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于2015年8月15日发表在小站空间)
为了参观同学二年前购买的农场 ,我七月的加拿大旅游的最后四天,专程从多伦多飞到纽约州。
想不到书生气十足的同学,会在美国购农场。这让我激动并好奇不已,同学在东岸,我在西岸,很远,但一定要找机会去看看。
同学当年是班上的党支书。一身正气。学习特别好,为人朴实无华,在同学中有很强的亲和力。
我当年成家十余年,扔下二小孩来学校镀金,学习非常艰难。作为工农兵学员,基础本来就很差,加上毕业离校十多年,重新学习,远远跟不上,反应迟钝,看似天天很刻苦,但没有效果。最后仍得以毕业,全靠同学们耐心帮助,同学说,她当年在班上,脾气并不是那么好的。同学向她请教,解释一遍还可以,解释二遍就会有点不耐烦。我真不知道,当年我们白天一起上课,晚上一起上图书馆,与我年龄相差近二十岁的同学,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补习,给我讲解,那么耐心的好脾气,竟是被我培养起来的。听到同学今天如此调侃,好象当年的我不是有罪过而是有功劳。
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工厂继续我的工程师生涯,同学继续读书,博士毕业后,被公派到日本,继续研究生涯,最后定居美国。同学事业有成,一路攻克科技难关,论文一篇接一篇,出书带博,一直在公司为首席科学家。身负公司科研重担。如此成功的科学家,为何又兼职成了农场主?
原来她嫁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先生。当年先生放弃全额奖学金读博,是为了让太太能专心科研,一心工作,而自已在家,照顾刚刚出生的婴儿,一呆就是二年。
在看护婴儿的同时,先生也没闲着,抽空挤进市场,成功地成了二个画店,二个美容店的老板。
在几次回国的反思后,他们发现自已越来越回不去了,尽管他们在国内有房有豪华的别墅,但没有了内心中那个家的感觉。 他们一直在琢磨着,应该在美国购个农场,有了土地,心地才踏实,
机会永远是属于有心人的。三年前,他们在家居附近找农场。寻寻觅觅,有一天,一位要出售农场的老太太告诉他们,她至所以出售这个农场,是因为在另外一个州购了一个新农场。
同学敏税的觉察到,外州农场一定有过人之处。否则这农场主如何能舍弃自已经营多年的老农场?自已何不也去外州看看。当同学将自已想法与先生沟通时,被先生好一顿埋汰,说同学思维混乱,不懂市场经济,只能做科研。先生说,我们怎么可能购一个距离家有200迈的农场?!同学摸透了先生的脾气,堆着笑容说,咱们不买,只是去看看。
同学夫妇都姓李,暂且咱分别称他们为男李,女李。嘿----他们开始将眼光延伸到外州。当他们在广告上看到一个农场介绍后,他们双双来到这白人世袭的领地。同学一家对农场一窍不通,但他们仍然问了许多让农场主好笑的问题,农场主完全不相信,这对不懂农业的年轻夫妇,会真心购农场。
其实,在这之前,同学先生已认真考察农场几年了。当他们看到这个农场的条件和所有设施时,当即决定购买。当他们手持银行存款证明,律师证明第二次来到农场时,农场主才认真起来,耐心地向们他介绍农场的历史及现状。但仍然是十万个不放心,这二个书生,会不会毁了他的世袭祖业。
这个农场建于1921年,70多岁的老农场主,是农场传承第二代。他唯一的女儿已外嫁他地,老人因年事已高,另购了一个小农场,现在同学成了第三代农场主,只是与原农场主没有血缘关系。
因为我的来访,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同学请了一天假,周四下班后,开车三小时,带我来到农场。
农场就在马路边上,没有大门。一出大路,进农场第一眼,看到的是一辆蛮新的汽车,停在农场入口处,同学一家并不在农场居住,农场长时间没人,汽车就这么放在这么显眼的地方?!难道一点也不用担心?我为之感叹。
当我们的车子还没停稳时,散落在农场一大片开阔草地上的山地鸡,马上围了过来,似欢迎主人的来到。看到肥肥胖胖的大鸡小鸡们,一个一个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好可爱,好亲切,好温馨,这就是我的梦啊。

男李马上让儿子去车库提玉米桶喂鸡群。儿子完成任务后,容不得我进屋休息,问我愿不愿坐他的车,去农场里逛一圈,我没犹豫,立即上车,由12岁的小男孩,带着我一阵猛冲。这是一辆名为Ranger的山地猎车,四轮驱动。
在自已的领地,小孩愿怎么开车就怎么开,好不痛快。
车子沿着农场车道,高高低低的的地颠波着,我双手紧紧把住扶手,任山风呼呼地吹着,好一阵也没看到农场的边缘。小孩过足了玩车的瘾,带我来到门前有一大块平坦草地的居室。

