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98|回复: 67

如果柴静采访屠妇 Camas Davis,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6 09: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4-28 07:43 AM 编辑

The kids were wearing aprons over their jeans. When it wasn’t their turn to butcher, they gossiped and texted friends photos of the dead pig, which was splayed out on a jigsaw of white cutting boards, its head sitting nearby, gazing on; its eyelids had been sliced off during an inspection for parasites. On a counter, industrial plastic bins were marked: bellies, loin/chops, shoulders/roasts, hams, bones/trotters/hocks. The students took turns removing the pig’s feet and breaking the animal down into four “primals”: shoulder, loin, belly and ham. Then Davis stepped in to show them how to butcher it into the cuts they’d seen at the grocery store and the ones they hadn’t. She picked up a leg, peeling off the skin with her blade, removing the “H-bone,” and then turned it toward her students. “Instead of muscling through this,” she said, “I’m going to use the tip of my knife to feather through the fascia,” the pig’s connective tissue. Davis held the knife in a butcher’s grip and delicately separated the muscle groups to reveal a roast. “Now it’s your turn.”

孩子们牛仔裤外面套着围裙。还未轮到他们下手时,孩子们吱吱喳喳地给朋友发短信照片。照片是肉案上的一头杀了的猪,用电锯割成骨肉分离;旁边放着猪头,眼睛睁着,眼睑被割了下来作寄生虫检查。案台上有一些塑料盆,分别标注:腩肉,上肉/排骨肉,肩颈肉/嫩肉,臀肉,骨头/前脚/后腿。

学生们动手砍下猪的四蹄,大卸成四块:肩颈肉、上肉、腩肉和臀肉,这时候Davis上前教他们怎样把猪肉切成他们在肉店里见到的,以及见不到的那种样子。她拿起一条猪腿,用利刀去皮,把腿骨拆下来,然后对她的学生说,“现在我要用刀尖轻轻地穿入筋膜里面,”指猪肉里的结缔组织。Davis的手灵活地用刀,精巧地把腱肉割开,露出了嫩肉,说:“现在到你们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嗯,听起来有点像。  发表于 2013-4-26 08:14 P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16: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知道你这些年都抽的什么大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22: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Star 发表于 2013-4-26 05:44 PM
想知道你这些年都抽的什么大麻。

有什么好牌子介绍?我知道日本有一款香烟Seven Stars,是Mild Cigarettes,其中有Soft Pack包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22: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4-28 07:41 AM 编辑

谢风雨兄鼓励。

如果Camas接受柴静采访,我想在对话中,与北大屠夫最大的不同,一定会有Camas的笑声。照片上的Camas倒有点做老师的专业神情,但显然易见,笑意抿在她的嘴角里;而她的学生无一不笑。我注意到照片上有两个亚裔学生,其中男的手里晃着一把像“好太太”的砍骨刀(这刀要扣分的),这肯定是从老妈的厨房里拿来的。女的也甜美地笑着,眼睛像在找什么好吃的;心里可能正想着弄一块嫩肉回家包饺子呢。

可陆步轩能笑么?陈生还好些,两人一开口就像来做检讨的。

Butchery is a new course being offered by the Oregon Episcopal School, an independent preparatory academy that prides itself on “inquiry-based learning.” Each year, the week before spring break, called Winterim, is reserved for experimental education projects. Some students go dog-sledding in Minnesota. Others play Dungeons & Dragons or opt for an intensive course in the art of hat-making. Recently, an English teacher at the school, Kara Tambellini, read an article about the Portland Meat Collective and proposed a course on butchery.

