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接着前面说哈。本来上一篇就该接着说的,但因为高粱酒太重要了,不得不专门作一篇。
“至于那米酒呢,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 米酒,又是个泛泛的概念。但米酒之于南方,就好像高粱酒于北方,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或许,米酒个普及更广泛一些,因为米酒大多数是直接酿制,几乎是家家都可以做。
抄一段百度百科:
米酒[mǐ jiǔ]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用糯米酿制,是中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的特产酒。
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
历史由来人工酿酒是陶器的制造。否则,便无从酿起。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孔丛子》有言:“尧舜千钟。”这说明在尧时,酒已流行于社会。“千钟”二字,则标志着这是初级的果酒。《史记》记载,仪狄造“旨酒”以献大禹,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酒出。不少西方人都以为米酒是日本人的创造,但岂知,它实际上是中国人首先酿造的含酒精的饮料。而日本酿造清酒的技术是从中国引进的。早在公元前 1500 年,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公元前8 世纪,中国古代诗人也曾作诗描绘人喝醉酒的情景。至迟在公元前1000 年左右,中国就发明了发酵酿酒的技术,使酿出的酒中酒精浓度比普通啤酒至少高三倍。中国优越的造酒技术,在于最早使用曲来酿酒,并且还发现要提高酒中的酒精浓度,只要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加进熟的并经过浸泡的谷物即可。这是世界第一流的酿酒技术,它酿出了高浓度的饮料。这种技术只是在数世纪前才流传到日本以及世界各国。因此,可以讲最早发明米酒的是中国。 http://baike.baidu.com/view/13807.htm
米酒包括的种类甚广,家里面有自己做的酒酿,市面上则有用米做原料酿制的黄酒和蒸馏白酒,什么样的都有。下面就看看几个样品:
自家酿的:

南边的蒸酒:

厨用酒,黄的白的都有:

苗家各色米酒:

白米酒

红米酒:

黑米酒:


还有好多种哈,就不一一列举了。
米酒的特点,就是一般比较甜,糖分足。所以金庸说要用大斗来喝。大斗是什么?看百度百科的解释:
(1).酌酒的长柄勺。《诗·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耇。” 毛 传:“大斗,长三尺也。” 孔颖达 疏:“长三尺,谓其柄也……此盖从大器挹之以樽,用此勺耳。” 宋 黄庭坚 《次苏子瞻和太白浔阳紫极宫感秋诗韵》:“我病二十年,大斗久不覆。” http://baike.baidu.com/view/6875412.htm
通俗地说,就是大勺。看下面的图:
商代蛇首扁柄斗,太原山西博物院藏

这东西明明是用来滔酒的么,怎么也能拿来喝酒?就好比你拿着汤勺喝汤么?我说的不是汤匙,而是盛汤用的大勺。好像没个样吧?是的,人渴了可以对着滔水的勺喝,真要是那么个样儿么?
“这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气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饮这百草酒须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 以饮百草酒则大增芳香之气。”
百草美酒,这就说不清啦,因为不知道里面有哪百种草。网子上倒找到两种百草酒,姑且拿来充数:


那古藤杯更是不知其为何物。在云南看见过一些树雕、根雕,藤雕也应该有,照说雕个杯子也不是难事。但网上遍寻,只找到下面一个,而且我怀疑还是犀角杯,姑且先拿它充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