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天涯小站 2.0 首页 拾萃 文史阅读 查看内容

雾儿:惬意的阅读

2014-9-30 08:01 AM| 发布者: 星光| 查看: 608| 评论: 8|原作者: mist

摘要: Dajon帮我把这篇投到了“侨报",昨天知道登了出来。感谢Dajon赠书,帮助投稿,并花费时间把日志中凡是提到Dajon的名字的地方逐一换成凌珊,还帮着删掉了最后一段调侃的字。没有Dajon的赠书,就不会有这篇日志,更不 ...

Dajon帮我把这篇投到了“侨报",昨天知道登了出来。感谢Dajon赠书,帮助投稿,并花费时间把日志中凡是提到Dajon的名字的地方逐一换成凌珊,还帮着删掉了最后一段调侃的字。没有Dajon的赠书,就不会有这篇日志,更不会登在”侨报“上了。

谢谢Dajon!




惬意的阅读

 

 

 

几个月前,凌珊的散文集出版了,虽然早知道凌珊在网上和报纸杂志上发表小说和文章是家常便饭,但还是由衷地替凌珊高兴。


昨天回到家,看到了包裹,打开后,见到了这本《远山怀思》。


一书在手,便像小时候拿到一本盼望已久的小说那样,不管不顾地读了起来。


凌珊的这本散文集,写的都是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事情:周围的人、去过的地方、看过的书和电影、过去吃过的食物、远在千山外水之外的家乡和亲人……


在这些章节里,我最喜欢看的是她描写的与食物有关的文章。也许是因为吃是我最大的爱好,更是因为凌珊生动的笔触,让那些最普通不过的家常饭菜都带有了鲜活的生命。在《如花灿烂忆美食》那篇里,像是炒三丁儿、炒土豆片儿、炸茄盒就好像成了最美味的大餐。看到包饺子那段,我就想象着带着麦穗边儿和荷叶边儿的饺子是怎样欢乐地从凌珊的手里一个个地蹦了出来。而凌珊东北家乡的那些吃食,像冻梨、冰糖葫芦、紫皮甘蔗、油饼、枣花等已经不再是只存在于记忆中的儿时的食物,而是有着鲜艳色彩的可以闻到诱人香味的食物了。


凌珊的这些散文,可以感觉到她是涉猎极广的写手,像是中文歌、洋歌、电影、文革前的小说,西方名著、名画等等,都能在她的文章里信手拈来。在我看来,她最有别于其他写手的特点,也是最让我佩服的地方是她可以随意把平时的这些文化知识的积累用在每篇文章中,用得那么自然,不给人生硬的感觉。就好像她手里握有一个开关,可以随意在中西方文化之间自如地切换,正如她自己所说:“异地的文学色彩中总能情不自禁地找到故土文学的斑斓。”


凌珊要么有个超乎寻常的好记性,要么是她特别地勤奋,我惊奇她怎么能记得住那么多曾经看过的文学作品中的一句话、一首诗和一首歌……


比如,她在《美好的记忆》中写道:美国作家威力.毛里斯的话“养狗其实是在等待着一个伤心的开始。” 比如“我的眼里模糊,想起《半生缘》里曼桢对世均那撕裂中肠的话语:我们回不去了!”(《舞之影》)。比如“如果说佛斯特(E.M. Forster)的《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造就了殖民地时间的印度童话……”(《想像香港》)。又比如她在《下雪的日子》描写家乡冬季的景象,就提到了电影《绿野仙踪》 Wizard of Oz),“Rivers and Tides 电视剧《六人行》(Friends)。


凌珊写作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形象的比喻,那种生动简直就是呼之欲出。在一篇写美国一个咖啡连锁店里也卖绿茶时,她写道“不像是Lipton,刚一放下就哗啦一下溶的一泻千里,惹得人忍不住疑问:这是茶吗?倒像是药——止咳药片见了水一下子化成了止咳糖浆。”(《茶香 寿司 小蚂蚁》)


凌珊的文章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能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套在西方名著上,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之前在网上看凌珊连载阅读简.奥斯丁的《爱玛》和马克斯的《百年孤独》。现在,在她的散文集里看《戏说<爱玛>》和《<百年孤独>散谈》便不由得产生亲近感。凌珊是讲故事好手,看她的小说和她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别人的小说,就好像过去听电台里说书似的,盼着听下一段。


