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天涯小站 2.0 首页 拾萃 文史阅读 查看内容

拙林:【学习笔记】 走出中世纪 (3)

2015-2-7 07:59 AM| 发布者: 星光| 查看: 607| 评论: 13|原作者: 拙林

摘要: 中国: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 元朝结束,大明朝开始。(二)十四世纪的罗马教廷 14世纪的欧洲是个多灾多难的欧洲。 前面提到公元1000到1300年是欧洲风调雨顺稳定发展的三百年。 但进入14世纪,欧 ...

中国: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  元朝结束,大明朝开始。


(二)十四世纪的罗马教廷

 

14世纪的欧洲是个多灾多难的欧洲。  前面提到公元10001300年是欧洲风调雨顺稳定发展的三百年。  但进入14世纪,欧洲人口达到了它生产力所能承受的极限,人们开始在未开发的相对贫瘠的边缘地带(marginal land)种植粮食。  那些地方风调雨顺时还能有所收成,一遇上坏天气就可能颗粒无收。  13151320年之间连绵不断的天灾使很多地方开始出现饥荒,人们先是吃了储备粮,最后吃了种子,结果造成大面积饥荒,人口开始下降。  而就在这个脆弱时期,黑死病在1347年左右重新来到欧洲。  它随着商船上的老鼠登陆西西里岛,在随后的三四年中横扫包括俄国在内的整个欧洲大陆,带走了欧洲近一半的人口。  黑死病(也称鼠疫)不仅来势凶猛,欧洲人完全没有免疫能力,它还会反复出现,而且染病的多是生育年龄的人群,这使得欧洲的人口很久不能恢复。

 

如此大的灾难从各个方面撼动了中世纪旧的社会结构和体制,使得人们对教会和世俗权威失去信心,感觉末日来临, 产生一种要“活在当下”的心态。  宗教方面,在这个欧洲人最需要精神慰藉的世纪里,罗马教廷竟然自顾不暇,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 

 

罗马教廷的危机起源于教皇和法国国王之间的矛盾。  整个中世纪,神权和王权之间始终存在着对最高权力的争夺。  到了十四世纪初,法国国王King Philip IV和教皇Boniface VIII之间的的矛盾激化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法国国王开始了一系列诸如对修道士征税,把主教抓到世俗的法庭审问等等挑战教廷的事。  他甚至还质疑Boniface VIII的合法性,声称现任教皇是篡位者,是害死前任的凶手,是异端(Heretic)。  Boniface VIII则屡屡颁布教皇诏书(papal bull),指示法国的修道院拒绝向国王缴税,重申教皇为全欧洲最高权威,等等。  双方你来我往,过招无数,最后,1303年的九月,有谣言称教皇要把King Philip IV逐出教会(excommunicate),于是国王手下的一小队人马,潜入教皇下榻的意大利中部小城Anagni,绑架了Boniface VIII,但消息走漏,Anagni的市民奋起反击,于两天后救出了教皇。  七十多岁的Boniface VIII,经不起这样的惊吓,一个月后就过世了。

 

经过了一番周折和过渡,一个亲法的法国大主教在1305年登上了教皇的位置。  这个新教皇Clement V,从被选的第一天起就从未去过罗马。  他在法国呆了四年,最后在1309年,把整个罗马教廷搬到了法国南部的小城雅维农(Avignon)。 当时雅维农名义上是西西里国王的领地,而教皇的理由是当时的罗马正遭受贵族内战烽火的蹂躏,安全无法保障,所以暂时移居雅维农。  然而这样的移居出乎意料地持续了68年。  其中历经七代教皇,全部都是法国人。 

 