屠宰课程是一门新课,由俄勒冈教会学校提供。这是一所独立的预备生学院,该校以“学以致用”为自豪。每年春假之前的一段叫“闲冬”的日子里,学校设立一个实验性教育项目,让一些学生到明尼苏达去学习狗拉雪橇。其他人,有的玩地狱斗火龙游戏,有的选择制帽工艺的速成课程。最近,该校英语老师Kara Tambellini读到了一篇关于波特兰肉联厂的文章,他建议开一个屠宰课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23: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connective tissue"

医学名词是结缔组织:)

点评

昨夜雨:嗯,听起来有点像恐怖组织。谢了。  发表于 2013-4-26 11:11 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23: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昨夜雨:嗯,听起来有点像恐怖组织。谢了。"

就像尖叫者所看到的什么东西那么恐怖吗?:)))

这次看到照片了,那些孩子们胆子够大,这么小就敢动刀子。俺上大三时,生物课拿蟾蜍、青蛙什么的做实验,只看到它们被乙醚麻醉的无力挣扎的样子,看得俺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后来,心就开始变硬了,解剖起动物来越来越游刃有余。等到学医后,不要说解剖动物了,就是解剖人,都不在话下了。当然,这只限于死人。

无意中往上一看,看到你特意标出不同的颜色了, 也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08: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4-28 12:26 AM 编辑

回复 mist 的帖子

哈,这Scream是Edvard Munch的名画,创世界最高拍卖价。

据我所知,这种照片在西方很少见,尤其是一个砍下来的猪头。文章写得很专业的,读了之后,可以化解血肉淋漓所带来的心理情绪。我对医学一窍不通;我认为如果在手术台上看到五脏六腑,心里想着那块可以吃,那就成了杀猪的了。杀猪的,也是一种专业;杀猪的时候心里想着吃,是这种专业里的合理道德行为。这种行为,是食用者理所当然的心理依据,合法地施展各种烈火烹油的厨艺手段。于是,我们看到原本是一块活生生的血肉,无论在锅里怎样地翻滚,散发出来的美味哪怕是H9N7,让人饱死无憾。至于怎样称呼这块煮熟了的肉,菜的名字可俗可雅。俗的,或者“夫妻肺片”;雅的,毛氏肉——可不要想到躺在天安门的那一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7 12: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st 于 2013-4-27 04:41 PM 编辑
retro 发表于 2013-4-27 09:29 AM
回复 mist 的帖子

哈,这Scream是Edvard Munch的名画,创世界最高拍卖价。


不懂艺术。但是总觉得画作拍卖的价钱有时与作品本身的艺术性等不一定完全成正比。这句话并不是针对Munch的这幅scream。

确实是,把动物大卸八块并有一帮孩子围绕周围的照片很少见。不知道杀猪的在给猪吹气时想得可能是哪个部位红烧,哪个部位做馅,可在杀猪那一刻,想得是怎么能把猪杀得干净利落吧,以免引得猪死得不痛快时的惨叫。

手术台上做手术的人想的是怎样不出事故地把病灶切除,解剖台上的人想的是病人的死亡原因到底在哪里。俺敢担保就是最馋的操刀人在这个时候都不会想起和“吃”有关的事情。

哈,美味跟H9N7挂上了钩:)))。别说,现在国内的人不敢吃鸡了。

菜的名字可雅可俗,说得是,同一个名字里既可以雅又可以俗,比如说“九转大肠”,九转多雅,大肠多俗:)))

等晚上把你已经贴出来的两段英文好好看看,昨天太晚了,只瞄了一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3: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5-12 08:05 AM 编辑

谢雾儿帖子。

课堂里唯一不笑的,是那个睁眼的猪头,名字叫Wilburess,词性是She;Camas没法让她笑。她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星期的基础课,包括星期五到本地农场找生猪;他们找到了Wilburess。

The next Monday morning, the class met up with Wilburess again at a local slaughterhouse, along with her 30-year-old owner, Bubba King, who had a thick brown beard and bounced a 5-month-old baby named Ulysses on his hip. When the recession hit, King explained, he borrowed some farmland — though he had no previous farm experience — to raise pigs. He learned how to butcher them on YouTube. Eventually, he got in touch with Davis, who, through the Meat Collective, gave him a formal lesson. Now her students buy his hogs for their butchery courses. King sells them for $3.25 per pound of hanging weight, which is how much an animal weighs after it has been slaughtered, gutted and drained of its blood. Wilburess, at 171 pounds, earned him $536 — he gave the students a discount.

