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天涯小站 2.0 首页 拾萃 文学艺术 查看内容

昨夜雨:我读余诗 兼说余热

2015-2-10 08:05 AM| 发布者: 星光| 查看: 1044| 评论: 45|原作者: 昨夜雨

摘要: 从方教授读了余诗之后的打飞机作品开始,余热也渐渐地吹到了小站上。(一)这几天花间诗线上开始讨论余诗。所谓余诗,就是余秀华诗作。所讨论的诗作中,以《睡你》为多。初读之后,我也觉得《睡你》写得可以,有些片 ...
从方教授读了余诗之后的打飞机作品开始,余热也渐渐地吹到了小站上。

(一)

这几天花间诗线上开始讨论余诗。所谓余诗,就是余秀华诗作。所讨论的诗作中,以《睡你》为多。

初读之后,我也觉得《睡你》写得可以,有些片段甚至可以说很不错。诗线上有不少好评,我的感觉是,我的诗友所写的诗评,其实比余诗写得要更好些。

先抄录一下原诗。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既然大家都说好,而且我也基本都认可,所以我就不重复那些好的地方了。这里我只说说一些欠缺的方面。当然,我得先说明一下,说这首诗有欠缺,不是说我写得更好,而是觉得这首诗在某些地方也许有提升的空间。

比如韵律。

比如睡谁?

但更重要的是,究竟什么是穿越半个中国去睡的理由?就是因为路途艰难世道不平吗?这路途艰难世道不平难道真的是必须穿越半个中国的必不可少的理由吗?

当然,写诗不是写八股文,不是写paper、essay、或者thesis。但是一定的起承转合,一定的逻辑结构还是要的。我的诗友们所写的诗评之所以好,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这些欠缺的环节。但坦率地说,这首诗本身在结构上是不够完美的。

(二)

感谢Mist网友在诗线上提供了余秀华的一些作品。其中确实有我喜欢的。比如说:

离婚证

一叠新翠,生命里难得一次绿色环保
和我的残疾证放在一起
合成一扇等待开启的门
36岁,我平安落地
至少一段时间里,我不再是走钢丝的人

比身份证显眼呢
在我近视的眼睛里,身份证总是可疑
她背后的长城时常出现我前生的哭泣
而前面的名字和数字
仿佛没有根据

只是,身份证我总是用到
比如生病住院,邮局取东西
残疾证我偶尔用到
比如申请低保
但是离婚证有什么用呢
——我不再结婚,从此独身

我养的狗,叫小巫

我跛出院子的时候,它跟着
我们走过菜园,走过田埂,向北,去外婆家
我跌倒在田沟里,它摇着尾巴
我伸手过去,它把我手上的血舔干净

他喝醉了酒,他说在北京有一个女人
比我好看。没有活路的时候,他们就去跳舞
他喜欢跳舞的女人
喜欢看她们的屁股摇来摇去
他说,她们会叫床,声音好听。不像我一声不吭
还总是蒙着脸

我一声不吭地吃饭
喊“小巫,小巫”把一些肉块丢给它
它摇着尾巴,快乐地叫着
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
小巫不停地摇着尾巴
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

我们走到了外婆屋后
才想起,她已经死去多年

(三)

有人提起《锵锵三人行》的节目。我找了节目看了。在节目上我看到她自己朗读《我爱你》。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这首诗也写得很好。她自己的朗读,十分明晰而具体的意境,迟缓的节奏,几近哽咽的嗓音。十分动人。

(四)

于是我陆续地看了一些有关她的采访报道。包括来自山东卫视、凤凰台等等,包括一个四五年前的一个地方政府慰问文青的一段视频。当然,我也看了一些文字材料,包括旅美学者沈睿对余秀华的评价。

总的印象是,余秀华应该算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女知识分子,虽然她没有拿到高中文凭。她在出生的时候小脑因缺氧受伤,但大脑发育完全正常。这样的结果导致了她在外形上有一些障碍,但是她的思路敏捷,眼界开阔,有相当的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就像传说中的那样,当上帝关掉一扇门的时候,同时又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她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对文字的驾驭以及对意境的创造,都表明了她的某种天赋。她说,她就像爱一个男人那样爱写诗。