教廷远离罗马,远离意大利的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雅维农教廷(Avignon Papacy),也称“Babylonian Captivity”。  它给教廷带来了一大堆的问题。  首先是经济问题。  教廷历来拥有意大利中部的一大片土地和城邦,类似中国的庙产,英文称“Papal State”。  教皇离开意大利后,这些地方纷纷宣布独立,教皇丧失了很大一部分经济来源。  于是只能在各地的教会中巧立名目征收各种各样的费用,大大损害了教会在民间的声誉。  其次,当时正值英法百年战争,教廷和法国国王的微妙关系使得英国人怀疑他们每年交给教皇的税钱都被暗地里拿去支持了法国人。  这大大损害了教廷和英国的关系。  问题越来越严重,几乎整个欧洲的教徒都倾向于教皇应该搬回罗马。  毕竟,罗马教皇之所以为教皇,是因为他是罗马教会的主教,是彼得的继承人。  终于,在许多虔诚基督徒的劝说下,罗马教廷在老教皇Gregory XI的带领下于1377年搬回了罗马。 

 

然而,情况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糟。  糟到比雅维农时期更难以收拾。

 

罗马本身没有工业,也没有商业,它完全是以教廷为中心的一个城市,由于教廷的缺席,罗马的状况一落千丈。  当教皇Gregory XI和他的随从回到罗马时,他们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完全无法和雅维农的锦衣玉食之地相比。  更不幸的是,Gregory XI在回罗马的第二年就过世了。  危机再现,罗马人纷纷暴动,要求教廷这次一定要选一位意大利人为教皇,以避免教廷重回雅维农的局面。  最后,一位意大利主教当选,成为教皇Urban VI  这位新教皇是个极圣洁而虔诚的教徒,他立志改革教会,整肃一些雅维农教廷时期的不良风气。 

 

那些从雅维农跟回来的法国主教们完全无法接受新教皇的改革,他们决定重回雅维农,宣布Urban VI的当选是迫于暴民的威胁,因此不合法。  他们回到雅维农重新推选了一位法国主教为教皇。  Urban VI拒绝退位,他和他身边的意大利主教们留在罗马,宣布雅维农教廷不合法。

 

于是,欧洲仿佛被一把利剑从中一劈为二,出现了两个教皇,两个教廷,各自都坚持自己的合法性,各自都excommunicate对方。  从国王到贵族,从学者到农民,每个信徒都被迫选择阵营。  但大部分人完全无法辨别,就好比停车场上停着两辆车,你知道一辆去天堂,一辆去地狱,但你不知道哪辆是哪辆,而你必须选择。  这种局面把已经饱受瘟疫和战争之苦的欧洲人置于一个极度绝望和焦虑的境地。  这场教廷的分裂从1378年持续到了1415年,历史上称为“The Great Schism”。    罗马教廷从中世纪以来在欧洲人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受到了难以修复的创伤。  它为今后教会的分裂,宗教的改革埋下了心理基础。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5-2-13 04:46 PM
黎京: 当地人传说,在尼姆斯地下挖不到一米,到处都是古迹,也是因亚维农成为教皇所在地才促进了那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那边还有一座小镇还保存下来的引水渠,大概初建于 ...
谢谢黎京。  下次去欧洲要围绕古迹计划行程。  欧洲历史太丰富,做多少功课都不够。
引用 2015-2-13 04:40 PM
拙林: 真的啊?  对欧洲了解太少了。  下次再去要去雅维农周围走走。  读了历史,很多地方就想再回去。  好羡慕你们在欧洲,我呆的德州实在是荒蛮之地。 ...
当地人传说,在尼姆斯地下挖不到一米,到处都是古迹,也是因亚维农成为教皇所在地才促进了那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那边还有一座小镇还保存下来的引水渠,大概初建于一世纪,后来被废弃,拿破仑时期又恢复使用直到现在。五欧元上面的图案就是那座水渠。

你的文章有些事情知道,有的不太清楚。算是给我上了一课。

看见行距改好,我会继续追踪的。
引用 2015-2-13 09:59 AM
黎京: 亚维农是法国很重要旅游景点,包括他周边的城市。那边古迹非常多,但是每座城市都不大,我是一天里去了三座城镇。从阿尔卑斯山里开车过去的。