下个星期一的上午,全班人在当地一个屠宰场再次见到Wilburess;她和她的主人Bubba King在一起。Bubba King,30岁,一把浓密的红棕胡子,屁颠颠地抱着一个叫Ulysses,五个月大的孩子。趁着空档,他解释说,他租了一些农地养猪,可他以前没有一点农活经验。如何杀猪,他从YouTube上学着干。最后通过肉联厂,他跟Davis联系上;Davis正儿八经给他上课。

现在Davis的学生买King的猪,作他们屠宰课用。King按净重价卖给他们,每磅3.25美元。净重是牲口宰杀后,除去内脏和血水之后的重量计算 。Wilburess重171磅,King拿到了536美元——他给学生打了个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8 11: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4-28 12:12 AM
谢雾儿帖子。

课堂里唯一不笑的,是那个睁眼的猪头,名字叫Wilburess,词性是She;Camas没法让她笑。她为 ...

retro兄,接着贴啊,已经看完了这三段了:)

点评

好像你见识过杀猪。写出来,也好让我们见识见识。  发表于 2013-4-29 08:02 A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9 08: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4-30 09:07 AM 编辑

《The Proper Way to Eat a Pig·吃猪肉的正道》刊登在4月4日《纽约时报·杂志版》上,作者是Marnie Hanel;她是个品味精致,眼光独到的女子。她的文字多有照片,每篇都有流光溢彩的题图或插图。




左上:自种自养的盐水农场(Salt Water Farm)
右上:法式大师Jean-Georges制作的名菜
左下:名列世界50佳肴的丹麦菜色Noma
右下:专吃龙虾、海贝和牡蛎的海鲜小屋(Trout Point Lod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9 08: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5-12 07:52 AM 编辑

文章作者Marnie搬家到波特兰,甫即有邻居上门问是否想买牛;她一怔,旋即愣住了:“我把它放哪儿?”邻居给她一张传单,说“我找了两人,你可以拿到牛的四分之一,”指着上面的地址又说:“你可以到这来看它。”

原来波特兰人流行社区分享食物,对食品伦理认真过了头。当地有一热播剧集Portlandia,说两人到餐馆吃鸡,老缠着人家问餐桌上的鸡是否是有机(Organic)的,走动场地有多大;后来被告知这鸡的名字叫Colin,出生于波特兰外30英里的一个农场;最后,两人拿到了这只鸡的身份文件,才安心大块大块地吃鸡。

剧情搞笑,但这是根据farm-to-table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但实际上,从农场到餐桌上的肉,不比蔬菜那般简单。法律上要求任何动物的屠宰,都必须经由USDA(美国农业部)指认的机构进行。唯一例外:如果没人做赢利,而且动物仅用于家人和朋友食用,那动物的屠宰和制作可以由主宰者自行决定。(If no one is making a profit, and the animal is going to be used only to feed family and friends, it can be slaughtered and processed at the owner’s discretion.)这本来是对畜牧饲养业者,要与别人分享食物而言的;可波特兰市民钻了这个空子,合伙购买生禽活畜,回家自己宰杀。

作者发问:有比自己宰杀,让你能更好地认识食品伦理的其他方式吗?(What better way to learn about the ethics of your meat than to slaughter and butcher it yoursel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08: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4-30 07:26 PM 编辑

“食品伦理???——哼,岂有此理!”要是让Wilburess小姐知道了,她会很生气地说。这个理,还是听听Camas Davis怎讲吧。

The Portland Meat Collective — a group of butchers and chefs that offers classes on meat production, butchery, cooking and, yes, slaughter — was founded by Davis, a self-described “meat thinker.” She challenges her students and the larger community to engage with all aspects of meat production, whether that means visiting animals at farms or learning the skills to put them on their plates. The collective gave its first butchery course in 2010 and now holds classes in commercial kitchens, charging $100 to $300 per class.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it has educated more than 1,000 students. The collective plans to introduce a Kickstarter campaign to expand the model nationwide. They’re considering Seattle and Hood River, Ore., as test markets.