沈睿把余英华比作为中国的狄金森。我们知道狄金森一生留下的诗稿将近量千首作品。根据不同的报道,据说余秀华目前已经写出了三千多首。她自己说有的时候一天能写四首诗。

但是,在《锵锵三人行》的采访中,有一两个地方让我我产生了些许疑惑。

一个地方是关于余秀英的诗在近年发生的变化。这个话题是梁文道提出来的。余秀英说,在她36岁本命年那一年(2012年),经历了一些事情,沉淀之后,平静下来。究竟什么事,她说不方便说,也没有讨论下去了。按照梁文道的观察,她近一两年的作品,和她早年的作品比起来,有很大的提升。《离婚证》一诗中提到36岁。但是从访谈的情况来看,好像她也还没有走出婚姻。

另外一个地方,就是梁文道试图和她讨论她的一首作品《一只乌鸦正从身体里飞出》。梁文道说这首诗很有德国的哲理在里面。但是被她搪塞过去了。我也把这首诗抄录在这里。

一只乌鸦正从身体里飞出

如同悖论
它往黄昏里飞
在越来越弱的光线里打转
那些山脊又一次面临时间埋没的假相
或者也可以这样
山脊是埋没时间的假相
那么
被一只乌鸦居住过的身体
是不是一只乌鸦的假象

这首诗从字眼与意境上看,都与她的其它作品有很大的差别。我很佩服梁文道的眼光。

(五)

我得预先给出一个警告,下面的内容可能比较负面一些。但是我可以负责地说,我仅对我说的内容负责,而不对我所转述的内容负责。希望大家本着质疑的态度对我的论述与转述进行批评。

先回到《睡你》这首诗。我在不同的报道中看到,余秀华自己说过,这首诗是把论坛上的一句话开玩笑写成一首诗。究竟是哪一句开玩笑的话呢?她没有说。但是有人找到了2002年山东诗人普珉写作的的一首长诗《我穿过一座城市去肏你》,表示《睡你》在标题与立意上都有某些相似之处。当然,这种巧合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但是更有杀伤力的是有人爆料了余秀华在中国诗歌流派网站上与另外一个资深版主之间的情感纠纷。这个爆料出现在1月28日新浪博客上。一篇标题为余秀华事件:王法有话说(作者:敬笃);另一篇标题为《独家爆料:2015年中国诗歌第一大丑闻》(作者:李磊)。后面这个帖子全文收录了前面所提到的普珉作品。

我翻阅了中国诗歌流派网站上的信息,看到了当事人在论坛上发表的部分作品与对话,包括《千里送阴毛》《报答——给王法,宝贝儿》等等。所以,我认为余秀华与王法的纠葛,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根据这两篇文章所披露的情况以及我自己查阅到的情况来看,余秀华在论坛上相当活跃,甚至担任了类似于版主的角色了。余秀华参加中国诗歌流派网的时间,也对应了前面梁文道对余秀华作品发生进步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在《锵锵三人行》中,当被问到村里的妇女们是怎么看待她的作品时,余秀华说,村里面读书的妇女本来就很少,怎么会有人去关心她的诗。可以看出,余秀华并不认同自己的农妇身份,而且她的诗也不是写给农妇的。至少现在,她是一位生存在乡村环境里而且同时生存在网络上的诗人。对于余秀华来说,网络的重要性可能超越的乡村的局限性。

(六)

我一向认为,文学艺术一类的精神产品,一旦产生,就有它自己独立的生命。可能与作者有关,也可能与作者无关。

所以我只是希望把余诗与余热分开看待。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5-2-13 04:47 PM
niv080922: 『《睡你》这首诗的标题和某些片段,本来是可以从生命意识乃至于性意识的角度来认识与鉴赏的。但是你的解读现在却渐去渐远,努力地把主动的性激情解读成被动的性 ...
你的解读让我感动,但我只是将其作为你的解读,而不是余的本意。其实余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孱弱。虽然她在身体上有障碍,但是她的内心是很强势的,至少可以说比多数女人强势,也比她现实生活中的男人还强势。

