卖一块土地,因为开发商出价“不理想”而收回,来日重新拍卖。

香港政府这么玩,不怕民众强烈抗议吗?结果恰恰相反,香港民众不仅支持政府这么做,而且反对一切扩大土地供应面积的行为。1997年,香港新任特首董建华提出八万五公屋计划,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的房屋单位不少于八万五千个,宣布十年内要让香港七成的家庭都买得起房。

在董特首大量新建房源和推出新土地的打击下,恰逢亚洲金融风暴,香港房价暴跌,腰斩之后再腰斩,房价跌了7成以上。

香港房价跌了这么多,香港人应该对董特首感恩戴德吧,终于买得起房了。不是的,部分香港中产因为炒房破产跳楼了,然后在2003年7月1日香港街头爆发50万人大游行,抗议香港房价下跌,要求港府救市,董建华滚蛋。2005年,董建华黯然离任,香港在继任特首的带领下,房价开启了一路飞涨的模式,到今天已经翻了五倍。

香港已经购买房产的那部分人,利益和政府严重捆绑,简直是同生共死,香港房价不能跌也不敢跌,所以香港政府只能来大幅度减少土地供应来维护房价。


3中国房地产的未来

香港不敢让房价跌,只能让房价涨,所以故意压缩土地供应面积,导致大量的香港人无房可住。但是为什么香港政府放任劏房和棺材房的存在,而北京政府在到处拆除隔断群租房呢。

因为相对北京而言,香港要封闭的多,在房价和房租如此离谱的时代,如果没有劏房的存在,很多香港人就要流落街头,他们无处可去,这是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但是北京就不一样了,很多人的老家并不在北京,拆除群租房之后,他们可以选择回老家,或者去上海、深圳等地打工,不至于流落街头形成社会问题。

但是如果你把整个中国大陆看成一个整体的话,一旦全中国大规模的拆除隔断房群租房,底层民众就会无处可去。北京拆除没事不代表全国拆除都没事,就好像香港九龙区域拆几个街道的劏房,并不会影响全香港的租房市场一样。

中国地大物博,土地非常多,但是这里要灌输一个观念,只有用来当住宅的土地,才会对房价产生影响,而且还要再度缩小限定为,能产生工作机会的城市周围用来建造住宅的土地,才会对房价产生影响。其余的地,不管再多,都和你没啥关系,例如新疆无人区的地,给你一百亩,你愿意去那住吗?

所以,当你把范围缩小到一二线城市周围的住宅用地总量的时候你会发现,中国的地并不多,就是一个大号的香港岛。北京就是香港北边的几个街区,深圳就是香港南边的几个街区而已,北京和深圳之间的空白土地,就是香港这几个街区之间空置的绿地,这个布局简直是无比的相似。

一模一样的土地制度,必然会诞生一模一样的土地结果,这个结果会因为大陆和香港的社会现状不同而产生细微区别,但是并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所以我们可以很明确的预测到,如果中国的房价出现腰斩再腰斩这种事,不仅不会引来万民欢腾,反而极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上街游行抗议,尤其是那些掏空六个钱包付了首付的人,会疯了一样的冲击社会秩序。

所以,中国在房价出现下跌苗头的时候,政府会很显著的减少土地供应面积来稳定房价,房价可以不涨,但是不能大跌。

而实际上,大城市的聚集效应是经济运行规律的本质,人口会天然的被有优质工作岗位的城市吸引,而人口的流入会进一步的增强这些城市的吸引力,所以大城市会越来越大,最后抽空中小城市的血液。

一二线城市吸引人口流入的能力是天然的,城市聚集是经济且有效率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自断经济效率来强行学习发达国家的小城市体系,就光那个每个小城市都建设完备基建的投资耗费都是无法承受的。

故强行驱赶人口离开大城市治标不治本,人口短暂离开后,依然会慢慢的回来,尤其是在民工进城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他们的后代已经忘记了自己原始故乡之后,这些人会把大城市当成他们的故乡。

香港人口有很大一部分,是大陆的后裔,港人回大陆,不仅不会被排斥,反而会被当地政府夹道欢迎,至于购房居住那更是毫无问题。那么你看香港房价这么高,这些人有想过回到大陆居住降低房价压力吗?一二线城市的打工者的后代也是同理,他们在一个城市生活数十年之后,他们的工作、亲戚朋友、关系网全在这个城市,所以宁可住劏房,也不会再回到自己的原始故乡了。

香港的今天,大概率就是中国的明天。

觉得此文的分析有道理,
对你有所帮助,
请随手转发。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我


近期精彩文章回顾(回复“目录”关键词可查看更多)
华为员工都这么穷,怪不得拼多多能火 | 房价跌20%就会全面崩盘,地产杠杆远比你想的要脆弱 |  为什么碧桂园的质量那么差 | 清醒点,放弃全面开征房产税的幻想 | 央行和财政部隔空掐架,我支持央妈

紫竹张先生
支持紫竹,支持原创
喜欢作者
172 人喜欢

Views 100000+9478
Top Comments
作者已设置关注后才可以留言
640
woaiginobili
香港已经购买房产的那部分人,利益和政府严重捆绑,简直是同生共死,香港房价不能跌也不敢跌,所以香港政府只能来大幅度减少土地供应来维护房价。

这部分人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他们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3488 作者
这部分人包含全部的香港上流社会,以及大部分的中产社会,这些人可能只占总人群的30%,但是这些人的力量却占到全社会的百分之七八十,他们足够控制社会的走向,这很冷血,但是这就是社会现实。
1752
亦木小港
那个明曦挺搞笑的 估计不是铁粉 紫大一向是为中下层老百姓发声的 说说香港的情况就变成不把下层当人了 逻辑实在混乱透顶 实话实说 下层的确被愚民 从来不会为自己发声 因为谋生已经占了太多的精力 大天朝也乐于见到这么多沉默且卖力的韭菜
553
小静静

查看全部评论(4)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7 02:44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