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381|回复: 106

[原创·其它] 未了的愿望(刘白集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4 18: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疆行者 于 2009-1-13 05:34 PM 编辑

未了的愿望

集句, 就是用他人现有诗词里的句子, 重新组合成新的诗或词或对联(尤以入词句多-盖有长短顿错之变化也).

梁任公(启超)曾在"痛苦中的小玩意儿"里介绍他集前人之句(例如宋词)成的对联.

我自己集过六首"绝句"(刘白集句), 应该是属于比较简单的那种(-比单纯的短联可能要讲究一点儿).

但由于是从刘梦得和白乐天的集子里找, 范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另外, 既然是"绝句"-近体里的七绝, 就要合乎"格律"的要求, 例如要有"粘对"-不能随意组合(近体诗的平仄ABC), 这也是一种束缚. 行者见过有人把看着合意的句子就近组合一下的例子, 虽说也费了不少精力, 总是缺少了一种"精致".

当然, 最主要的, 不能四句联出来, 不知所云, 或各说各话; 不敢说一定"浑然天成", 也应该读来象是一个人写出的一首诗, 这也是一种要求.

从立意, 到寻找合适的句子, 进而串联成一首新诗, 花的是些时间, 用的是些精力, 耗的是些兴致.

当时, 行者在兴头上, 就连着"集"了六首(见附一).

本来, 还想从刘白的诗集里再"集"首七律或五律, 一时没能如愿-兴致过后, 也就放下了.

但愿今后, 再有兴致和时间, 完成我集刘白律诗的愿望-哪怕只有一首...

附一, 行者之刘白集句(七绝)

见人多谈集句诗, 不禁手痒. 因爱乐天梦得, 就从两公的集子里选几首, 新作者就是刘白, 供大家一笑:)

一, “春残盼君”入五微韵

春被残莺唤遣归 //闲居春尽, 白
故人书信到柴扉 //洛滨病卧户部李侍郎见惠药物谑以文星之句斐然仰谢, 刘
望来已是几千载 //望夫石, 刘
不独花稀人亦稀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 白

NOTE: 本集句诗, 平仄(含拗救)合律, 用五微韵. 用夸张的手法写”晚春盼友人”.

二, “城外观苏女唱”入八庚韵

唱得凉州意外声 //与歌者米嘉荣, 刘
苏家小女旧知名 //杨柳枝词八首其六, 白
南山宾客东山妓 //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 白
观者如云出凤城 //监祠夕月坛书事, 刘

NOTE: 本集句诗, 平仄合律, 用八庚韵. 极写”苏家小女演出”之盛况, 逞”偷米家之梁换苏家之柱”之能事:)

三, “临河忆旧”入五歌韵

伤心不是故经过 //与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 白
记得云间第一歌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刘
个里愁人肠自断 //竹枝词九首其八, 刘
管弦声少杵声多 //卧疾, 白

NOTE: 本集句诗, 平仄(含拗救)合律, 用五歌韵. 写滨河怀旧, 闻声已非.

四, “秋夜访秦淮不遇”入六麻韵

台城六代竞豪华 //金陵五题之台城, 刘
不是春天亦见花 //眼病二首其一, 白
燕子楼中霜月夜 //燕子楼三首其一, 白
随风好去落谁家 //杨柳枝词九首其九, 刘

NOTE: 昔日涌流兄有”秦淮诗”, 和者如云. 本集句, 摘刘白诗, 拟题而作, 韵正而律工, 舍鹃而从燕, 独笑无艳遇耳(焉知是魅力不足亦或时令难对, 一笑), :)

五, 步”秋夜访秦淮不遇”韵(华花家)登”绿野堂”楼

绿野堂开占物华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白
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夜, 白
长吟尽日西南望 //令狐相公春思见寄, 刘
千里江山属一家 //同梦得暮春寄贺东西川二杨尚书, 白

NOTE: 本集句诗, 平仄合律, 用六麻韵, 写登楼感受.

六, “听法”入一东韵(首句借九青)

生公说法鬼神听 //金陵五题之生公讲堂, 刘
彩仗神旗猎晓风 //阙下口号呈柳仪曹, 刘
从此世人开耳目 //美温尚书镇定兴元以诗寄贺, 刘
更无一事到心中 //新昌闲居招杨郎中兄弟, 白

NOTE: 本集句诗, 平仄合律, 用一东韵(但首句借了韵), 重新戏写”听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11: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平仄和格律,没法完全领略你的集句诗的精要,但是顺口不顺口、意境是否连贯还知道。顶一个。等退了休看看能不能提起兴致。知道作集句诗不容易,有时候还需要些运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4: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平仄和格律,没法完全领略你的集句诗的精要,但是顺口不顺口、意境是否连贯还知道。顶一个。等退了休看看能不能提起兴致。知道作集句诗不容易,有时候还需要些运气。 ...
caiqipp 发表于 2009-1-10 11:59 AM


谢谢你来顶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1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3# 无疆行者

行人?

这个不太容易。要多读诗,记住了,然后放到一块。加上韵律更不容易。

只有懂诗,熟知你所用的诗,才知道妙到何处。

我看了你集的句,读起来挺好,就是体会不到妙处。可能是要读一读原来的那四首诗才行。你这不是增加了四倍的工作量吗?

谢谢,现在我知道了什么是集句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20: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暖雪 于 2009-1-10 08:23 PM 编辑

集句诗不难,集好就不容易了。行者的集句诗都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23: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集句诗不难,集好就不容易了。行者的集句诗都不容易。:)
暖雪 发表于 2009-1-10 08:22 PM


行者知道暖雪是行家, 就不多说了:)

晚上有时间再过来和读者聊几句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23: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功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02: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有时间再过来和读者聊几句细节...
无疆行者 发表于 2009-1-10 11:17 PM


有人说写近体格律诗, 是"戴着镣铐跳舞"-这"镣铐"指的是它的形式遵守一定的规矩. 以前, 关东客写有"近体诗平仄ABC", 说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那里, 诗句分解成"律句"和"拗句"两类.

"集句", 方便的地方, 每个句子基本是"律句"(例外是, 你可能赶巧用到一个"拗句", 它在原来的诗里是用下句来救的-这时候, 你必须也得找一个类似结构的下句).

"律句"放在一起, 抛开语意, 遵循的只是"粘对"的原则.

这是绝句的例子.

如果象行者"未了的愿望", 例如集一首七律, 还需要考虑对仗上的工整-不能把原来诗里的现成一对搬过来, 而是从不同的诗里来找寻.

总之, 集句需要考虑语意, 结构, 格律等诸方面的问题.

