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天涯小站 2.0 首页 拾萃 文史阅读 查看内容

观天下:道德经分析4. 绝巧弃利

2015-8-28 09:50 AM| 发布者: 星光| 查看: 709| 评论: 2|原作者: 观天下

摘要: 道德经分析4. 绝巧弃利 下一句“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巧”就是绝禁“巧”,这么说“巧”是个坏东西啦?现在对“巧”的理解是好的技术,比如技巧,巧夺天工,心灵手巧,为什么在道德经里“巧”是负面的呢? ...

道德经分析4. 绝巧弃利


下一句“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巧”就是绝禁“”,这么说“”是个坏东西啦?现在对“”的理解是好的技术,比如技巧,巧夺天工,心灵手巧,为什么在道德经里是负面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巧字的来历说起。巧字的金文是工加丁。工代表工具,丁代表被加工的器物。所以巧的本意就是工具和技术。工具是人类发展的巨大动力,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发达社会就因为工具和技术的不断改进。

 

《墨子·贵义》中说“利于人,谓之巧。”。给人带来便利的物件就是巧器,比如刀。刀大幅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动物用牙捕获猎物,用牙撕咬以获得可吞咽的小块肉,比如狮子捕食羚羊。然而有些猿猴发明了石器刀,它们用刀杀死羚羊,还可以割下大块的肉带回栖息地。这些猿猴后来变成了人。刀不是人体自有的功能,它是工具。早期的工具如车,杠杆等都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能力。工具提高个人能力的特性就是古人所说的”。

 

可是怎么又变坏了呢?这就要看在什么场合使用工具了。打猎时用刀杀死动物是好事,可是在分配肉的时候使用刀就会造成不均。用刀的人可以获得大块的肉,没有刀的人用牙撕咬只能获得很少的肉。工具都能制造不均:分粮食的时候用瓦盆就比用手捧获得的多,分草的时候用车拉就比用胳臂抱获得的多。不均会引起不满,原始社会里解决不满的办法只有暴力。过多的冲突会使部落不安定,甚至会危害整个部落的生存。因此工具的不当使用也会伤害人类社会,这就是“”的危害。

 

”并不伤害个人的身体,而是通过“利”,利益的利,来伤害整个社会。“利”字由 “禾”和“刀”组成,其本意是收割回来的粮食。如果有人获得了多余的食物,他必然会存储起来,他就有了财产,财产就是“利”。有人有“利”有人无“利”就是社会中的不均。

 

使用工具获得更多的利益就是巧取。在中国文化中“巧”和“利”紧密相联。成语“巧取豪夺”把靠技巧获取和靠暴力抢夺并列;利用时机获取更多的利益是“投机取巧”,这也是巧取。中国的古人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与其用暴力解决由不均引发的不满,不如根本就不产生不均。既然“巧”是不均和不安定的根源,那么绝巧” 就能消除个别人的“利”,这就是“弃利”。这里“弃”是“绝巧”的自然结果,不是手段。这和前面“绝智弃骗”里“弃”的意义是一样的。

 

原始社会的生产能力低下,收获的食物很有限。如果有人多得就一定有人饿肚子。饿肚子的人没有工具,不能用“巧”来获得足够的食物,又没有力量用暴力抢夺。为了生存他们只能窃取,这就产生了盗贼。如果分配均衡,大家获得同等的食物,就不会有盗贼。所以,绝巧”的终极目标是盗贼亡有”。

 

分析到这里这句话的意思似乎已经很清楚了。可是为什么郭店道德经用 “”而马王堆道德经用“”呢?现在通行的解释是亡、无通假。其实不然,“”和“”是有区别的。为什么“亡羊补牢”没有变成“无羊补牢”?因为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在他的羊走失以后补好了羊圈。这里“”是失去的意思,原来存在的物体现在消失了。而“”则表达不存在,“羊”就是原来没有羊,无羊怎么会有羊圈呢。

 

所以“盗贼亡有”还有更深的意思。社会上原来是有盗贼的,一旦实行了绝巧”,原有盗贼就会消失。因此,“绝巧弃利,盗贼亡有”也是一条治国方略,它的作用是把一个原来不安定的社会治理的安安稳稳。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策略,它不使用刑法消灭盗贼,而是消灭产生盗贼的原因,防患于未然。

 

为了清晰、深刻的解读“绝巧弃利”,我使用了《道德经注释1我解读道德经的原则和方法的第六条“多方佐证”为了理解 “巧”字的负面含义,我研究了“巧”字象形文字的结构,分析了古人生活中工具的使用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的危害。而对“利”的研究揭示了“巧”是如何给人类社会造成伤害的。它不仅给 “巧,利”的解读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且使绝巧弃利”整句话的解读合情合理,同时也满足了《原则和方法第三条“每一句话合理的语法和逻辑”。

 

原则和方法》的第一条要求解释“每一个字的准确含义”,为此我仔细分析了“亡,无”两字的差别,从而揭示了“盗贼亡有”更深的细节。应用原则和方法》的第五条“刻意求简”,我把道德经当作古人的生活经验来读,把“绝巧弃利,盗贼亡有”解读为古人治国的道理。这证明了古人的书是他们生活经验的积累不是什么玄奥东西。

 

虽然巧器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是在人类社会的内部它也会造成混乱。1980年有一部电影叫《上帝也疯狂(The Gods Must Be Crazy)》,讲的就是一个可乐瓶带给一个原始部落的伤害。从绝巧弃利”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在3000年前就悟出了这个道理。他们最关心的是社会安定,还把这个道理写成文字以利后世。孔子讲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是“绝巧弃利”的翻版。“不患寡”讲收成少一点关系不大,这是“绝巧”的结果;“患不均”讲不要有“利”的不均,这是“弃利”原因。

 

中国历代的帝王都遵循了道德经的“绝巧弃利”和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把政策的重心放在维护社会的公平、安定上。这维护了中国社会2000多年的稳定。然而社会稳定的代价是“绝巧”压制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使中国的“巧”越来越落后,最终被西方的“巧”打得落花流水,痛苦不堪。

 

现代的中国清醒了,正在“巧”的路上急起直追。但是,这不意味“绝巧弃利”没有用了。中国的民族性对利益的不均异常敏感,历代社会的动荡都源于利益的不均。大多数加入农民起义的民众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而是因为不满,比如太平天国。这个现象在现代中国依然存在。上个世纪末,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往提高了许多,然而一批人先富裕起来引起了另一批人的不满,他们打出了反贪污,反官倒的旗帜,结果酿成了社会动荡。人类社会大的不稳定都和“利”有关,过去如此,未来依然如此。所以,“弃利”始终是中国政治的主题。

 

目前,中国社会上横行的腐败现象就是一个重大的不安定隐患,拆掉这个定时炸弹的方法就是“绝巧”。贪官是如何攫取大量的财富呢?利用手中的权力,力量的力。权力是一个巨大的工具,它把个人的力量提高了成千上万倍。权力是现代社会的“巧”,贪官是现代社会的盗贼。古人不用刑法而用“绝巧弃利”使“盗贼亡有”,那么现在要想治理腐败就得治理权力。如果官员不能随意使用权力,他们就不能获得额外的收入,腐败就能不用巡视组而不治而治。对权力实行绝巧就是为了贪官亡有。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保护了中华文明2000多年,现在的中国仍然需要它的保护。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5-8-31 01:23 PM
Liaokang: 当今的贪官污吏是巧取豪夺。
历代如此。世界如此。
引用 2015-8-30 02:46 PM
当今的贪官污吏是巧取豪夺。

查看全部评论(2)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7 08:21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