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读了Ronald Suleski的“Civil Government in Warlord China"(2002)说的张作霖时期东北文职政府,是个很有意思的题目。他的材料主要是他在1972年在日本泡日本国会图书馆的日文资料,特别是1906-1945年一天不缺的日文“满州日日新闻”。他的中文资料也很多,大部分是民国和台湾的材料。更可贵的所有拼音都有中日文对照。有他手头这么丰富的资料,什么题目都能写。当然他选的题目也不错。他写的主要人物是当时满州文职政府强人王永江。王是当时三省里最强的奉天省省长,地位仅次于张作霖,极浮民望。多亏王善于管理,振兴经济有方,又敢制约张的军阀胡来,奉天-或广而言之南满20年代成了中国经济最鼎盛的地区。20年代初奉天票跟日本金元同值,财政盈余,经济腾飞,制造业-特别是纺织业居然击败日商。他反对张南下出关的野心,主张奉人治奉,不问内地军阀政治。如果张听王的,满洲,甚至中国近代史,也许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局面。至少日人不会杀张,张学良也便不会入关加入国军。那样,满洲国还会不会出来,也是可以质疑的。张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后来安国军的挫败,耗尽了东北的财富,满洲经济进入绝望境地。
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是表明满洲靠日本人才带来繁荣的印象是错的。1919-1924年奉天的经济成就基本上靠奉天文职官员的有效管理。日本殖民当局和民间与奉天政府的关系相当融洽,民间的合资或投资都是着眼于经济利益。当沈阳经济繁荣时,中国人的地位便增长,而不是受到削弱。
Suleski写的也有欠缺的地方。他对日人与张的冲突几乎完全不提,也不说日人对王支持与否,觉得是避开了几乎是无法避开的地方。另外,他说故事的本领太差,从头到尾写得干巴巴,整个学术论文,令人失望。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