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天涯小站 2.0 首页 拾萃 文史阅读 查看内容

拙林:《烛烬》读后感

2016-3-26 07:22 AM| 发布者: 星光| 查看: 1492| 评论: 30|原作者: 拙林

摘要: 《烛烬》看完好几天了,心里一直有一些感想,想记下来,却很难落笔。 原因有几点。 第一,这个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很大部分依赖于小说精妙的结构。 前面部分铺垫很长,中间部分暗潮汹涌,结尾部分惊心动魄。 任 ...

《烛烬》看完好几天了,心里一直有一些感想,想记下来,却很难落笔。  原因有几点。

 

第一,这个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很大部分依赖于小说精妙的结构。  前面部分铺垫很长,中间部分暗潮汹涌,结尾部分惊心动魄。  任何的剧透都会影响阅读的效果。  所以介绍或书评都很难拿捏这个分寸。

 

第二, 这本书让我最着迷的地方是语言。  而对语言的钟爱是非常个人化的。  我曾极力推荐女儿读,虽然在哲思方面,一个高中生还不能理解,当作一种写作的范本应该还是不错的。  但她读了一段后竟然说,她不喜欢这样的文字。  女儿的说法是句子太长,太折磨人的耐心。  天呐,互联网都把年轻人的阅读习惯败坏到什么样子了!    说到底,这不是一种每个人都会喜欢的文字风格。  我喜欢它,是因为我感受到那种绵绵不断的句子下面,人物的感情极其浓郁和克制。 细致的渲染和描述,承载的不是肤浅和滥情,而是深邃的思想,似一潭静水流深的幽泉,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甚至难以捉摸。

 

第三,这是一本需要细读的书,很多精妙之处在于对话中的细节,读者必须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对话的场景,才能真正感受两位老人之间无言的碰撞。   感觉就像看高手过招,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高潮有时仅仅是一两个字。  尤其是结尾处,当我在那个幽暗的场景中与他们相处了那么一个长夜后,竟然会怕见逼近的结果。 我一度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就像不舍得一下子吃完一道精美的点心。

 

第一遍的阅读还是很容易被故事吸引,梁文道说他连读三遍,我想若读第二第三遍,应该可以读出很多其他的味道来。  我只读了一遍,所以大部分的感慨还是围绕两人的友谊,和这段友谊的变迁。  我读完后有点耿耿于怀于那个结局。  觉得这样的结局似乎有点不公平,但我也同时认识到,这样的感受是源于我自己的理解角度,甚至是因为我的年龄和人生阅历。  所以,一百个人读会读出一百个不同的故事。    从这一点上说,这个故事真有那么一点莎士比亚的味道。  我可以想象,如果我女儿来读,她一定会叫“what?   Is this how it ends?  Are you kidding me?

 

之所以会感觉心有不甘是因为全书都是立足于老将军的立场,虽然故事是以第三人称写的。  这四十一年的自我封闭,等待,和思考汇成了全书从头到尾大段大段地独白。  从这些独白中我们了解了过去种种,那些消失的人,消失的事,消失的世界和传统。  然而这一切都太个人,太个人视角,直到故事结束,我都觉得另外两个人的轮廓是模糊的。  我希望能有个上帝视角,让我稍稍看清一下那两个人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版本。  然而,那似乎不是紧要的, 不是这个故事的核心。 

 

我觉得我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故事的核心。  或许读一遍不够,或许年龄阅历不够,反正我无法真正感知那种背负着过去,在思索和等待真相中消磨掉的人生。  作者马洛伊.山多尔本人在五十年代初逃离匈牙利,却在89年初,匈牙利共产党倒台前几个月,在圣地亚哥举枪自杀。    他没有能见证历史。  然而这或许并不重要。  只要他这一辈子已经想清楚,活明白,那么真相于他就已经是太阳底下明明白白的事。   是不是看到那个结果,得到那个回答,已经是无足轻重了。

 

这或许是对故事的一种解读。  一种注定只能属于读者个人的解读。  再过三十年,等到我与老将军同样年龄时,若有机会再读这本书,或许我会有另一番感悟。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6-4-27 08:38 PM
是的.  

結局對我來說是一種釋放.  主人公和朋友都會有這種感覺吧...  瞥了四十年...  那種揪心的感覺, 很難過.  到最後主人公和 nini 的互動給我一種放鬆的心情.  似乎他又可以和其他人在心靈上做交流.
引用 2016-4-26 10:41 PM
六耳: 剛剛看完這本書.  謝謝拙林的推薦.  

