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 芬奇画在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Santa Maria delle Grazie)修道院餐室墙上的油画《最后的晚餐》。 真没看出是晚餐,画中窗外明明是蓝天。 《最后的晚餐》画的是《圣经》中的一件大事。这次进餐,耶稣做了两件传承至今的事: 第一件,圣餐。耶稣给他的十二个门徒分吃圣饼时说;"这是我的身体,,,为的是纪念我。" 第二件:洗脚。耶稣亲自给十二门徒洗脚。耶稣说:“我为你们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 《最后的晚餐》中坐在耶稣左手边的第二人便是圣地亚哥。 主角出来了哈,真是一哥哎。 刚看到八月风在问“Yahushua”翻译成“耶和华”是不是比翻译成“耶稣”好听?
我学过几句希伯来语,但看不懂希伯来文。只能凭记忆胡乱说几句。 “Yahushua”翻成“丫胡唰”是我开玩笑胡诌,但翻译成“爷苏”还是“耶稣”可不是我说的。 不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当初洋教跟着英国大炮打进大清国的时候,真为怎么翻译“Yahushua”起过争议。 记不准哪位当朝大人说的“叫什么都不能叫爷”,“苏”也不行,好像跟什么人的字号犯了冲,,,太多年了,记忆模糊了。 “耶和华”一词我可以说得大声点儿。YHWH是一个专有名词,中文译成“耶和华”,这个词是基督教根据拉丁文演绎生造的,犹太教从来没有这一说。潜台词:耶和华根本就不是正经人物。 《圣经》是用希伯来文写的,所有相关翻译都应该以希伯来文为原点,诸如“Yahushua”翻译成“James”之后再翻译成“耶稣”,除了意会还能怎样?
“Jacob”是希伯来语常见的人名,因为他是圣人,因为他在西班牙传过教,西班牙人尊称他为“SaintJacob”,又因为他的活动主要在西班牙西北部,那里的方言是加利西亚语,几个回合变下来,变成Santiago,最后,变成“圣地亚哥”了。 一说“圣地亚哥”,有文化的人一定会问“哪个圣地亚哥?” 我得说实话,出国前,只知道一个圣地亚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去年,我跟美国一友说我去走了圣地亚哥之路,友立马狮吼道:“到了美国都不告诉我!” 这才知道美国也有一个圣地亚哥。赶紧上网查,豪家伙,涨姿势! |
真猪: 风头集邮啊?开一贴晒晒票呗
真猪: 有介绍说,达 芬奇是1495年《最后的晚餐》,由于诸多原因,早在1540年,这幅作品就已被形容只剩下一半了;1560年的记录表示,它的大部分颜料已经消失。1568年历史 ...
真猪: 有介绍说,达 芬奇是1495年《最后的晚餐》,由于诸多原因,早在1540年,这幅作品就已被形容只剩下一半了;1560年的记录表示,它的大部分颜料已经消失。1568年历史 ...
轻风: 没错啊。父子灵,3位1体。鸡都叫的试金石
谷山歌: 那年去米兰,特意去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看了真迹。不知道这真迹还能保持多少年。
昨夜雨: 像是塞浦路斯的邮票。
yuren: 我一直以为耶和华是耶稣的爹呢。
八月风: 哈哈,我昨天也上网查了查,说圣地亚哥是Saint James the Great,基督的门徒之一,我还想“最后的晚餐”上哪个是他呢,你这就放大了图指了出来。太好了。“最后 ...
yuren: 我一直以为耶和华是耶稣的爹呢。
八月风: 哈哈,我昨天也上网查了查,说圣地亚哥是Saint James the Great,基督的门徒之一,我还想“最后的晚餐”上哪个是他呢,你这就放大了图指了出来。太好了。“最后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