至于说列出全部原诗, 行者以为能给出诗题就足够了呢. 等抽空再把原诗附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02: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功力!
fancao 发表于 2009-1-10 11:19 PM


凡草过誉, 其实正如暖雪说的, 集句其实挺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1: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8# 无疆行者

谢谢行者的耐心。我得到了一点诀窍。真的不容易。另一方面我对古诗知识有限。

如果诗句的选择没有限制,不一定要用刘来对白,是不是弄些大家熟知的绝句来做集句诗更能打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1: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疆行者 于 2009-1-11 11:58 AM 编辑
8# 无疆行者

谢谢行者的耐心。我得到了一点诀窍。真的不容易。另一方面我对古诗知识有限。

如果诗句的选择没有限制,不一定要用刘来对白,是不是弄些大家熟知的绝句来做集句诗更能打动人? ...
Reader86 发表于 2009-1-11 11:35 AM


呵呵, 当然可以用别人的. 不过行者说了, 这一组就从刘白里找-要不怎么叫"刘白集句"呢:)

P.S., "大家熟知的绝句来做集句诗更能打动人", 行者心里, 刘白甚至大于老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疆行者 于 2009-1-11 05:18 PM 编辑

附上刘白的原诗:

闲居春尽

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
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

老游春饮莫相违,不独花稀人亦稀
更劝残杯看日影,犹应趁得鼓声归

洛滨病卧户部李侍郎见惠药物谑以文星之句斐然仰谢

隐几支颐对落晖,故人书信到柴扉
周南留滞商山老,星象如今属少微

望夫石-山正对和州郡楼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歌者米嘉荣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监祠夕月坛书事-其礼用昼

西皞司分昼夜平,羲和停午太阴生
铿锵揖让秋光里,观者如云出凤城

杨柳枝词八首其六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

九烛台前十二姝,主人留醉任欢娱
翩翻舞袖双飞蝶,宛转歌声一索珠
坐久欲醒还酩酊,夜深初散又踟蹰
南山宾客东山妓,此会人间曾有无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

山东才副苍生愿,川上俄惊逝水波
履道凄凉新第宅,宣城零落旧笙歌
园荒唯有薪堪采,门冷兼无雀可罗
今日相逢偶同到,伤心不是故经过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竹枝词九首其八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卧疾

闲官卧疾绝经过,居处萧条近洛河
水北水南秋月夜,管弦声少杵声多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陵五题之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眼病二首其一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
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

燕子楼三首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杨柳枝词九首其九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令狐相公春思见寄

一纸书封四句诗,芳晨对酒远相思
长吟尽日西南望,犹及残春花落时

同梦得暮春寄贺东西川二杨尚书

龙节对持真可爱,雁行相接更堪夸
两川风景同三月,千里江山属一家
鲁卫定知联气色,潘杨亦觉有光华
应怜洛下分司伴,冷宴闲游老看花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陵五题之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阙下口号呈柳仪曹

彩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
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美温尚书镇定兴元以诗寄贺

旌旗入境犬无声,戮尽鲸鲵汉水清
从此世人开耳目,始知名将出书生

新昌闲居招杨郎中兄弟

纱巾角枕病眠翁,忙少闲多谁与同
但有双松当砌下,更无一事到心中
金章紫绶堪如梦,皂盖朱轮别似空
暑月贫家何所有,客来唯赠北窗风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7: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15# 无疆行者

行者, 你弄出来这几首还真有一思。我以前没有接触过。我倒是能体会到,你为什么喜欢刘白。

容我慢慢读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7: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被残莺唤遣归 //闲居春尽, 白
故人书信到柴扉 //洛滨病卧户部李侍郎见惠药物谑以文星之句斐然仰谢, 刘
望来已是几千载 //望夫石, 刘
不独花稀人亦稀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 白
闲居春尽

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
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

老游春饮莫相违,不独花稀人亦稀
更劝残杯看日影,犹应趁得鼓声归

洛滨病卧户部李侍郎见惠药物谑以文星之句斐然仰谢

隐几支颐对落晖,故人书信到柴扉
周南留滞商山老,星象如今属少微

望夫石-山正对和州郡楼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7: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ader86 于 2009-1-11 05:45 PM 编辑

一会儿俺就破案了。  俺是说看你怎样挑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21: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疆行者 于 2009-1-11 09:24 PM 编辑

呵呵, 读者还真肯花精力:)

行者顺便再说明一下:

1. 押韵: 归扉稀是同一韵部的(微韵);

2. 平仄: 需要"粘对", 下面第二和第三句的第二字是相"粘"的, 例子里都是平; 第四句的第五字是平, 来"救"第三句的第五字的(本来应该是平却用了仄).

春被残莺唤遣归->平仄平平仄仄平
故人书信到柴扉->仄平平仄仄平平
望来已是几千载->仄平仄仄仄平仄
不独花稀人亦稀->仄仄平平平仄平

3.句意: 完全是组合成了"新"的涵义.

就象是刘白作为一人重新写的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21: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忘了说, 上面那首的"正格"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21: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行者!

我看到有的书里说“望”是仄声,另有书说是平声。 现代语当然是仄声,古音是否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22: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行者!

我看到有的书里说“望”是仄声,另有书说是平声。 现代语当然是仄声,古音是否不同?
瘦舟 发表于 2009-1-11 09:55 PM


呵呵, 瘦舟说得不错, 望有两音, 一会儿上篇旧文谈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23: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行者多篇讨论"多音多义"的短文之一. 需要先讲明: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 唐时用的"官韵"是"切韵"(延续到宋, 北宋后来才有了更细的"广韵"-但都是"切韵"系统, "同用"韵是一样的). 从"平水韵"(明清的"官韵")看, 和前辈韵比, 只是韵的合并问题-把"切韵"/"广韵"里的"同用"韵合并, 但仍然保留"独用"韵. 这里根据平水来做的推论.

试论诗词中的多音多义(三)

以往读诗连诗时, 也发现过有两个或以上的韵, 但意义完全相同的字, 即多音同义. 例如, 在旧韵里, “车”入两韵, 六麻韵和六鱼韵, 意思完全一样, 只是韵部不同. “祗携美酒为行伴,唯作新诗趁下车”(白居易, 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 用的是六鱼的韵(音同现代中国象棋”车马炮”里的”车”, 读如居),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李商隐, 筹笔驿), 用的也是这个鱼韵.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古从军行), “罗绮驱论队,金银用断车”(和春深二十首, 每首都用六麻, 都有车斜花家四字), 则显然用的是六麻韵. 如果”车”不在韵脚上, 因为两个韵部都是平, 所以没有区分的必要.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 入十四寒的”看”和入十五翰的”看”, 区别仅是平仄的不同. 在古体里只能看韵脚, 近体里还可以根据平仄的位置, 来推断到底用的是哪一个韵部的”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 月夜),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 无题), 用的都是平声的十五寒;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 秋夕), “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白居易, 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 则是用仄声的十五翰.