好吧。我打住了。祝财叔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过一个情人节!
引用 2015-2-13 04:17 PM
昨夜雨: 财叔,我们这样讨论下去,也可能会找到解答的钥匙。

事实上,余的作品特色之一,就是强烈的率直的自我描写,包括生命意识乃至于性意识的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有 ...
『《睡你》这首诗的标题和某些片段,本来是可以从生命意识乃至于性意识的角度来认识与鉴赏的。但是你的解读现在却渐去渐远,努力地把主动的性激情解读成被动的性宣泄。』

我并没‘努力地’,风头。我被这首诗感动,原因就是从里面解读出了被动的性宣泄而非主动的性激情。

我没法单纯从生命意识和性意识去理解去审美。子曰”非礼勿动“,但他动不动他老婆?‘勿动’ 告诉人们性是被规范在已婚人的婚姻之内、或单身人群里的。我一向对规范反感,但婚姻不只是规范。一方向外需索时,另一方会痛苦。人从年轻时走过来,会有过婚外性幻想和实施之的‘本钱’。但想到对方会痛苦,善良、有意志力的人就不越过那条线。所以在我眼里,主动的性激情只有在不伤害他人的时候,才有欣赏的可能。(我这么说,象说教似的,但不是。我说的是我的审美倾向。就好象我认为苗条是美,我不能因为自己长胖了,就不再认为苗条是美了。)

我认为余秀华的‘睡’ 是被动的性宣泄。
第一,因为 ‘睡’ ‘肏’ 这样有贬义或粗鄙的字,是只有在宣泄负面情绪时才会用的,比如国骂。我第一次看见余秀华这首诗的标题时,都没打开看。但看到她写母亲的充满感情和张力的诗句,我就倒回去找来看了。我既已感受到她的情感和笔力,就不再因皮相的粗糙而略过诗的内容。

第二,睡诗打动我的地方,正是八月引的那两段。而那两段,在我看就是宣泄,否则她就不会说(那睡)会开出花朵和由此带来的 “误以为” 的生命重新开启。- 风头,是‘误以为’!她知道是‘误以为’!谁的主动的性激情会带着这样满是张力的苍凉凄楚?

(btw,以余秀华的自身状态和婚姻状态,她如果主动出示性激情,我也同情她。但那样的话这诗就不会这样震撼我。有性激情是自然的生命现象,除非和伴侣势成水火了。)

有趣的地方在于,如果八月引的两段,被读者解成同是余秀华描述她要去睡的人,则这诗就带有调侃的意味了。但读者如我,解成前一段是说给她去睡的人;后一段是讲关于她过往结识的人 - 蝴蝶/虚假和饮鸩之境。如果你从我解读的角度看去,那她就是带着悲哀、幻灭去睡的。

你说,她说政治犯流民麋鹿丹顶鹤,和她去睡人无关。你这么看,是因为你把她去睡解作主动的性激情。而我看她去睡,是她这性宣泄被她心里积蓄的痛、饥渴、和绝望所 trigger,如同阴天 triggers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政治犯流民麋鹿丹顶鹤是这阴天的一部分。

对余秀华的探究分析,令我越发悲哀。我不管余秀华农不农妇,那些把人归类为农民的人,是只看标签的人。从前一个叫阿蒙的网友说,“民工小资,宁有种乎”;余那么喜欢读书,她能一点都不读‘圣贤书’么?所以她必是知道非礼勿言的。她那么精致于感觉,能一点不知道她(哪怕玩闹地)去睡/去生孩子/去千里送 让她显得多么卑下么?所以她必是成心发泄的。她被丈夫打、语言挫辱,对,她丈夫不满足,可是他已经有了会跳舞会好听的北京女人- 有地方满足了,还打她,说明他厌烦她,嫌她挡道。这样的局面,就是她在媒体面前宣称的,她痛恨婚姻、只信爱情。- 她应该是出于骄傲和尊严才这么说的。她看得明明白白,别人不喜欢她(的残疾)不能怪别人,同时她清楚知道自己的视野和情怀。在她矛盾的表现中,我看见一个脆弱病残却聪明善感的女人向世界妥协、向自己妥协、认命。偶然的吧,她以自己的弱势为撒娇的武器,去睡,去送。我想起她那声似夜鸮的呜咽《我爱你》,我眼泪就涌上来了。
再谈僧兄。- 财叔
引用 2015-2-13 07:23 AM
niv080922: 我问你,风头,余秀华说给王法生孩子,并不是认真的,对不对?38岁说30年后生孩子,是胡诌八扯啊。诗无达诂,这个“睡” 在我看是玩世不恭。如果是激情,通篇的 ...
财叔,我们这样讨论下去,也可能会找到解答的钥匙。