頁數不多, 但是情感盡情的釋放.  小說結構嚴謹, 從開始到結束, 不斷前後呼應.  整本書的對話很少, 大多都是獨白.  可是我 ...
你读的是英文版?
引用 2016-4-25 09:32 PM
剛剛看完這本書.  謝謝拙林的推薦.  

頁數不多, 但是情感盡情的釋放.  小說結構嚴謹, 從開始到結束, 不斷前後呼應.  整本書的對話很少, 大多都是獨白.  可是我覺得也因為如此, 情感才能徹底釋放.  

我是被拙林摘錄的那一段文字所吸引.  一開始, 主人翁極力描述獵人和鹿, 但是, 沒有想到, 話頭一轉, 朋友之間也是獵人與鹿...  非常吸引人的描述, 無論是外在的環境, 還是內心的情境.  這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字.  書裡的描述和此相當.  

我還滿喜歡結局的.  :D
引用 2016-4-1 11:05 PM
拙林: 他问康拉德,想要杀他的事他妻子事先知道否。  他妻子听说康拉德离开之后,只轻轻说了一句”胆小鬼”。  他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理由妻子会这么说。  但康拉德说他 ...
叹息!也为友情喝彩,在人生面临考验时,友情还是靠得住的。或者应该说,友情与爱情在人生的天平上有可以相互权衡的重量。
我想,这篇故事要探索的还是对人性的不解。
引用 2016-4-1 08:52 PM
swan.eagle:      谢谢拙林透露了这么多剧情,还想知道将军问过客人什么话,而他没有回答的,很期待
他问康拉德,想要杀他的事他妻子事先知道否。  他妻子听说康拉德离开之后,只轻轻说了一句”胆小鬼”。  他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理由妻子会这么说。  但康拉德说他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引用 2016-4-1 07:54 PM
拙林: 你很厉害,没看书就猜到很多东西。  

是的,将军和好友,妻子之间都有一条阶级的鸿沟。  所以我把门当户对放在题目里。  这对好友本质上是两个阶层,两个世界的 ...
    谢谢拙林透露了这么多剧情,还想知道将军问过客人什么话,而他没有回答的,很期待
引用 2016-4-1 12:43 PM
swan.eagle: 婚姻很需要平等,不一定是特定的哪个方面,但必须是某个可以持久的方面。婚姻很像是一个战场,只有势均力敌才会幸福。由于“妻”是那客人介绍的,应该与他有更贴 ...
你很厉害,没看书就猜到很多东西。  

是的,将军和好友,妻子之间都有一条阶级的鸿沟。  所以我把门当户对放在题目里。  这对好友本质上是两个阶层,两个世界的人。  而且他的朋友始终在这个贵族的圈子里格格不入。  这个情况对他心理的影响,将军在年轻时完全没有意识。  将军年轻时是那种阳光,开朗的万人迷。  他把康奈德引为知己,认为我的就是你的。  他甚至认为好友在生活中的欠缺会因为他的丰盈而平衡,就像一个人的两只手。  谁多谁少无所谓,反正我的就是你的。。。直到那次打猎,直到他站在那个好友瞒着他建起的,与他妻子偷情的,打扮得精致华丽的小屋。  此后的41年,他都在重新思索认识人生的很多问题。  

同时,好友康拉德也没有真正从这段友情中解脱。  他自我放逐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到了风烛残年的年纪,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回到彼此面前,将军为两人的见面重新布置了当年的场景。  他们要细数当年的种种,和对很多本质问题的思考。  这样,两人都得到各自需要的closer。