波特兰肉联厂由一群屠宰手和厨师组成;由Davis创立,她自称“肉之禅师”,提供肉类生产,屠宰,烹饪课程;当然还有宰杀。Davis常要求她的学生回答:社区那么多人参与肉类生产所有环节,是否意味着到农场看看牲畜,或学会怎样把肉弄上他们的盘子。2010年,肉联厂首次开设屠宰课程;现在到专业厨房里开课办班,收费100到300美元。过去3年里,超过1000人受教。肉联厂打算引入创业鼓励机制,规模扩至全国。他们正在考虑西雅图和俄勒冈的胡德河区为市场试点。

As a result of being a nose-to-tail carnivore, Davis has been called everything from a killer to an anti-feminist by animal activists, who might be surprised to learn she once was a vegetarian herself. (When I asked her why she began eating meat again, she replied, “I was hungry.”) The organization that leased Davis a commercial kitchen for Winterim asked that we not mention its name, and when Davis initially visited the space, someone asked how she was going to contain the pig’s blood. “What blood?” she said, and the reply revealed that the owners thought she was going to walk a live pig through the front door and kill it in front of nine teenagers. This ignorance, Davis says, is telling of our relationship to the animals that we eat — most of us don’t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utchery and slaughter.

作为彻头彻尾的肉食者,后果是爱动物人士对Davis的蔑称,从动物杀手到反常女人等五花八门。可他们或会惊讶,当知道她本人曾经是个素食者。(当我问她为什么又开始吃肉时,她回答“我饿坏了。”)那个出租专业厨房给Davis作闲冬课程的机构,要求不要透露机构的名字。当Davis甫来察看场地时,有人问她怎样盛装猪血。“什么血?”她问。物业主人回答中表示,以为她从前门赶生猪进来,然后在9个孩子眼前,当面开刀。

这种无知,Davis说,说明我们与我们所吃动物的关系——我们的大多数人,不知道屠跟宰之间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08: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retro 的帖子
我们的大多数人,不知道屠跟宰之间的区别。

汉字的屠跟宰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吧?好象都是有宰杀的意思的。

点评

屠有大量的意思?宰一头猪,但不会屠(杀)一头猪。 屠也听起来力量更大些,更野蛮些。比如“屠杀鸡”听起来不顺口。  发表于 2013-4-30 09:37 A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09: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prilFool 的帖子

这个问得好。说“屠”与“杀”之间的差别可能更接近原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21: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4-29 09:16 AM
《The Proper Way to Eat a Pig·吃猪肉的正道》刊登在4月4日《纽约时报·杂志版》上,作者是Marnie Hanel ...

”作者是Marnie Hanel;她是个品味精致,眼光独到的女子。她的文字多有照片,每篇都有流光溢彩的题图或插图。“

Marnie是左上图那个女子吗?那张照片太美了,就像油画一般。真是秀色可餐啊,看了左上面那张,左下那张已经失去它对我原有的吸引力了:)))

回retro兄,可惜,基本上没有去过农村,没有见识过杀猪是怎么回事,但前几年朋友们聚会时,听过几句,觉得挺有意思的。

几家分头牛是个不错的主意。家里备个大电冰箱或者大冷藏冰箱,把牛里脊,牛腱,牛腩等分门别类的放好,想吃哪个部位就拿出一块来,多方便。至于有机还是无机,哪管得了那么多。反正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早死几年晚死几年没有什么大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21: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4-30 09:28 AM
“食品伦理???——哼,岂有此理!”要是让Wilburess小姐知道了,她会很生气地说。这个理,还是听听Camas Da ...

”彻头彻尾“这个词翻得太好了,真传神。”反常女人“,反常这个词也用得特好。

Davis也够神的,从素食又回到了吃肉,估计这样的人没有几个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06: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ist 的帖子

我感觉文章可能经过了编辑的修改,文藻、句子结构都比较考究、老道。这是《纽约时报》文字的一贯风格,对一般读者有点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06: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5-3 07:21 AM 编辑

“屠”与“宰”,在古义里是有区别的。《说文解字》:“屠,刳也。”刳[ku1],是开膛;是医生、刽子手的工作 。以此解释“屠”,跟“杀”的原意大致接近。“屠”跟任何人事搭配,都不怀好意,如屠户、屠毒、屠戮、屠城等。