入七阳的平声”望”和入二十三漾的仄声”望”.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杜甫,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用的是仄声的望; “煦沫诚多谢,抟扶岂所望”(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白居易, 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 春雨), 则用的是平声的望.

现代的人用旧韵写诗词, 这也是一个机会用同义但不同声调的字来调整平仄, 从而达到声律和意义的和谐统一. 一个例子就是”看”, 如我自己的“每从遗典看花痴, 在线又逢唐宋时”(陪人心伤步四支韵, 诗词思时也), 用仄; “人人心底望君安, 再写神鹰眄眼看”(闲地“安闲缘”分韵三咏和风雨并祝乐飞余酒早日康复其一), “山房昨夜听风雨, 一早卧看云气闲”(其二), 用平, 各取所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23: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21# 无疆行者

What is "粘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23: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读者: 关于"粘对", 关东客以前在"近体诗的平仄ABC"里有个大致的介绍:

ZT始

近体诗的平仄ABC:

安西都护

一品红花满案红,严霜素雪饰窗棂
天边聊借他乡水,煮取清茶待故朋

(用了新韵。得空再介绍一下新韵)


这首诗, 作为一首七言律绝(七绝), 严格符合下面的平仄要求(下划线表示在本诗中可平可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按平水韵(以下称旧韵), “红”属一东, “棂”属九青, “朋”属十蒸, 但安西君说”用了新韵”, 即转押现代(以下称新韵)XNG韵(ANG, ENG, ING 和ONG), 不存在”出韵”的问题. 所以, 单从诗韵和平仄两要素看, 这是一首七言律绝.

这里涉及到近体诗形式上的两个基本要素: 诗韵和平仄. 本砖只讨论平仄.

要探讨平仄, 先要了解四声.

今天的四声, 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和去声, 比较容易区分平仄. “阴平””阳平”为平, “上””去”声为仄. 但如果您用旧韵, 情况稍微复杂一些. 在”平”, “上”, “去”和“入”四声中, “平”为平, 不平的”上””去”和”入”为仄. 总的来讲, 今天旧韵中的”平”,还是新韵中的平, ”上”和”去”, 还是新韵中的仄;但入声融入到新的平声,上声和去声(不算方言). 因为新的”上”和”去”仍旧是仄, 所以只有融进”平”声的字要多加留意. 上面都护诗中的”一品”的”一”, 在新韵中是”平”, 但在旧韵中是”入”, 所以归为仄. 另一个问题是一字多读的问题, 本客视情况在扔别的砖头时再谈.

知道了平仄概念, 再看平仄在律诗中的要求.

律诗是由律句按一定的”粘对”规则组成. 基本的律句是以下四个:

五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 在五言基础上加两个”平平”或”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回头再看都护的诗, 由这里的第二, 第四, 和第一句组成.


人常说, 作诗是”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当了解到律诗的规则后, 您会认为, 这话不完全对. 让我们先从基本的”粘对”入手, 来看律诗到底有什么规律.

律诗(包括律绝), 有偶数个句子(具体地说, 是四或八, 长律或排律句子更多), 分为出句和对句. “对”就是在”出句”和”对句”中的同样位置要”平”对”仄”, “仄”对”平”. 考虑到律诗都押平声韵, 在以上四个基本律句中, 可以组成以下两对(以五言为例, 七言类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必须是平收), 首联无法完全相对, 是个例外. 上面举的安西君的诗, 就是首句用韵的例子.

说完”对”, 再谈”粘”.

“粘”就是在相邻的两对句子间, ”平”跟”平”, “仄”跟”仄”. 即后联出句的第二字要和前联对句的第二字在平仄上一致.

上面的两对句子, 可以组成(粘“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或者组成(粘”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所以, “粘对”的规则, 决定了如何把律句组织成律诗. 知道了这个规律, 任意长(当然要有足够的字)的排律也能构成.


完全用律句作诗, 类似八股, 限制太大. 毕竟不能削足而适履. 所以在律诗(包括律绝)的创作中, 容许有拗句出现.

拗句, 就是非”律句”, 所谓平仄没有依据常格(见上面列的律句). 杜甫和苏轼等先贤曾做过”拗体”诗, 不在本客讨论之内. 这里只讨论用拗句的律诗.

用拗句的诗仍能成为律诗, 这拗句必须经过所谓的”拗救”. 这主要发生在两类律句中. 以四个五言律句中的前两个(后两个单独再谈)为例:

(1) “平平仄仄平”律句变成拗句”仄平仄仄平”(犯孤平,只涉及平收的句子, 必须拗救):
需要变成”仄平平仄平”, 称为本句自救.

例如,杜荀鹤的《春宫怨》的首联: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

(2) “仄仄平平仄”律句变成拗句”仄仄平仄仄”或干脆”仄仄仄仄仄”:
需要该句的对句”平平仄仄平”变成”平平平仄平”, 称为对句相救.

例如,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颔联: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还有, 陆游的《夜泊水村》的颈联: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3) 当“仄仄平平仄”律句变成拗句”仄仄仄平仄”:
一般认为这种情形是”半拗”, 可不救. 如果追求完美, 或正好对句如愿, 可按”平平平仄平”救之.

例如,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尾联:救
万籁此俱寂, 惟馀钟磬音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又如,刘禹锡的《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的尾联:不救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又如, 杜甫的《蜀相》的颔联:救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再如, 白居易的《杭州春望》的颔联:救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还有,本会海外逸士《乙酉中秋夕书怀》的尾联:不救
可憐今夕一輪月﹐卻照東征兩地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实际创作中, 有时对句出句皆拗, 妙手能一救补双拗, 即”既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

例如,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后两句: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拗句的一个例外是, 平平仄平仄(七言类似), 一般被广为认可, 虽拗, 却可不救, 算是一种特殊的”律”句.

例如,王维《过积香寺》的颈联: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又如,刘禹锡的《金陵五题之石头城》的尾联: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再如,刘禹锡的《秋风引》的尾联: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据本客观察, 另个例外似乎是, 平平平仄平, 唐人也大量运用而不拗救 .

例如, 王维《过积香寺》的颔联: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又如,王昌龄的《出塞》的首联: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的首联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再如,杜甫的《登高》的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还有,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的尾联: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另个例子,白居易的《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的首联:
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需要拗救但无法救的拗句, 例如”三平尾”, 不能用在律诗中; 否则, 整首诗将被视为”出律”, 不被算作律诗(所以不要冠以”七律”或”五律”等).

