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Reader86 于 2023-7-31 11:36 AM 编辑
看电影:《Dunkirk》
在微信朋友圈偶然读过几句关于电影《Dunkirk》的评论。觉得有趣,决定去看,只是时间不凑巧,直到上个周末才有机会。
坐在影院,银幕上都是令人感觉沉重的镜头,电影一开始到结束就是子弹哒哒哒响,盟军败退,空军无能力抗击希特勒飞机的轰炸,没有战斗力的战士裸露在光秃秃的海岸线上,或者坐在巨大的军舰里,任凭敌机轰炸,无处躲藏(除去空军打下敌机的那些时刻)。
我感到失败时的沮丧,心痛,和压抑,虽然看到希望时也感到放松,但自始至终都是前面那个感觉。
同时,我的脑袋不时在极力搜索记忆里关于这个电影的评论,到电影演了一半,一无所获,却忽然想起斯金纳盒子(Skinner Box)里的鸽子。这只鸽子在盒子里急急忙忙地左转转右转转,希望自己的行动能让墙上的小窗口再开一次,送来食物。当然,它是不能理解有或者没有食物不取决于它的任何行为,而是取决于“上帝”的计划,取决于“上帝”是不是掷骰子。
像这个鸽子一样,我的脑袋里也很忙,各个部位协调行动,努力把眼前支离破碎的情节拼成一个有前后时间顺序(如没有逻辑关系的话)的故事,但是,我没有成功。忙乱的脑袋一刻也没有停下来,停下来的时候是因为耳边忽然静下来了,接着一下子就看到败兵们回到英国本土了。
《Dunkirk》主题是二战中英军失败后的大撤退,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一个故事的三个片段,或者三个场景:岸上,英军被炸得无处躲藏;空中,空军试图把德军的飞机打下来;海上,德军的飞机痛击载满士兵的大军舰,居民们开着自己的船来搭救败兵;虽然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同一段时间之内,之间也许有短暂的重合时刻,但基本上没有时间和逻辑联系。
导演成功了,他的意图不是讲故事,只是让我们感同身受英军的失败。无疑,电影在反映导演的思想同时,也会有副作用的。虽然记住了败兵们的焦虑沮丧,无可奈何,惶惶不可终日,观众们的大脑也会像那只勤勤恳恳的鸟一样,始终不停地寻找眼前影像背后的相互连结和关系,但他们始终找不到,会很失望。即便一个鸽子也会是这样,何况是人。
(有一点不明白的是,Mark Rylance 船上牺牲的那个小伙子,是船长的小儿子?如是,船长应该放下舵,去看他一下, 或者应该对那个来自英国军舰的幸存者有些愤怒的表示。)
当然,只是失败会很压抑的,估计观众们回家后整个晚上会反思电影场面,直到内心获得平衡。导演考虑到这点了。我们从把自己的生死抛之于外的司令员那里感到力量,从英国居民开着自己的小船来运送士兵的场面感到希望, 从士兵们掉到水里,顽强地爬回来,再一次掉下去,又顽强地爬回来而受到鼓舞。最重要的是,众乡亲们像迎接凯旋而归的勇士们一样迎接败兵,失败可以,但决不能被法西斯征服呀!
那位英雄飞行员的命运未卜, 是最让人揪心的。他为多打下敌机创造机会,没有油了也不开回去,也不跳伞,迫降,然后把飞机点着,自己从容走向敌营。
有一个镜头是司令员看见德国飞机直冲自己飞来,他没有躲闪,只是把眼睛闭上,镇定地迎接自己的终结。千钧一发时刻,这架飞机中弹。司令员睁开眼睛,看见敌机掉入大海, 一个轻轻的微笑之后,接着继续指挥撤退。有这样的指挥员,有这般的镇定,才使得撤退虽然遭受敌机轰炸,鱼雷追击,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直到部队全部转移。
痛苦,但有一种精神,不让你绝望。这是我眼中的《Dunkirk》。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 ... ylance-harry-styles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