这是一座在当前仍较显赫的二层楼楼房。农场有建设历史记录。楼房同样建于1921年。楼上楼下各有三室一浴。每间房面积都很宽大,全部配有双人床,家具整整齐齐。  其中有四间房的双人床是男李自已购木料制作的。做工非常漂亮,不说我还以为是他们买来的。  农场原有一个小巧的鸡舍,男李又自制了一个能容纳五百只鸡的大鸡舍。    另外他们还养了鸭,鹅,山羊,绵羊,当然,所有这些,全是放养。只是在放养区范围,全部都有电网,保护家禽不受外界的骚扰。电网原农场就有,男李又加固补充了。 除了这些木工活外,男李还在厨房增加了洗碗的水池,从切割台面,安装上下水管,整套苦力及技术活,全是男李一人全包。当老农场主来拜访时,看到厨房被完善得这么好,感动的眼泪都差点掉下来。 更让老人感动的是,这屋的地下室,长期渍水,困扰老人几十年,无奈只好用水泵来排渍水,同学接手后,四周看看,分析了一下房屋地形与结构,马上将屋子外围增加了一层防水设施,再添高了一层泥土,从此将房屋渍水问题彻底解决。水泵退出了历史舞台。原来男李不但动手能力强,关键男李原本就是学建筑的。这让老农场主高兴的直夸小伙子,好棒!
  农场有树林30英亩,可耕种面积70英亩,总共面积107亩。农场有一条小小溪水,汇合在低洼处,成了一年四季不干的小池塘,池塘表面长满了浮萍。   农场机耕道旁,有大量苹果树,另外还有装修完好的羊棚,牛棚及仓库。农场售价并不高,很多人都感兴趣,但银行不给贷款,故必须现金交易,所以感兴趣的人没钱,有钱的人不会想到购农场。同学真是幸运,心想事成,轻松地实现了农场梦。
美国对农场地税有很大的优惠,这么大面积的农场,每年的地税是八千元。
他们农场已购了二年,但如何规划,朝什么方向发展,还在酝酿中,他们需要时间去了解,熟悉环境,太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他们一时拿不定主意,所以也没急着去做什么。我们在车上议论了一下,按现有草坪面积计算,足够养活一千只羊,就这么一项,年收入可达四十万。
 目前他们已化十多万,购置了一些必需的农业机械,如果要将农场机械全部配齐,估计要化三十五多万资金。目前他们不会搬到农场来居住,因为同学现在的工作很理想。至少农场是退休的最好选择。 经老农场主介绍,他们将30亩地出租给别人承包,承包人给五亩地的玉米收成作为地租。五亩地能产多少玉米?同学说不知道,只知道承包人开着机器播种,然后什么都不用管,这里风调雨顺,到秋天,承包人开着机器来收割,玉米当场脱粒,承包人将脱粒的玉米拖回去烘干,然后将烘干了的玉米一袋一袋装好,送给他们。同学说,估计有一吨到二吨吧。真是地主啊,收了多少租金都不知道。我真没听说过,对农业产量可以按吨为单位误差来估算。
 他们三十亩树林,也给人承包了,每五年可以砍伐一次,比较有价植的是橡树。承包人将树砍下,锯成木板售出,所出售的总收入与农场主各分一半,去年同学这项收将近八千。他们也没追问,总收入是多少。 
第二天清晨,我跟同学在农场四周走了 一圈,化了一个多小时,同学边走边介绍,听完看完后,我很好奇,这里的水,电是那里来?又是如何供暖?
 同学带我来到地下室。原来地下室里有水井水泵,象城市一样建有自来水及浇灌系统。暖气在地下室有三套装置,一套是用煤气,一套是用电力,如果因意外停电,他们自已的发电机会立即供电,此外,地下室还有一套燃烧系统供暖,玉米作为燃料。这作实将我吓了一跳,太浪费了吧?同学说,这里玉米比气油便宜,8元可购五十磅玉米,只是近些年来,农场基本不再燃烧玉米了。可能是嫌麻烦。想到我每年在菜地,化不少力气,将不多的菜地,分出相当部分来种玉米,真不知玉米会如此不值钱。唉,伤心呀!
 这里的房子,仓库,羊棚,牛棚均有硕大的大煤气罐,供暖气。定期有人来灌气,不用预约,主人也不用在现场,农场主只要按时照单子付款即可。 这里雨水充沛,农作物基本不用人工浇灌。四季分明,冬季有少量的雪,常年绿油油。

 他们在自已树林打猎,曾打到火鸡,兔子,鹿等。他们拿枪出来练习打靶,还要教我如何用枪,要我体会打枪的滋味,得,我学了也没用,还是省点子弹钱吧。不过,到是吃上了他们冬季打到的鹿肉,原以为鹿肉很粗糙,没想到口感很好,甚至比火鸡肉还嫩。
同学忙着做饭去了,男李忙着去看农业机械,我闲逛在农场,风景真美。鸡群寸步不离地跟着我逛,实在可爱,我从树上摘下20多个苹果,细细切了半个多小时,鸡群全部围了过来,美美的享受了水果餐。   四天的农场游访,让我终生难忘。再见了,我亲爱的老同学,别想了,我梦中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