所以, 一旦有了”拗”和”救”,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就不完全对了. 有时要论, 有时不分明.

有关平仄, 暂告一段落. 律诗还有对仗的要求, 以及一些其它的TOPICS, 有空再聊吧.

ZT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00: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ader86 于 2009-1-12 12:10 AM 编辑

27# 无疆行者

放到这儿,俺慢慢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2: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别忘了回来谈谈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12: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29# 无疆行者

俺可能要从你那几首诗里,也对出一个新的来,要超过你的(胸怀远大革命理想)。不过需要时间。别忘了俺是刚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2: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疆行者 于 2009-1-13 12:23 PM 编辑
29# 无疆行者

俺可能要从你那几首诗里,也对出一个新的来,要超过你的(胸怀远大革命理想)。不过需要时间。别忘了俺是刚开始。:):):)
Reader86 发表于 2009-1-13 12:18 PM


这是本客最期盼的:)

本客这里自斟自饮, 读者能过来, 正应了那一句问"能饮一杯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2: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疆行者 于 2009-1-15 12:12 PM 编辑

以前, 本客有篇小文"夏时制早七点: 从'歪不正也'到'歪是不正'", 说嵌字诗, 呵呵. 在那之前, 有个"前传", 即"再说文字游戏: 歪不正也", 提到"回文"诗.

本客, 一贯反对"恃才逞气"的作法, 这里ZT的只是个介绍性的短文.

+++++++++++++++++++++++++++++++++++++++++++++

以前, 在闲地和北美枫, 和诗友们多有临屏唱和-有的甚至是来来往往几个回合.

但那时, 多是有话必言, 而言之有物. 呈的是一时之气, 要的是一时的活跃气氛.

但行者一般不赞同玩文字游戏, 单纯为纵才使气而作诗词.

以前在北美枫见诗友龙文上了一首所谓的回文诗(正反读皆可, 见附一), 就即兴跟了一首. 当时行者只是想说, 回文诗是文字游戏. 固然有写得好的, 但不应该大力提倡(见附二).

行者那首即席作于零八年一月七日的回文诗是:

逢君/君逢(六麻/二冬)

逢君再破浣溪沙, 恨不浑然悟道家
龙蛰尽时风雷起, 松花醉衬一阳斜

需要说明的是, 浣溪沙有格曰摊破-摊破浣溪沙是也. 苏东坡有词行香子谈"过七里滩"曰"过沙溪急"-浪翻为”破”.

这首押六麻韵的七绝-呵呵, 完全符合格律; 反着读则押二冬韵, 也完全符合格律:

斜阳一衬醉花松, 起雷风时尽蛰龙
家道悟然浑不恨, 沙溪浣破再君逢

这里, 以蛰龙[1]射龙文也, 一笑:)

可以说, 现场能写出这有模有样的"回文", 既符合格律, 又有所谓"实际"的意义, 还是需要一些基本功的, 呵呵:)

话说回来, 近日在北美枫, 有诗友开一"闲坐小窗"线.

因为, 大约两年前, 行者曾应诗友枕然之邀-去闲坐小窗处一访. 当时, 行者因它事, 只是略为一驻, 但留有一绝如下:

闲来无事扣茶盅, 坐向庭间数蝶蜂
小雨不期偏作客, 窗前支起绿莲蓬

昨天就顺手把它又贴在了新开的"闲坐小窗"线, 算是对"故人"的一些怀念, 呵呵.

闲坐小窗开的"豆腐坊"里人才济济, 除了以前提到的豆腐兄/豆纳兄外, 还有枕然, 脚丫族, 毛毛, 五丫头玉茗一大堆, 呵呵.

以前, 行者曾提醒里太白, 当心那一门子"杨家将", 呵呵, 不好惹啊-"阵中翻见戎装女, 怯问前身可姓杨"[2].

这不, 先是五丫头玉茗说"豆腐坊"里出的不是诗都是"韵文"[3]-呵呵, 同意, 行者早间接地承认, 自己写的也是"韵文", 不是诗.

后来"豆腐坊"的歪不正-好象应该叫诗侄, 呵呵-出来就行者的"闲坐小窗"和了一首:

行辞慰酒不拈盅,者矣呜耶撇与蜂。
无意韵文入诗客,疆之于体莽毛蓬。

呵呵, 各位博友, 看明白没?

行者只要有时间, 就爱玩这个, 呵呵. 于是, 今天就有了下面一段:

以前和涌流兄说"最是前朝后庭曲, 师师小小又娟娟", 呵呵. 这些天来, 人传小小居蜂巢之间, 俨然一小龙女也. 行者闻之, 有一歪作-不正也-如下.

歪思邪想抚闲盅, 不敢瞎来恐坐蜂
正是巢间居小小, 也搭秋叶作窗蓬

这里的小龙女, 最早见金庸小说”神雕侠侣”里, 居古墓, 善养蜂, 后嫁杨过. 此诗嵌” 歪不正也”和”闲坐小窗”, 一并”小小”和”秋叶”, 秋叶兄见谅了;-)

又, 北美枫的柳上惠近来题了不少诗给古代的青楼女子, 其一是杭州苏小小-说小小墓和几位英雄墓相映成趣("趣"字遭到里太白的质疑), 故行者有此一侃. 呵呵, 柳上兄见谅了;-)

叮叮以前问行者, 为何博文一篇篇不住地出?

看出来了, "豆腐"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歪不正"贤侄"说得好(大意), 这年头, 炒股票不好, 还是做豆腐好. 做干了就是豆腐干, 做稀了就是豆腐脑; 做多了, 放着成臭豆腐也能卖, 稳赚不赔啊

呵呵, 哈哈, 嘿嘿...

NOTE

1. 说到"蛰龙", 想起了苏轼. 大苏当年在"乌台诗案"里差一点儿送了命, 后来谪居黄州成了东坡. 这"诗案"里牵扯到的一首诗, 就有"根到九泉无曲处, 世间唯有蛰龙知"-被解说成影射皇帝, 龙在天岂能"蛰"也. 呵呵, 那帮御史台的小人们啊, 难怪余大师恨得牙根都痒痒.
2. 行者当年很有一些诗是和"杨家将"们临阵对的, 感兴趣的诗友可以翻翻行者以前的博文或干脆去北美枫看看. "谁言壶里乾坤大, 最是人前平仄狂"(见里兄调侃"行者数钱累"依韵答之-忙为思觞也), 呵呵, 成了历史啦.
3. 里太白嫌"闲坐小窗"一线的"诗"少, 玉茗出来说(大意), 诗的定义五花八门, 说诗的人都是"盲人摸象"; 他们"豆腐坊"(呵呵, 行者注册了"丁氏油坊")根本不作诗, 只做"韵文". 呵呵, 歪不正出来对五丫头的说法大力叫好呢.