语婷到欧洲旅游相 ...
真的啊?  对欧洲了解太少了。  下次再去要去雅维农周围走走。  读了历史,很多地方就想再回去。  好羡慕你们在欧洲,我呆的德州实在是荒蛮之地。
引用 2015-2-13 04:04 AM
拙林: 雅维农成了旅游景点啦?  那里应该是只供凭吊了。  一段荒唐的历史。  如果在往下讲就会讲到三个教皇了,不过我只想给文艺复兴一个背景,所以就没讲它的结束了。 ...
亚维农是法国很重要旅游景点,包括他周边的城市。那边古迹非常多,但是每座城市都不大,我是一天里去了三座城镇。从阿尔卑斯山里开车过去的。

语婷到欧洲旅游相片里就有他们在亚维农吃薰衣草冰激淋的。后面就是那座教皇的宫殿。不同于欧洲很多罗马式建筑,宫殿全部是砖结构,所以经历过几百年后显得残破不堪。
引用 2015-2-8 06:03 PM
谢谢拙林讲故事!我现在努力向凤姐学习,只看故事会。
引用 2015-2-8 11:14 AM
中国的政治统治太强,皇帝自封为天子直接对天说话,容不下宗教。
引用 2015-2-7 01:20 PM
下面该写文艺复兴了吧。
引用 2015-2-6 11:26 PM
读了滨州与拙林的回帖,要对自己前面的帖子作一点修正:

西藏作为独立国家(吐蕃)时,宗教力量与行政系统是综合的。当然,藏文化与汉文化是有巨大差别的。
引用 2015-2-6 11:12 PM
阿理郎: 想起电影《三剑客》(小说《三个火枪手》),也是讲法国国王与红衣主教的斗争,不过是几百年之后的事了。欧洲神权与王权的斗争一直持续到现代,包括原来社会主义 ...
是的,中国太大一统,太固若金汤。  没有了矛盾,很多东西没有发展的空间。
引用 2015-2-6 11:11 PM
阿理郎: 想起电影《三剑客》(小说《三个火枪手》),也是讲法国国王与红衣主教的斗争,不过是几百年之后的事了。欧洲神权与王权的斗争一直持续到现代,包括原来社会主义 ...
佛教是松散的。天主教有世界领导机构,那时甚至有教皇国,罗马周围地区都是它的。教皇国与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那布里斯并列,是意大利半岛的城邦国之一。这个强大的领导核心是其他宗教没有的。近年的宗教影响政治,也多出现在天主教国家,菲律宾、波兰,不是偶然。
引用 2015-2-6 11:10 PM
滨州: 写得好看!

我去过雅维农。巨大的宫殿只剩下空架子,里面几乎空的。比梵蒂冈差了不知几个等级,挺失望的。不过,从此喜欢上了那里的葡萄酒,Chateauneuf du Pap ...
雅维农成了旅游景点啦?  那里应该是只供凭吊了。  一段荒唐的历史。  如果在往下讲就会讲到三个教皇了,不过我只想给文艺复兴一个背景,所以就没讲它的结束了。  真是很有故事性的一段历史。
引用 2015-2-6 10:30 PM
想起电影《三剑客》(小说《三个火枪手》),也是讲法国国王与红衣主教的斗争,不过是几百年之后的事了。欧洲神权与王权的斗争一直持续到现代,包括原来社会主义的波兰。现在的伊朗也是一例。中国虽然有皇帝敬佛或崇道的,宗教的力量却从来没有可以与政府对抗的。
引用 2015-2-6 09:28 PM
写得好看!

我去过雅维农。巨大的宫殿只剩下空架子,里面几乎空的。比梵蒂冈差了不知几个等级,挺失望的。不过,从此喜欢上了那里的葡萄酒,Chateauneuf du Papa,贡酒,陆续从欧洲带回不少瓶存着。当时还在空殿里买了几瓶葡萄酒,酒瓶上有六(七?)个教皇头像,都是被现教庭承认的教皇。(有两个不被承认,没有资格上酒瓶。)

最热闹的时候同时有三个教皇,一个在罗马,一个在雅维农,还有一个在意大利北部流浪,寻找愿意收留他并为他盖皇宫的地方。

查看全部评论(13)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7 04:57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