事实上,余的作品特色之一,就是强烈的率直的自我描写,包括生命意识乃至于性意识的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要把她和狄金森联系起来的原因。

《睡你》这首诗的标题和某些片段,本来是可以从生命意识乃至于性意识的角度来认识与鉴赏的。但是你的解读现在却渐去渐远,努力地把主动的性激情解读成被动的性宣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首诗内容上的不协调造成的解读困难。

很多读者对这首诗里面很强烈的性意识与很鲜明的现实感所感动。而后者是通过一些政治性社会性的意象来体现的。我不是说这首诗中不该出现强烈的性意识或者不该出现那些政治性社会性很强的意象。我的意思是说,作者所展现的这些现实感并没有与作者的性意识发生更加明晰的关系,因而就显得突兀。

那么,能不能把这缺失的联系当作一种写作手法上的“留白”呢?当作让读者自己填充的想象空间呢?在我看来,这首诗需要让读者自己填充的空白太大了。所以还不如你最初在诗线上的诗评写得好。
引用 2015-2-13 07:01 AM
漫人: 不能同意这个说法,我觉得不能把她这个诗人,和一个脑瘫病人完全分开。

也许是我对脑瘫病人有更深一点的认识。对于我们平常人轻而易举的事,脑瘫病人是要付出多 ...
漫老板,不是我要完全隔离这两者的联系。我只是说,余诗人的创作力已经达到了让我们不再需要考虑到她是有生理障碍的这个先天因素。至于说到升华,那个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神功。一方面靠天赋,天赋决定了可以升华的高度;而另一方面靠学习,这样才知道升华的方向。
引用 2015-2-13 01:21 AM
昨夜雨: 财叔,看来我们至少可以同意你我之间对这个“逻辑联系”是否存在是有分歧的。

你举的《钢铁》的情节,我好像在什么地方也看过。具体想不起来了。不过“心理受伤 ...
我问你,风头,余秀华说给王法生孩子,并不是认真的,对不对?38岁说30年后生孩子,是胡诌八扯啊。诗无达诂,这个“睡” 在我看是玩世不恭。如果是激情,通篇的措辞就不会那么冷。什么‘两具..碰撞’,如同说尸体。再举个例子,《聊斋》故事,一女子嫌丈夫不学无术声色狗马,离家出走时愤而留字 - “何事可浪?花菽生姜。有婿如此,不如为娼!”  有些女子在所遇不淑所托非人时,会有这种自残自杀式的疯狂。野蜂语婷不同意我,她们觉得这诗有种讽刺和酷。你看她那发声和表情都不受控制的样子,她能有酷心情吗。她平时的恬静,多少是由诗里的宣泄置换而来。我可怜可惜余秀华。更让我难过的是,我是同意 “文以载道” 的,余秀华的睡诗在道德尺度下立刻显形为赤裸的蠕虫。僧兄再谈。- 财叔
引用 2015-2-13 12:17 AM
昨夜雨: 我就是希望大家把她作为一个居住在农村的现代网络诗人来看待。与残疾没有什么关系,与农妇也没有什么关系。

她在访谈中说,她的灵魂与肉体是矛盾的。这个是理解 ...
不能同意这个说法,我觉得不能把她这个诗人,和一个脑瘫病人完全分开。

也许是我对脑瘫病人有更深一点的认识。对于我们平常人轻而易举的事,脑瘫病人是要付出多出不知道多少倍的努力的。这种身体状况,你不能否认对她对世界的认识的影响。

我最先看到的是老方的那首仿余《睡你》,以为只是近年来网人的猎奇。但在看到她真人故事后,不免惊叹她的毅力和执着。

写诗是需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她在网上和人的交流,肯定对她有提高。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她自己脑子里的升华,别人替代不了。