附一, 龙文诗:

空自楼边池月凉,水流寄傲啸将长。
虫沙满眼吾怜却,翁老狂题遍海江。

江海遍题狂老翁,却怜吾眼满沙虫。
长将啸傲寄流水,凉月池边楼自空。

附二, ”回文及其它”(行者)

传晚唐皮日修和陆龟蒙是好友, 皮陆并称. 正诗之外, 两人还一起写了不少"回文"之类的"歪"诗, 并以文字游戏的本领自负.

皮日修, 虽然在"杂体诗并序"里提到, 刘梦得也有"回文离合双声叠韵"的游戏, 但梦得并非以此名, 这一类诗也未流传.

而且, 皮日修论诗推重李白和白居易, 说"负逸气者, 必有真放, 以李翰林为真放焉; 为名臣者, 必有真才, 以白太傅为真才焉"(七爱诗并序). 难以想见他会把"回文"之类的诗当真, 和朋友一时玩玩而已.

以前在闲地, 武威兄ZT一首无名氏的"回文叠字"诗(传东坡作), 即"赏花归去马如飞".

我当时就有评论如下:

"...通篇”文字游戏”耳, 句有何意? 确象贪酒之人(传东坡所为, 又有苏小妹秦少游等无稽之谈,疑似后人伪托, 故言”无名氏”甚妥)的酒后之语. 昔传”皮陆”爱此类诗(回文叠字), 陆更言刘禹锡善为之. 今观刘公集, 断无之类."

P.S., 更早的"璇玑图", 未在此文涉及之列.

附三, 关于” 闲坐小窗”

叶采(字仲圭,号平巖,建阳-今属福建-人。宋理宗淳祐元年-即1241-进士)的诗"暮春即事"("千家诗"认为叶李作, "宋诗纪事"认为是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2: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 本客以行者名写有几篇短文, 说古代诗词里的多音多义问题-其中的第三篇, 曾转在前面回答瘦舟. 不想单开一线, 计划并在这里. 在正式转来之前, 先上一小文作引子.

+++++++++++++++++++++++++++++++++++

"开台来才杯梅回"-小议"旧韵"和"新声"

行者以前有多篇小文谈论声韵问题.

前日, 又见六然堂主共老刊钧淇诸位诗兄宴后诗, 行者题有"轱轳三绝", 讲明用的是旧韵.

现在, 大家以唐诗为正. 唐时用的"官韵"是"切韵", 宋也沿用, 后来修为"广韵", 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1].

即使是唐后的"平水"[2]-源于金代, 被认为是"切韵"的延续, 在明代正式定为"官韵"[1]. 和今天比, 语音也有了不少变化.

我们现在知道, "切韵"有193韵, "广韵"有206韵, "平水韵"只有106韵-这是合并"切韵"的结果.

专家考证, 唐初时诗人们就很难用那么细的韵, 已经"允许一部分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广韵"延续了"同用"的概念-在《礼部韵略》里, "同用"的范围更大. 206韵其实可以缩成108韵.

"平水"正是在《礼部韵略》的基础上, 略微调整, 合成了106韵.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1]里哪些韵是合并的.

现代的作者, 一般以今音为主-例如"汉语拼音".

如果用不同的音韵系统-旧诗界以平水为最, 最好给读者一个暗示, 也使交流更容易一些.

毕竟不同的音韵系统, 有时读起来差别很大的.

例如, 行者用的"开台来才杯梅回", 在"平水"里是"十灰"韵; 但在"词林正韵"[3]里, "十灰"被分成了不同的音部, "开台来才"在第五部, "杯梅回"在第三部, 严格地讲, 它们之间并不能通押.

在前几年发布的"中华新韵"[4]里, 它们分布在"四开"和"五微"里, 严格讲, 也不能通押.

即使我们用汉语拼音, 也知道"开台来才"的韵母是ai, "杯梅回"的韵母是ei.

如果, 我们说中华新韵和汉语拼音是新韵, 那么"开台来才"和"杯梅回"是无法通押的-硬是放在一起, 就是出韵.

词林正韵是填词用的"旧韵", "平水"则是目前用"旧韵"做诗的人所用的标准-一如明清时的"官韵".

行者的轱轳三绝就是仿古用的"平水"-读的时候要用平水韵读(用新韵会别扭一些).例如, "开"和"梅回"放一起时, 念阴平(一声)的kei.

有人会问, 既然"平水"就已经和现在的音相差了不少, 为什么还用"平水"写诗?

别人的情况不知道. 但就行者而言, 一是仿古, 宛如制印敲边; 再就是充分利用语音的变化(例如入声, 平仄两用, 等等)-见行者以前的有关博文.

其实, 行者并不局限于只用旧韵. 根据情况, 或用旧或用新, 有时用拼音, 有时甚至用"词韵"入诗. 但行者决不混用, 而且基本在诗题里标明.

NOTE

1. 林焘耿振生 声韵学 台湾三民书局97年版
2. 诗韵合壁之网络版, 版本待定
3. 张珍怀辑"词韵简编", 见《唐宋词格律》, 龙榆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4. 中华新韵《中华诗词》2004年第5期

附: 一些前人的例子

1. 登高(杜甫)

"哀回来台杯", 虽然"切韵"已失, 但根据合并继承关系, 它们归入"平水"的十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类似的例子是"三绝句其二"(杜甫), "来猜回"也可归入"平水"的十灰.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2. 有美堂暴雨(苏轼)

"雷开来催瑰", 无论是"切韵"还是"广韵", 它们后来合并归入十灰.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3.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黄庭坚)

"杯回", 同上.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
  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

4. 暮步至江上(吕本中)

"杯台来开回", 同上.

  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
  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

5. 活水亭观书有感(朱熹)

"开徊来", 同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 沈园(陆游)

"哀台来", 同上.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7. 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

"哀来", 同上.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8.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苔栽来", 同上.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

"梅堆来", 同上.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以上是诗的例子, 切韵或广韵, 后来都合并到"平水", 记入"十灰".

到了词韵, 虽然不少是和诗韵相同的, 但也有不同.

一是诗韵在词韵里"同用"的更多-归入"部", 同一部内的韵可以通押.

例如, 第三部平声韵里的"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是通用的.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 辛弃疾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
  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
  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
  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

  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
  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
  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
  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来归飞衣围携菲非徽依", 这里就是第三部的通用韵.

