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禹治水的传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懦皆知。但是上古时期另一个治水人物,鲧,却常常为人所遗忘。 传说在尧的时代,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尧征集天下贤士,寻求治水良方。有人推荐了鲧。鲧素以违背天命著称,但尧迫于无奈,让将鲧推上了治水主帅的高位。鲧取高地之土,填低地之壑,九年下来,堤坝越修越高,洪水却越堵越猛。困惑忧郁之中,一只乌龟向鲧泄露了天机:天帝那里有一种神土,名曰息壤,可用来治水。我们的祖先鲧是个不愿低头的硬汉子,他自知与天帝关系疏远,不肯低下骄傲的头向天帝求告,反从天帝那里偷来了息壤。 息壤果然神奇,撒向哪里,它便在哪里迅速生长。洪水长一米,它也长一米。洪水高十丈,它也高十丈。然而天帝得知了鲧的不?,立刻派了兽面人身的火神祝融,前来惩办触犯天条的鲧。“祝融杀鲧于羽郊”,取回息壤,大地上重又巨浪滔滔,一片汪洋。 传说中鲧死后三年,尸首不烂。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鲧腹生禹。”(注:原文是双立人旁加“复”) 天帝派祝融下凡来看个究竟。祝融以利刃解剖鲧的肚子,一个人跳了出来,这就是鲧的儿子,禹。 禹继承父志治水。他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 鲧和禹,一堵一疏,一个顺应天意,一个违反天意,结果天壤之别。鲧虽有普罗米修斯的悲壮,却为后人所不齿。我国各地遍布禹庙,禹墓,说明后人对禹的怀念,而没有一处对鲧的纪念物,说明鲧不仅违背了天意,也违背了人愿。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