至于审美观么,各人的口味不同了,而且发展到今天,没有统一的标准。高雅和粗俗并存,就看各人的承受能力了。
引用 2015-2-12 05:28 PM
慕白: 我个人的看法是,她的这些文字不仅不是“诗”,而是对“诗”所代表的无数美好东西的亵渎。具体的地方就不必提了,你懂得,

诗的文字向有优劣之分, 立意 ...
据说“发现”余秀华的《诗刊》编辑刘年这样赞赏余诗,“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来位编辑的审美点在哪里。

我觉得余诗是泥沙俱杂。我是觉得我们应该分清楚哪里是泥,哪里是沙。不过慕白兄,你这棒子也太粗了点,下手也太狠了点。
引用 2015-2-12 05:23 PM
niv080922: 风头,我觉得政治犯、流民等等,和 “去睡” 是有逻辑联系的。政治犯、流民引起她的sympathy、empathy. 这样的情绪会使她惶恐;再就是她曾把类似横店的村庄当成 ...
财叔,看来我们至少可以同意你我之间对这个“逻辑联系”是否存在是有分歧的。

你举的《钢铁》的情节,我好像在什么地方也看过。具体想不起来了。不过“心理受伤”也罢、“惶恐”也罢、也许可以理解,但是在我看来都不是会是穿越半个中国去睡的那种激情的理由。“去睡”是一种激情的表达,不会是为了“受伤”或者“惶恐”。
引用 2015-2-12 03:44 PM
我个人的看法是,她的这些文字不仅不是“诗”,而是对“诗”所代表的无数美好东西的亵渎。具体的地方就不必提了,你懂得,

诗的文字向有优劣之分, 立意自有高下之别,风格更难免相去甚远,甚至写下名句流传千古的诗人本身有时也难逃骂名(如宋之问等),但起码得是“诗”。

要问究竟啥才能算“诗”? 我不知道, 但凭直觉,觉得她这些粗俗的文字算不上“诗”,就好像那些乱七八糟的“行为艺术”算不上“艺术” 一样。

也许,只有无情的时间才是唯一的裁判。回看一部诗歌史, 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可有这样的玩意?推而广之,莫言的获奖作品能禁得住岁月的考验? 我深表怀疑。

一管之见, 欢迎大家批判。
引用 2015-2-12 01:17 PM
mist: 豪子,我说的“挖掘出意义所在”不是指的“睡你”那首,而是指“千里送xx".
”我觉得这首《睡你》被标题耽误了”,是,我其实挺喜欢诗里面的有些句子的,可 ...
她这 ‘千里送’,是断送自己之作,不是诗。跟普珉那 c-word 一辙。
引用 2015-2-12 10:51 AM
niv080922: 我不认为是“有人为这样的诗『挖掘』出它的意义所在”,人们只是从这诗里看到意义而已。
你不明白她的诗发了好几年,为什么原来没火现在火,我也不明白。但我明 ...
豪子,我说的“挖掘出意义所在”不是指的“睡你”那首,而是指“千里送xx".
”我觉得这首《睡你》被标题耽误了”,是,我其实挺喜欢诗里面的有些句子的,可就是不喜欢“睡你”。可按八月说的,如果换成了别的,又失去了震撼力。
引用 2015-2-12 10:46 AM
八月风: 雾儿,我是这么看的,余秀华如果不用那些让你很不舒服的词,那就不是她了。她是一个整体,即能写出那些字面上比较”干净“,让你很喜欢的诗,但也会在感情宣泄强 ...
八月,同意你。
引用 2015-2-12 04:56 AM
风头,我觉得政治犯、流民等等,和 “去睡” 是有逻辑联系的。政治犯、流民引起她的sympathy、empathy. 这样的情绪会使她惶恐;再就是她曾把类似横店的村庄当成故乡,应是比喻她曾有过的错误的寄托(看了你的链接,知道这 “去睡” 是另一个错误寄托). 我还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写一个监狱里的女孩,知道即将被狱卒侮辱之前,对保尔说,‘你要了我吧!’  小说情节和现实里,都不乏女子失贞或受辱后找别人的行为。心理受伤的女子也有这种情形。