凌珊讲述小说“House of Mirth (《欢乐之家》)”时,她除了用红楼梦的人物来形象地比喻这篇小说里的人物,还用了“脸书”“新浪围脖”这样的词汇,甚至还有“白宫去不了了,好友推荐她去五角大楼做秘书。可是波莎知道后又邮件一封保卫科说此人不可信任”(《大话伊丝.华顿和她的欢乐之家),看到这里,就感觉时空穿越,中西方合并,不由得佩服凌珊这种把中西方文化揉合在一起,把过去和现在揉合在一起的功力。


  在所有的文章中,最感人的是凌珊对亲人的感情。她在几篇散文中多次提到她喜欢唱歌的母亲和会修电器的父亲。看完了《春天里的故事》,读者记住了姥爷的口头禅“好家伙”,更记住了姥爷的威严和亲和。


如果让我挑一句书中我最喜欢的话,那就是“美食如爱,记取的都是最纯真最惬意与快乐的时光。”


家乡的白山黑水给予了作者丰富的底蕴,而家乡那些迎春花、桃花和翻飞的蝴蝶蜻蜓们则孕育了作者的灵性。


这本《远山怀思》中的文章五彩纷呈,就像这本书的封面上盛开的郁金香一样鲜艳夺目。而封底的那幅作者本人的照片,那姿势,好似桌上摆放的“思想者”的雕塑,只是作者脸上笑意盈盈。


这本书是繁体字印刷。小时候看的小说都是文革前出版的书,所以,虽然不会写繁体字,但看却是一点问题没有。这两天读凌珊的散文,那一个个繁体字迎面而来,竟然给我一种见到老朋友时温暖的感觉。


在《甜蜜的事业》中,凌珊写道“唯书籍不朽,愿阅读甜蜜。”,借作者的这句话,给我的这篇读后感起名“惬意的阅读”。在初秋凉爽的微风里,月饼的香甜伴着书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惬意的呢。

 

 

 

 

 

 

 

 

 

 

 

 

 

笔名:雾儿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4-10-2 08:06 AM
发哥: 是的,昨天订的。

谢谢!
发哥,不谢!
引用 2014-10-2 07:46 AM
mist: 谢谢发哥,是Dajon帮助的。我是肯定不会想到投稿的。
发红包是个好主意,有福同享,可我不会操作啊。
看你在Dajon的日志后面跟贴,好像是你已经买了一本? ...
是的,昨天订的。

谢谢!
引用 2014-10-1 08:34 PM
发哥: 恭喜雾儿大作见报,发红包吧。

在哪里可以读到我的半个老乡的《远山怀思》?
谢谢发哥,是Dajon帮助的。我是肯定不会想到投稿的。
发红包是个好主意,有福同享,可我不会操作啊。
看你在Dajon的日志后面跟贴,好像是你已经买了一本?
引用 2014-10-1 08:33 PM
yi_ran: 雾儿好快,大将也麻利。对于雾儿的感受,心有戚戚焉。
看了书的序文,知道大将生长于青山碧水的塞外小城。粗翻一下,大将又曾在年少时生活在多彩的湖南于广州。 ...
依然说得好,Dajon的天性和经历缺一不可。
引用 2014-10-1 09:56 AM
恭喜雾儿大作见报,发红包吧。

在哪里可以读到我的半个老乡的《远山怀思》?
引用 2014-10-1 08:13 AM
雾儿好快,大将也麻利。对于雾儿的感受,心有戚戚焉。
看了书的序文,知道大将生长于青山碧水的塞外小城。粗翻一下,大将又曾在年少时生活在多彩的湖南于广州。这些经历,结合大将的科班出身的西方文学的训练,和聪敏易感的天性,造就了大将文字的灵性。
期待大将有更多的好作品。
引用 2014-9-30 10:55 PM
漫人: 哎哟,我书是早就买了,但你的读书笔记都上了《侨报》,我的感想还没有。还是赶紧去面壁读书吧。
你是太忙了,没有时间看。
等你找时间看了,也写篇感想。Dajon看了一高兴,就可以多给咱们写小说看了:)))
引用 2014-9-30 10:10 PM
哎哟,我书是早就买了,但你的读书笔记都上了《侨报》,我的感想还没有。还是赶紧去面壁读书吧。

查看全部评论(8)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7 11:28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