“宰”本义是职业;《周礼》:“宰者,官也。”古代庙堂里掌管祭礼的官,如太宰、宰相,“宰”是他们的宗教行为,不直接动刀子,只是在仪式上主持牺牲贡品的“宰割”。

广东老话老说:“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太公是族中德高望重之长者,在祠堂拜祭完毕之时,负责将缴公的猪肉“切割”分配给(男性)族人。这跟远古太宰司职一样,与其说操刀割肉,倒不如说行驶主宰公权;与今天的“宰”,不能等同之。

这话有成语“陈平宰社”为证。《史记·陈丞相世家》: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故事大概:小时候陈平家境贫穷,爱读书。乡里有盛会时,他帮手分肉,切得大小均匀。父老们说:“好样的,小陈是个当官的料子!”陈平回答:“呵呵,若我做官宰天下,也跟这切肉一样。”

后来,陈平果然助刘邦得天下。功过在此不提。

“屠”与“宰”虽然都有杀机,但两者之间的微妙在于血的感觉。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屠是流血的,生命的死亡;而宰的是鲜肉,吃之前的工作。有没有血腥,大抵是人们对肉食可吃的心理判断;与食品伦理若即若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09: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5-1 07:44 AM
“屠”与“宰”,在古义里是有区别的。《说文解字》:“屠,刳也。”刳[ku1],是开膛;是医生、刽子手的工 ...

说“宰”只是切割而没有杀的意思不符合这个字在当今的用法。当一个坏蛋说“老子宰了你!”的时候,他的意思可是要杀活人,而不只是要切死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10: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retro 的帖子

retro兄说得有理。

原文是“butchery and slaughter”。按照你这里的解释,那么可以译为“宰跟屠”,而不是“屠跟宰”。而依据你的解释,我觉得译成“宰与杀”可能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3: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5-3 06:42 PM 编辑

有问题,先跑题。记得老师说过,功夫在诗外嘛。

语言是生活的,说话可以自言自语,也可以含糊其词。而文字受历史环境限定,沉淀下来的,是自然和文化的选择。现在有些词语与古语不同,如果沿着字源的时态索引咬文爵字,就会看到本义,或引申义的原本。

通观古语,“宰”是个地位极高的官职。《谷梁传·僖公九年》载:“天王使宰周公来聘。天子之宰,通於四海。”天子任命周公为宰;《春秋左传》解释是大宰,六官之长,代表天子,四海通行无阻。

先秦时代,“宰”是个政治制度;体制里面的人事,大都以“宰”作冠为衔。如:宰士(宰相谋士),宰臣(王室大臣),宰府(宰相官府),宰柄(宰相权柄),宰牧(官名)等职。到了秦朝统一的时候,体制改革,职称改为“丞相”;“宰相”成了誉称。

不管历史怎样,官场上的“宰”,无论如何都不能与“杀”齐名。

民间说“宰杀”,可能是因循远古祭奠杀牲记忆,对牲口而言。“宰”在词组里是个限定性副词,说明“杀”是为了吃。“老子宰了你!”后面的意思是“老子吃了你!”这跟“老子杀了你!”——在情绪上表达,“宰”比“杀”更狠,恨得咬牙切齿。

字典上Butchery也有解“屠”:Butchery, the savage killing of large numbers of people。同样,Slaughter亦有解“宰”:Slaughter, the killing of animals for food。如果硬要用“杀”,用Murder对人适合;那Kill就是通杀了。

中英互译,不能拘泥于单词解释。我读写都是闹着玩,大家凑合地看吧。

注:此处Butchery和Slaughter的英解,摘自网络上的牛津字典(http://oxforddictionaries.com/u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00: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5-1 07:31 AM
回复 mist 的帖子

我感觉文章可能经过了编辑的修改,文藻、句子结构都比较考究、老道。这是《纽约时报》文 ...

真的啊?俺没有看过“纽约时报”。

retro兄真行,连英文的行文风格都能说出一/二来。俺要是读这种英文的东西,光顾着查字典找不认识的字的意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00: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5-3 12:38 AM
有问题,先跑题。记得老师说过,功夫在诗外嘛。

语言是生活的,说话可以自言自语,也可以含糊其词。而文字 ...