二是, 有的在平水韵里看是同一韵的, 但在词韵里划到了不同的部, 它们原则上不能通押. 一个例子就是[平水]"十灰".

在词韵里, 一部分"十灰"在第三部-与"四支五微八齐"通, 另一部分"十灰"在第五部-与"九佳(半)"通(另一半的"九佳"在第十部, 与"六麻"通).

  鹧鸪天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
  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
  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回杯催鞋开来", 用的就是"九佳十灰"通用的第五部.

试着读一读, 就知道, 这种划分其实就是反映了语音的变化. 词是后来衍生出的更接近生活口语的艺术形式.

这是为什么, 有时行者会考虑用旧韵里的词韵来写旧诗-既想用旧韵, 又要宽松一些, 上口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20: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先讲明: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 唐时用的"官韵"是"切韵"(延续到宋, 北宋后来才有了更细的"广韵"-但都是"切韵"系统, "同用"韵是一样的). 从"平水韵"(明清的"官韵")看, 和前辈韵比, 只是韵的合并问题-把"切韵"/"广韵"里的"同用"韵合并, 但仍然保留"独用"韵. 这里根据平水来做的推论.

试论诗词中的多音多义

汉语里不少多音多义字, 古汉语也不例外. 诗会里连诗, 有时就会遇到字型一样, 字音或字义不同是否能连的问题. 单从游戏的角度, 连不连都可以. 不连是从严; 连则从宽(还见过诗会把字拆开连的). 但从作诗作词的角度, 有时从读诗词的角度, 了解一下字的多音多义, 还是有些帮助的. 有的时候, 作诗作词者还能故意用”念白字”(正韵白字)来起到”谐谑”的效果.

现以”更”为例, 聊聊这个问题.

旧韵(这里指平水韵和词林正韵), “更”入两韵, 八庚和二十四敬, 分别是”更改/更天”和”更加”的意思. 在新韵(这里指中华新韵)里, 是十一庚的阴平(一声)和去声(四声). “更”字用在诗词里, 尤其是诗里, 以仄声的居多(这里不举例, 例子太多), 起强调的作用, 但也有用平声的(意思不同).

“更”用作夜里表时辰时, 一般是几更天(旧读”京”, 初中时还听一老先生如此念)的意思. 例如老杜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李义山的”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无题二首之一 “来是空言”).词里的例子也不少, 例如苏东坡的”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林断山明),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临江仙 夜归临皋); 秦观的”无绪, 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如梦令 池上春归). 虽然多用”三更”或”五更”, 但也有用”二更”的, 例如苏东坡的”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醉落魄 离京口作); 或干脆不用数字, 例如风雨和一真喜爱的刘方平的”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就说”更深”(“北斗阑干南斗斜”, 正是”更深”的迹象——有时间再分析天象).

“更”用作”更换”, 并不多见, 但也有例子, 如王维的”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秋夜曲).

有意思的是, 辛稼轩有句”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鹧鸪天 着意寻春), 值得提及. 从词谱上看, 这一句是”平仄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最后一句的第一和第三字可平可仄, 但愚以为, “仄平平仄仄平平”可能更好), 所以”更”在这个位置应是”仄”(其它几个大家——包括辛自己的例子都是如此). 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看(尽管可以不对), 我宁愿相信“更”是动词, 有”更换”的意思. 这样一来, 要么仄音的”更”有”更换”的意思, 要么稼轩在此和大家玩个”白字”游戏. 我倾向于后者. 我本人也玩过类似的, “十字坡头叹长短, 野猪林里话参差”(水浒三首其二 六麻韵写鲁智深), 真的一笑:)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5: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ader86 于 2009-1-16 04:28 PM 编辑

嘿嘿,行者,比葫芦画瓢来了一首。怎么样,学地快不快? 希望不是抄袭。

你给分析分析平仄。读你写的挺明白,该用的时候就糊涂。

退休年代

老身慵出客来稀
星象如今属少微
个里愁人肠自断
犹应趁得鼓声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6: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行者,比葫芦画瓢来了一首。怎么样,学地快不快? 希望不是抄袭。

你给分析分析平仄。读你写的挺明白,该用的时候就糊涂。

退休年代

老身慵出客来稀
星象如今属少微
个里愁人肠自断
犹应趁得鼓 ...
Reader86 发表于 2009-1-16 03:59 PM


呵呵, 读者学得"有模有样"的哈.

古诗讲究"启承转合". 读者"取巧", 呵呵, 平仄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转合"上.

从"个里愁人肠自断", 到"犹应趁得鼓声归", 语意衔接有问题, 在第四句之前, 前三句基本可以, 请体会一下"犹应..."...

P.S., 知道"星象如今属少微"的意思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7: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ader86 于 2009-1-16 05:49 PM 编辑

36# 无疆行者

是不是退休的意思?

看看这样改行不行?有模自有样。嘿嘿。。。

老身慵出客来稀
星象如今属少微
个里愁人肠自断
不敢多垂恐污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8: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36# 无疆行者

是不是退休的意思?

看看这样改行不行?有模自有样。嘿嘿。。。

老身慵出客来稀
星象如今属少微
个里愁人肠自断
不敢多垂恐污衣 ...
Reader86 发表于 2009-1-16 05:30 PM


"退休", 沾边儿. 以前象刘梦得他们, 叫"致仕", 呵呵, 可不能象余大师那样解释.

刘禹锡还有一诗, "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赠乐天, "一别旧游尽"), 说的也是类似的问题.

"不敢多垂恐污衣"?, 哈, "君诗读罢问为谁", "对此如何不泪垂" :Q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4: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诗词中的多音多义(二)

前面提到”更”, 无论古韵今音, 都是多音多义字, 词性也不同. 有些古字, 到现代汉语里, 发音和意义, 没有变化, 比较容易辨别; 有的音变, 需要注意平仄, 有时甚至需要注意韵部; 有的意变, 影响到意思的理解. 下面试分别举例予以说明.

发音和意义都不同的字: 七雨韵的贾表”商贾”(商人), 入二十一马的贾是姓氏. 例如,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刘长卿, 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 贾生), 用二十一马的贾;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李益, 江南曲), “交流迁客泪,停住贾人船”(白居易,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用七雨的”贾”.