这个故事中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将军并没有追踪或以任何方式迫使康拉德回到自己的面前来。  如果康拉德是快乐地生活在别处,nothing will happen。  将军会默默地死去。  所以有些段落看似将军在报复好友,其实是不约而同的两个人在寻求一个共同的closer。
引用 2016-3-31 11:01 PM
拙林: 我也觉得那个妻很可怜。  至于那个好友惭愧吗?  情义真切吗?  要凭读者自己想象,因为实在是正面描写得太少太少。  我们只知道他偷了朋友妻,动了杀友的念头, ...
婚姻很需要平等,不一定是特定的哪个方面,但必须是某个可以持久的方面。婚姻很像是一个战场,只有势均力敌才会幸福。由于“妻”是那客人介绍的,应该与他有更贴近的平等条件,两人的相爱就有对等的精神基础。而“妻”与将军的关系则由于这场关系的发生变得愈加不平等了。若是为了幸福考虑,即使不私奔,也应该离婚才是上策。朋友作为门客寄人篱下,会有扭曲的心理,但他逃避了几十年才回来,说明是知错了的,愿意让友情不受爱情的侵害。但又恰恰是他的逃避给那对夫妻造成了悬而未决的心理压力。想起《傲慢与偏见》,爱情的萌发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但至少在那一个时刻,双方存在平等的精神状态,或是同样的渴望,或是同样的心理背景,或是共同的认识,或仅仅是共同的期待,这本是朋友之间的常情。“朋友妻不可欺”,其实也说明了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因为日久生情,更疏于防范。我想,这个故事没有更多描述客人的对唱,就是要避免渲染客人的素质情况,而使事件单纯化。从这个角度看,作者对客人是持不否定态度的,力争中立地剖析这一事件造成的人生影响。当然,作者用一个世家子弟,一个门客,已经清晰地简述了两人的社会阶层,教育背景和思想鸿沟。还是我们古老的训导好“君子之交淡若水”,不要来往那么密切,就什么都避免了。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高于他们的具体体现吧
引用 2016-3-31 01:18 PM
swan.eagle: 读了书摘,感觉是两个好友在心里打了几十年的闷仗,欲杀人夺“妻”者因未果而逃避,知情的“妻”终其一生掩饰羞愧与幻灭。爱情很敏感,忠诚才能成就爱。而将军的 ...
我也觉得那个妻很可怜。  至于那个好友惭愧吗?  情义真切吗?  要凭读者自己想象,因为实在是正面描写得太少太少。  我们只知道他偷了朋友妻,动了杀友的念头,然后有逃之夭夭。 剩下的往好里想往坏里想都由人。  至于将军的自负和高贵心态,我和你一样敏感,但是他是个奥匈帝国时期的贵族,对个体平等的敏感可能与你我这样的现代人会有所不同。
引用 2016-3-31 01:12 PM
blue: 哦. 如果不是英文原版的我还是看中文吧, 可以快好几倍. 淘宝上有, 我耐心等等
对,淘宝上有,我就推荐我妈在淘宝上买了。
引用 2016-3-31 08:18 AM
读了书摘,感觉是两个好友在心里打了几十年的闷仗,欲杀人夺“妻”者因未果而逃避,知情的“妻”终其一生掩饰羞愧与幻灭。爱情很敏感,忠诚才能成就爱。而将军的自负与高贵心态,亦正是其妻不能感受幸福的原因。我感觉那个客人的爱真切,友情也真切,并为自己的所为惭愧。但陷于这样的境地,只能三人都是可怜的失败者。想起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若卡列宁毅然让妻,未尝不是英雄好汉。
引用 2016-3-29 06:39 PM
哦. 如果不是英文原版的我还是看中文吧, 可以快好几倍. 淘宝上有, 我耐心等等
引用 2016-3-29 04:37 PM
blue: 国内买的吗? 北美有卖的吗?  或者你能卖我也行.   
林妹妹看的是英文的,Amazon就有。我本来也想买了,可是最近买的几本别的书还没看。就没下单。
引用 2016-3-28 10:11 PM
拙林: 没有,是买的书。
国内买的吗? 北美有卖的吗?  或者你能卖我也行.  
引用 2016-3-28 09:45 PM
blue: 你是网上看的吗?
没有,是买的书。
引用 2016-3-28 05:27 PM
你是网上看的吗?
引用 2016-3-28 08:41 AM
AprilFool: 我想知道的是那个客人最后终于开口时都说了些什么,想听到他对这件事情的解释,包括当年他为什么最后没有开枪,他和将军妻子是怎么爱上的等等,可是我没能找到这 ...
他什么也没说。  没解释,没辩护,没和解,什么也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我对结局有点耿耿于怀的原因。  很不符合我们现代人对小说戏剧的期待。  他没有说的一个原因是将军说经过了41年,问how and why已经没有意义。 他等他来也不是为了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  不过将军确实有一个问题,多年后还想的到证实,但客人没有满足他。

作为女的读者,我觉得那个妻子最可怜。
引用 2016-3-28 12:18 AM
拙林: 看了你的贴我也去网上查了几篇书评,有的已经剧透很多了呀。  不过这个故事真的很简单,简单到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剧透的。

你猜的很对,将军和妻子是通过 ...
我想知道的是那个客人最后终于开口时都说了些什么,想听到他对这件事情的解释,包括当年他为什么最后没有开枪,他和将军妻子是怎么爱上的等等,可是我没能找到这些。
引用 2016-3-26 03:55 PM
滨州: 拙林读的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句子长是不是与翻译有关?
是英文版。  我抄了一段在这里:  http://www.smallstation.net/home.php?mod=space&uid=47&do=blog&id=29213
引用 2016-3-26 03:44 PM
拙林读的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句子长是不是与翻译有关?

查看全部评论(30)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7 01:25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