还是不很明白“屠”和“宰”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但想到“屠杀”是用于对人群的杀戮,而“宰杀”是用在动物身上。

retro兄,你这篇文章还没贴完呢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9: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5-7 10:26 AM 编辑
mist 发表于 2013-5-7 01:08 AM
还是不很明白“屠”和“宰”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但想到“屠杀”是用于对人群的杀戮,而“宰杀”是用在动物 ...


哈哈,雾儿讨债来啦?

我是个用书不专的人,每天读的东西很多,想写的东西也很多。现正在看Deyan Sudjic的《The Language of Things·物语解构》,也想写16世纪意大利画家Carabaggio的光线对心理表现……总之,要读想写的东西多着呢。

这篇东东本来是代Wilburess小姐发点牢骚,当时看着看着,自己就笑了起来了;搞笑搞笑,就写起来了。文章后面有些卖点,也可以写点屠宰的故事;天方夜谭,1001夜的故事,长着呢。有命的话,就继续吧。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21: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5-7 10:01 AM
哈哈,雾儿讨债来啦?

我是个用书不专的人,每天读的东西很多,想写的东西也很多。现正在看Deyan Sudjic ...

能看出来你是涉猎很广知识丰富的人,更难得的是,看书的过程就是自己思考的过程。

retro兄如果能够有时间把自己看的书稍微给俺讲那么一点,那俺就特荣幸了。最后是挑些好玩的讲,纯理论的不在俺的大脑能理解的范围内:)))

光线对心理表现的题目听起来很有意思。

10001夜才好呢(oops,咋在中间多加了个0,笔误还是有意:))),顶不济和小站一起变老呗:)))

retro兄,不是讨债,就是喜欢听而已。不着急,你什么时候有时间,什么时候想写了,就写一点,让俺开开眼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22: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5-18 08:07 AM 编辑

既然跑题,就简单地说作者吧。Marnie Hanel名气不大,多在《Vanity Fair·名利场》上刊文,话题主要涉及电影里人物服饰、化妆、道具设计等内幕;文字比较平叙。

在文章All About Mila Kunis’s Sexy-Witch Leather Bustier in Oz—and Other Costume-Closet Secrets,文中谈论女演员Mila Kunis的紧身性感装束,及其他演员服装设计原委。

电影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里的人物装束图稿,及演员服饰:


But while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fantasy remakes, there’s one major difference: this time, Disney does not own the rights to the first, iconic film. Warner Bros. does. (Disney owns the rights to L. Frank Baum’s Oz novels.) This posed a challenge for the filmmakers, whose creativity ran up against copyright law. In the development phase, character designer Michael Kutsche (Alice in Wonderland, Thor) and costume designer Gary Jones (The Talented Mr. Ripley, Spider-Man II, The English Patient) collaborated with the department heads on the look of the characters. Then they roped in another expert.

这里说的是法律问题。因为与电影Alice in Wonderland情节有雷同,触及版权,影片角色设计要有新创。所以制片人要另寻高手。

电影Les Miserables的场景设计草图:


Oscar-nominated costume designer Eve Stewart was inspired to create Gavroche’s elephant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 in Victor Hugo’s novel: “The Emperor had had the dream of a genius; in that Titanic elephant, armed, prodigious, with trunk uplifted, bearing its tower and scattering on all sides its merry and vivifying waters, he wished to incarnate the people. God had done a grander thing with it, he had lodged a child there.”

《悲惨世界》服装道具设计师Eve Stewart的图稿,灵感来自原著里的一段话。

电影Lincoln中的服装设计,及演员衣着:


“I don’t think we should talk about Lincoln’s underwear,” costume designer Joanna Johnston said recently, and laughed. “It’s not appropriate for someone so iconic. Even in the bedroom, Lincoln is never shown in his pajamas. He’s in his shirt and pants.” Johnston’s success in this matter—on all things presidential and sartorial in Steven Spielberg’s film—has earned her an Oscar nomination, and incredibly, it’s her first.