上次提到的”差”, 有入四支韵的表”参差”, 入九佳韵的表”差使”或”派遣”, 入六麻韵的表”差错”或”不同”.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李商隐, 落花), “光华一照耀,殿角相参差”(白居易, 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 用的是四支韵的”差”; “青衫脱早差三日,白发生迟校九年”(白居易, 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书怀见赠), “将欲致千里,可得差一毫”(白居易, 寄卢少卿), 用的是六麻的”差”; “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白居易, 山石榴花十二韵), 用的是九佳的”差”. 我自己的“十字坡头叹长短, 野猪林里话参差”(水浒三首其二 六麻韵写鲁智深), 四支的“参差”用到六麻的韵脚, 只是取字型的相似, 发出音来, 就得念”白”字了(也暗含了"差错")

还有”些”字, 有入二十一个韵的”些”单表”楚些”(源于”楚辞•招魂”, 以”些”结尾, 例如”魂兮归来, 去君之恒干, 何为四方些.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现代已经不常用; 入六麻韵的”些”表”少”, 现代的音已经发生了变化, 而且常连”一些”. 例如, “最爱雪边人,楚些裁成乱”(弃疾词, 生查子), 用仄声的”些”;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弃疾词, 西江月),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弃疾词, 鹧鸪天), ” 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 弃疾词, 鹧鸪天 和子似山行韵)以及”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弃疾词, 鹧鸪天), 用六麻的”些”. 还有白乐天的例子, 多是”些些”叠用, 全是”六麻”平韵. 例如, “更恐五年三岁后,些些谈笑亦应无”(白居易, 衰病), “还有些些惆怅事,春来山路见蘼芜”(白居易, 湖上醉中代诸妓寄严郎中), “远地官高亲故少,些些谈笑与谁同”(白居易, 微之就拜尚书居易续除刑部因书贺意兼咏离怀), “能到南园同醉否?笙歌随分有些些”(白居易, 自题新昌居止因招杨郎中小饮), “不拟人间更求事,些些疏懒亦何妨”(白居易, 南龙兴寺残雪), “莫嫌鬓上些些白,金紫由来称长年”(白居易, 喜刘苏州恩赐金紫遥想贺宴以诗庆之), 用的都是平声的六麻韵的”些”.

记得以前青州赵老, 有句”登高一望遐思古, 掠树双飞微雨些”(青州诗选, 南阳湖北库观晚霞), 用的也是六麻韵.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5: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注意的是, 大陆的简化字, 使得一些原本"正体"里不一样的字, 看来是一样的, 例如"发". 下次再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7: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注意的是, 大陆的简化字, 使得一些原本"正体"里不一样的字, 看来是一样的, 例如"发". 下次再聊...
无疆行者 发表于 2009-1-17 03:44 PM


多个繁体简化成一个简体的例子:

当-當/噹(叮~)
钟-锺/鐘
历-歷/曆
发-發/髮
饥-饑(荒, ~饉)/飢(~餓)
蒙-矇/濛/懞/蒙(~蔽, ~難, ~古)
坛-壇/罎
纤-纖/縴
须-鬚/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8: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疆行者 于 2009-1-30 06:34 PM 编辑

前面的话: 海泽龙在博文里提到"简"和"繁"字体, 老沙说倾向"简化字", 我从古诗的角度有一议, 举例如下.

一字多义-也谈简体字和正体字

有段时间, 行者写过几篇"试论多音多义"(参见行者以前的"博文"), 还有半卷的"读白手记".

在"读白手记"里, 有一篇谈"和诗步韵"的问题("十四, “和”诗和”步”韵"), 里面说道:

...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 乐天在“和思黯居守独饮偶醉见示六韵时梦得和篇先成颇为丽绝因添两韵继而美之”里, 增两韵来”美”梦得, 续了传说中”探驪得珠”的佳话:

宫漏滴渐阑,城乌啼复歇
此时若不醉,争奈千门月
主人中夜起,妓烛前罗列
歌袂默收声,舞鬟低赴节
弦吟玉柱品,酒透金杯热
朱颜忽已酡,清奏犹未阕
妍词黯先唱,逸韵刘继发
铿然双雅音,金石相磨戛

这里应该就是梦得的”丽绝”之作”酬牛相公独饮偶醉寓言见示”,

宫漏夜丁丁,千门闭霜月
华堂列红烛,丝管静中发
歌眉低有思,舞体轻无骨
主人启酡颜,酣畅浃肌发
犹思城外客,阡陌不可越
春意日夕深,此欢无断绝

当时还提到:

至于为什么有两个”发”, “丝管静中发”的”发”是”发出”的”发”,”酣畅浃肌发”的”发”是”毛发”的”发”, 一入一去, 所以不同.

唐时的韵有较大的不同(从乐天的诗中也看出唐韵和后来的平水韵的差异, 按平水, 月发骨越歇属六月, 戛属八黠, 绝阕热节列属九屑).

事实上, 上面的两个"发"都写成了"简体"-简化字也. 如果是"正体"(即"繁体"), 毛发的”发”是髮, 发声的”发”是”發”. 根本不需要再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宮漏夜丁丁,千門閉霜月
華堂列紅燭,絲管靜中發
歌眉低有思,舞體輕無骨
主人啟酡顏,酣暢浹肌髮
猶思城外客,阡陌不可越
春意日夕深,此歡無斷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00: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古诗说”处”字—”试论诗词中的多音多义(四)”

“处”字, 很早就用在诗经里, 多在”风雅颂”的”风”中. 例如,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邶风 击鼓),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邶风 简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唐风 葛生),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曹风 蜉蝣),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 入此室处”( 豳风 七月), “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豳风 九罭), “我行既集,盖云归处”(小雅之鱼藻之什 黍苗), 等等.

和友人论诗, 被问为何近来写诗, 爱用”处”字. 例如, “最笑江枫无对处, 自从君后对’愁眠’”( 咏唐十绝句之张继入词宽韵), “兴至酣时多饮酒, 书来静处最邀茶”(”又是一年”回风雨), “春风起处’白云’飘, 诗线今天涨小潮”( 用风雨韵回风雨”白”字”联句”), “在手时光数十年, 小诗随处便心安”( 再依厚石先生十四寒韵首句借一先戏说”流连”兼呈闲地”梦版”诗会诸诗友以供一笑), “电光随处落群英, 剑气当年满洛城”( 用老也八庚韵再题栾菊杰), “神风起处是金门, 一揽东西几十春”(三藩二题之金门桥). 其实还有今天的” 山风落处是君家, 一扫青屏见月华”( 用涌流六麻韵题”野人”居二十八字). 其实, 并没定见, 真的就是”随手之作”.

旧的平水韵里, “处”分别在上声六语(是动词, 表示居住, 位于或处理)和去声六御(是名词, 表示处所, 引伸为地方); 在中华新韵则列在十四姑的上和去声部, 意思和以前没有变化. 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见”终南别业”一诗), 是用”处”的著名例子, 典型的时空相对(类似的有白乐天的”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 见” 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

以前读古人诗, “处”多用在”处处”, “何处”, “高处”, “一处”(白乐天还用过”两处”,”三处”,”五处”和”百处”), 名词, 表示”地方”. 在”唐诗三百首”里, 也常见”行处”(“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见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宿处”(“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居处”(“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见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死处”(“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隐处”(“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见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以及,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白居易, 长安道), 也都用的是名词的”处”(六御, 去声).