看了链接,对余秀华失去好感。但对 ‘去睡’ 这诗的感觉没变。

《锵锵三人行》里,看到余秀华说 ‘别人不喜欢我,因为我太丑了,这是理所当然的’,很替她难过。她读自己的诗,直是呜咽,听了更加难过。

她要替人生孩子的诗,应是开玩笑的,去年38岁,诗里说30年后给人生孩子,而68岁的女人是不可能生孩子的。
‘千里送鹅毛’ 那篇,标题和内容都惨不忍睹,就是在耍流氓。谁都可以指摘她没品。但她的口歪眼斜/嗫嚅不清/呜呜咽咽,只有引起我更大的悲哀和同情。

普珉的 《穿过城市去 c-word》,太差了,那不是诗。要说那诗是‘去睡’ 之母,它实在不配。
引用 2015-2-12 03:34 AM
八月风: 雾儿,我是这么看的,余秀华如果不用那些让你很不舒服的词,那就不是她了。她是一个整体,即能写出那些字面上比较”干净“,让你很喜欢的诗,但也会在感情宣泄强 ...
和八月同感。但觉 ‘千里送鹅毛’,还是太过份,摆明了是耍流氓,一定心绪恶劣到失常。一会儿去读读诗的内容,看判断得对不。
引用 2015-2-12 03:26 AM
mist: 哈,八月,自打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就已经觉得我是真不懂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是啥了:)))。当然,我从来就没有懂过。
现在这个社会,什么不能发生呢?什 ...
我不认为是“有人为这样的诗『挖掘』出它的意义所在”,人们只是从这诗里看到意义而已。
你不明白她的诗发了好几年,为什么原来没火现在火,我也不明白。但我明白自己 - 这是我头一次看她的诗。如果几年前就看见,我也照样惊艳。我觉得这首《睡你》被标题耽误了,我是在看到她写母亲的诗以后,才回头去找这首有争议的诗来看的。
引用 2015-2-12 03:14 AM
老巫: 我不觉得站长找来的“资料”是负面的。我最早看到的就是“睡你”,觉得很不错。后来读了其他几首,仍然最喜欢这首。 ...
我也是,老巫,我最喜欢这首《睡你》 -  不是因为欣赏余的天赋而对她这 ‘睡’ 字照单全收,而是因为她对《睡你》这主题的展开。她通篇没有一句轻狂,因此这 ‘睡’ 就成为她贯穿全诗的情绪,突显情绪上的叛逆和宣泄。
引用 2015-2-11 04:24 PM
昨夜雨: 这是不是叫做拉一派打一派呢?
不是!   
引用 2015-2-11 03:22 PM
ms_lt: 这个感觉和我一样, 难怪我们是一派的。 哈哈~~
这是不是叫做拉一派打一派呢?
引用 2015-2-11 01:20 PM
八月风: 雾儿,我是这么看的,余秀华如果不用那些让你很不舒服的词,那就不是她了。她是一个整体,即能写出那些字面上比较”干净“,让你很喜欢的诗,但也会在感情宣泄强 ...
这个感觉和我一样, 难怪我们是一派的。 哈哈~~
引用 2015-2-11 09:40 AM
mist: 哈,八月,自打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就已经觉得我是真不懂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是啥了:)))。当然,我从来就没有懂过。
现在这个社会,什么不能发生呢?什 ...
雾儿,我是这么看的,余秀华如果不用那些让你很不舒服的词,那就不是她了。她是一个整体,即能写出那些字面上比较”干净“,让你很喜欢的诗,但也会在感情宣泄强烈的时候用那些词。我有点记不准她的原话了,她有一句话好像是说她是像爱男人那样爱写诗。我想这就是她吧,爱和恨都是那么强烈,强烈到任何词都能被她写进诗里。她脑子里没有禁忌,写这些诗时也没有想过以后会出名,所以那些字眼被她写进诗里,倒有一种率性的,真挚的力量,能感动人。而其他那些仿她诗体写出来的诗,则让人厌恶恶心。

查看全部评论(45)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7 08:36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