“我认为,我们不应讨论林肯的内衣裤,”服装道具设计师Joanna Johnston最近说,而且笑着。“对于某些瞩目非凡的人物,这是不适当的。即使在床上,林肯也从不身穿睡衣。他穿的是衬衣和长裤。”Joanna在这方面的成功,在Steven Spielber影片里与总统行装和衣着设计所有关,为她获得了一项奥斯卡奖提名及名誉;这是她的第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22: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5-10 11:28 PM
既然跑题,就简单地说作者吧。Marnie Hanel名气不大,多在《Vanity Fair·名利场》上刊文,话题主要涉及电 ...

谢谢retro兄介绍的这三部电影的服装和场景设计。

总觉得Lincoln电影的服装设计不应该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吧,毕竟这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有照片为证,当然,照片的拍摄不会在卧室里:)

电影“悲惨世界”里有这个大象的设计?俺咋都不记得了。根据雨果原著的一句话而想出来这个设计,也算挺有创造力的。

Wizard of OZ是不是近一年新拍的类似2D/3D之类的电影?俺20来年前看过老版的这个电影,怎么新版的会和“爱丽丝漫游记”有雷同的情节呢?也许新版的Oz根本和Wizard of Oz是两回事?

说起那个紧身束衣,盛行在18/19世纪吧?那时小姐们动不动就晕过去,据说都是真晕,而不是假晕,就是因为这样的紧身束衣把小姐们勒得喘不上气来,再加上屋子里空气流通不好,天气一热,小姐们很容易就昏倒:)))

想起小说”飘“里面胖大妈帮郝思嘉穿紧身束衣时使劲帮她勒的那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23: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是Marnie Hanel;她是个品味精致,眼光独到的女子。她的文字多有照片,每篇都有流光溢彩的题图或插图。“

”我感觉文章可能经过了编辑的修改,文藻、句子结构都比较考究、老道。这是《纽约时报》文字的一贯风格,对一般读者有点难度。“

”Marnie Hanel名气不大,多在《Vanity Fair·名利场》上刊文,话题主要涉及电影里人物服饰、化妆、道具设计等内幕;文字比较平叙。“

谢谢retro兄介绍Marnie Hanel。下次如果有机会见到这个作者的名字,就不会觉得那么陌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ist 的帖子

怎么老是我俩二人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3: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5-13 08:42 AM 编辑

Wilburess小姐之死:

到了屠宰场,Wilburess小姐从容地走下一道斜坡;场子里正播放拉丁舞音乐,企图掩盖这里将要发生的一切。这时,一个刽子手上前,用电叉突然在她后脑一击,Wilburess小姐当场晕死过去;跟着对她心脏再次电击,造成她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在检查她的眼球活动——没有反应之后,他在她的腿部动脉(brachial artery)位置划开一个口子;接着身体被放到沸水池里,让毛孔放松;然后放在案台上,作退毛处理。

屠宰的下一道工序:另一位工人把死猪挂起来,开膛,除去内脏,劈成两半。

The students watched it all. No one fainted. No one cried. (Though a few kids admitted to their teachers later that they were considerably shaken.) As for Davis, she said that the first time she witnessed a slaughter, she broke into tears, and nearly every time she visits a slaughterhouse, she gets choked up.

学生们看到了一切,没人晕厥,没人伤感。(虽然有个别孩子事后对他们老师承认,他们当时感到悚栗。)而对Davis,她说当第一次她目击屠宰时,她的眼泪夺眶而出。以后几乎是,每次到屠宰场,她都感到哽咽

这里给Wilburess小姐送一首挽曲《Oblivion·忘然》。这是Astor Piazzolla的探戈名曲,不知Wilburess是否听着这只曲子死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23: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5-12 12:37 AM
Wilburess小姐之死:

到了屠宰场,Wilburess小姐从容地走下一道斜坡;场子里正播放拉丁舞音乐,企图掩盖这 ...

“gets choked up”的意思应该是想哭,而不是作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3: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AprilFool 发表于 2013-5-12 12:44 AM
“gets choked up”的意思应该是想哭,而不是作呕。

哈,四福子,给你揪住了。改了。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23: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5-12 12:25 AM
回复 mist 的帖子

怎么老是我俩二人转?