相比之下, 上声的”处”, 比较少, 但也有例子, “在劳则念息,处静已思喧”(白居易,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 “处世非不遇,荣身颇有余”(白居易, 马上作), “起来与尔画生计,薄产处置有后先”(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 以及”幸逢万物泰,独处穷途否”(刘禹锡,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处”, 有时”时空”变换, 由”地方”换到了”时间”. 例如, “山远近,路横斜,正无聊处管弦哗”( 鹧鸪天 和子似山行韵), 应该可以解成”时”(当然, 解释成”地儿”也可; 类似的, “惆怅银杯来处重,不曾盛酒劝闲人”, 白居易”独酌忆微之时对所赠盏”); 同一阕里, “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 就明确是”地方”了. 以前, 我自己有句, “酒逢酣处愈生威”(步”飞归酒威”入五威韵和风雨戏作), 本意也有用”时”的意思(由”地儿”转来). 记得涌流兄也曾有句, “小扇轻罗一手持,歌吟醉处扭腰枝”(支韵用“古韵新音”故事戏赠行者兄然笛黄兄), 至于他用的是什么, 只能问他自己; 但我猜, 意思和我的一样, 到了”醉”的那个程度, 就可以用”时”也可用”空”了:)

顺便地说, 古诗里也有”随处”一词, 例如, “亭台随处有,争敢比忘筌”(忘筌亭, 白居易),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畏人, 杜甫之江头五咏). 这和我用的大致相同, 都是”跟随(人或物)的地方”, 有时引伸成”到处”或”无所不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0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古诗说”因”字-”试论诗词中的多音多义(五)”

现代的人用古代的体写诗, 算不算”因循守旧”呢? 不管如何回答, 这里有个”因”字.

“因”字, 很早就用在诗中. 《诗经》里, 就有”因”字. 例如,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鄘风 载驰), 据说可以解为”依靠”(一说, “因”通”亲”, “极”通”急”).

今天的”因”(中华新韵里入九文), 最直接的意思就是”因为”,”原因”. 另外, 还有一个意义就在前面提到的成语“因循守旧”(“沿袭旧规,不思革新”, 据说语本《汉书•循吏传序》, “光因循守职, 无所改作")里.

说”因”先说”循”. 大家都知道”循环”二字, 里面的”循”, 基本是它的正”义”, 即”沿着”或”遵守”. 类似的成语有”循规蹈矩”. “因”和”循”放在一起, 成了”因循”, 就又有不少古代传下来的成语, 例如, “天道因循”, “因循坐误”, “怠惰因循”). 按我的理解, “因””循”两字的意思一样, 放在一起, 同义互文, 基本的意思就是”遵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或”沿着”(规定的路线或方针), 引伸为”僵化””死板”(“沿着”过去的思路), 因而可能产生一些其它的后果, 如”延缓””耽误”或”拖沓”(就有了“因循坐误”和”怠惰因循”). 可以说, “因”的一个古义就是”沿着””遵照”, 引为”依靠”, 进而”凭借”或”根据”.

大致说来, 在古诗里, “因”字都是平声(平水和词韵入十一真); “因”的几个意思, 按现代的理解, 分别是, “因为或由于”, “于是”, 以及“凭借”或”依靠”(也可以是它们的引伸字).

古人有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张九龄, 感遇四首之三), “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白居易, 寄微之三首其一), “符因青鸟送,囊用绛纱缝”(李贺, 恼公), 用的是”凭借”和它的引伸.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元稹, 遣悲怀三首之二), “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刘禹锡,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 用的是”原因”(或“因为”).

“因”作”于是”的例子, “因出怀中文,调孤词亦清”(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八郎中),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李贺, 南园十三首其四); 不少也见于诗题, 例如”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一看就出自乐天之手.

我自己写”诗”时, 也试着用过”因”字. 虽然不如”处”多, 却都是趁着”随手”之便. 例如, “黑山随性华华发, 青冢因风鼓鼓筝”( 祖母过逝二十年记), “缘孽因潮起, 仄平随日增”(遇乡人言乡事有感无题入十蒸韵), “携雪因风上树看, 一壶清酒约来年”(”戏说一真之”携壶寻梅”嵌字诗二首其二), 以及最近的“掌上翻来十五秋, 几回因梦下河州”(用十一尤韵题CH河州寺照), 都是”凭借”或”借着”, 心里要的可能就是那”古韵”味:)

和”因梦”类似的, 以前还有, “能凭一梦到银川”(咏西去银川二首其一), “应凭一梦到加州”(临屏再戏答风雨之复行者兼答八月星光). “凭一梦到”简直成了套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00: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花木提起"多音多义", 再提此线. 顺便把"长记乡亲多顾盼, 天高无界任君飞"的0110谱拿来:)

1001100 1100110
0100011 0011100
0001001 0110010
0100011 0001100

十,黑, 入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12: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木 于 2009-7-17 04:01 AM 编辑

老花童心忽起,也集一个。


1)照葫芦画瓢 入五微韵,归/飞/稀

行云山外归        //毛熙震.菩萨蛮
鹧鸪相逐飞        //顾睘.河传
红脸谁家女        //李洵.南乡子
辽阳音信稀        //温飞卿.诉衷情




“春残盼君”  入五微韵

春被残莺唤遣归 //闲居春尽, 白
故人书信到柴扉 //洛滨病卧户部李侍郎见惠药物谑以文星之句斐然仰谢, 刘
望来已是几千载 //望夫石, 刘
不独花稀人亦稀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 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12: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2)照葫芦画瓢 入八庚韵,声/名/城

何处管弦声        //欧阳炯.玉楼春
爱问曲中名        //毛熙震.南歌子
荡子不还家        //顾敻.浣溪沙
残月落边城        //韦庄.望远行




“城外观苏女唱”  入八庚韵

唱得凉州意外声 //与歌者米嘉荣, 刘
苏家小女旧知名 //杨柳枝词八首其六, 白
南山宾客东山妓 //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 白
观者如云出凤城 //监祠夕月坛书事, 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15: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s_lt 于 2009-6-22 04:25 PM 编辑

楼主好诗,精彩。。

豪子在这儿藏了些绝句, 好功夫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18: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木 于 2009-7-17 04:03 AM 编辑

小丝好。我不通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12: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50# ms_lt

多谢ms_lt 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4-5-17 03:16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