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ara W. Tuchman写的史迪威,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书。人家把历史写成难以释手的精彩故事,从此对史迪威兴趣大增。间接地从那里认识了孙立人,因为史说了句名言,大抵是说,孙手下的38师说明,只要训练装备得当,中国士兵不比世界上任何军队差。这句话从老史嘴里说出来,不禁留了神。因为他老人家说话一向难听,不被他挤兑就万幸了。他一高兴,就找蒋介石要求训练80个师。如果这80个师都成了38师,中国军队不用靠太平洋战区的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帮助,早就把日军揍得抱头鼠窜了。
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个洋人对中国军队了如指掌,非老史莫属。老史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教官,他在美国贝宁的练兵,展示出他杰出的野战指挥天赋,马歇尔从此就死挺老史。老史当时是派去欧战的当然选择。 如果他去了欧洲,一定是巴顿般的爱斯将军表现。可是,他的中文说得太好,害了他,给派到重庆做了蒋的参谋长。蒋的军事天才,从淞沪会战开始就漏了底,到重庆时只剩下陷害别人的本事了。他学曾国藩勤恳是真,但那里有人家道德才能的一半?曾国藩的门生数百,不亚于日本幕府,靠得不是一个领袖一个主义,而是自然权威。
老史到了缅甸,带了好几个军的中国军队。当时英国人的缅甸军正被日军追赶,一路败退,狼狈不堪。杜聿明手下的一支队伍还没跟日军交手,看到前面出现日军先头部队的影子便望风而逃,老史那里见过这阵势?师长化装逃走,昨天还是一个整师,一个晚上过后连一个人影都没了,这么多人难道这么快蒸发啦?中国军队很快就散了架,日军把老史的指挥部快包围住了。印度的盟军司令部派了飞机来接老史。飞机员到后,在茅草房里找到老史:“上峰派我们来接您,史将军。赶紧走吧,敌军离这里不到20里了,我们在飞机上都看到了。”老史镇定自若,眼睛都不抬:“飞机我不坐。我跟中国军队一起撤退。”老史从北洋军看到中央国军,知道中国军队问题所在。他多次说,中国士兵最能吃苦,极其勇敢,是天生的好兵料子。可是,中国军官是二三流的,军队缺乏训练,缺乏装备(常常三四人一支枪),后勤差,常常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加上军官腐败无度,任人唯亲。
孙立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成了老史的爱将,毫不意外。孙在美国军校学到一条,就是平时勤操练是打仗获胜的唯一途径。西安事变时,他的队伍派去临潼守卫,手下弟兄们仍然天天练兵。他打仗身先士卒,对手下弟兄训练严厉,爱护有加,形成自然权威,大家乐于为他卖命。他到了缅甸解救英军,然后全身撤退印度,令英国人肃然起敬。
这里不多说孙立人缅甸战绩 - 网上很多,越说越神,我就不凑热闹了。孙的38师杰出表现,绝对归因于印度的美军集训。而印度集训,又绝对是老史的vision。我最佩服老史的地方,就是他坚持集训必须远离中国 - 这跟公司里的offsite一个道理。离开中国,就把军队脱开了蒋的个人操控和腐败的环境,放到一个中立的环境下,把原来军官也剥离了。在印度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无非是美军付钱,弟兄们第一次拿到全工资了,每天伙食有营养了,知道怎么使用现代炮兵等多兵种作战了, 每天想的练的都是怎么打仗,而不是人斗人了。这样训练80个师出来,并不是天方夜谭。美军训练有什么神秘?无非是将中国军队装备训练到与日军对手大致相当的水平。38师后来的表现应该是意料之中的。后来孙立人的队伍拉回缅甸打日军彪悍的18师团,硬碰硬,不躲不闪正面接下日军的狂攻,然后用同样力度还手揍回去,把日本人看傻了- 这对手是中国人吗?
国人描述孙立人缅甸辉煌战绩,不免联系到中国人的自豪感,很多说法形容过头,太夸张。我以为是不必要的注解。当时38师是正面主力,可是英美部队的配合, 特别是空中和火炮支持不可获缺的。老史指挥的野战,并不问国籍民族,只看谁干什么适合擅长。因为有了一流的火力支持,中国军队交出了现代一流陆军的成绩单。
孙立人显然是个不可多得的战将。他头脑冷静,做事又极周密果断,了解现代战争,又有英文沟通的优势。他为人单纯,虽然傲气,但不来阴谋算计,在国军中很难得。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