哈,还真是的,不知道怎么回事。要不然拿大喇叭广播一下,请大家关注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07: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5-18 08:12 AM 编辑

The reasoning underlying the Portland Meat Collective, she says, is that by taking part in the process, we begin to think of how to use the animal differently. “Once you slaughter a pig, you dehair it, you butcher it, you wrap it and you put it in your freezer, it’s so much work you don’t want to waste it,” Davis says. “It’s special.” Two days after Wilburess’s slaughter, Davis cut off the pig’s head and started listing its possible uses. “Once I take the face off, there’s a lot I can do with this. I can make my jowl bacon. I can leave the face intact and make porchetta di testa. I can dry the pig ears and give them to a dog. I can make headcheese.” She pointed to the area just next to the jaw. “The more a muscle works, the tougher it is, the more flavorful it is. Imagine how much these worked — the cheeks!” The students watched in silence. “They’re delicious.”

我们在处理环节的一开始,波特兰肉联厂的基本理念,Davis说,思考怎样对动物食尽其不同。“当你杀了一头猪,你得刮毛,你要宰割,你包装之后放到你的冰箱里;太多的工作,你不想浪费这一切。”她说,“工作不一般。”

宰杀Wilburess两天之后,Davis把猪头割下来,然后开始列出它的大致用途。“当我把脸皮肉切下来处理,有很多功夫可做——我可以做咸兜肉;我可以把整块脸留下来做熏猪头肉;我可以把猪耳弄干作狗食;我可以做猪头肉冻。”她指着靠近下颚的一块地方,“肌肉活动越多,肉质越有弹性,味道就越好。想想这里有多少活动——是脸颊啊!”学生们认真看着,听着,“这肉好吃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6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retro 的帖子

跑题一下,说说服装设计。虽然有历史图片做参考,但那是二维的死东西。做成三维的,选什么面料就是一个难题。太厚了动起来不够飘逸,太薄了挂在身上没有神气。。。文字作品可以把想象空间留给读者。电影不行,你得让观众看到有活力的服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3: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昨夜雨 的帖子

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长处,给你一个活的历史观感,但时空太短暂了。反而,电视连续剧可以跨越更广阔的历史阶段或层面,弥补电影中这方面的不足。比如看《Band of Brothers·兄弟连》,对战争的广度和深度的认识,要比看《D-Day·诺曼底登陆日》要充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4: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5-22 08:42 AM 编辑

看着Davis,说着把一个猪头,做成一道道好吃的。在我心里眼里,“醉翁之意不在酒”,听到她说的是一种节俭方式。

中国人与猪共舞的历史很长很长,对猪的名堂,比老美多得多。

“家”在中文里的象形,是屋子里养有猪。过去对于农民,家中有猪是富有,是日子安稳的象征。可以说,猪是吉祥物,能使婚姻美满,家庭和睦,增长幸福指数,等等。不过养猪需要日子,要肥要膘不容易。老百姓过平常日子,非大喜大庆,猪是杀不得的。但一旦杀了,五腑六脏,骨头熬汤,人们绝不会浪费半点油腥;甚至连一条猪毛也不放过——比如猪鬃毛。

小时候用的牙刷,用猪鬃毛做的;木柄的背后,有一道道绳子打结,把刷毛(猪鬃毛)嵌缝进去。猪皮虽然价值不高,不能成名革,但可以成名菜。广东人宴会,言必九大簋,九道菜里必有羹汤。没有鱼肚花胶,可用猪皮做成浮皮羹;吃进嘴里,骗人骗己,皆大欢喜。

还有,中医理论以形补形,吃猪脑补人脑(但要把脑神经挑出来……哈哈。)所以中国人智商特别高,就是情商差一点。这是吃猪肉的错?



三丝鱼肚羹(左),冬菇浮皮羹(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6 16: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prilFool 的帖子

谢谢阿福,你不说我也以为是呕出来。

“到了屠宰场,Wilburess小姐从容地走下一道斜坡;场子里正播放拉丁舞音乐,企图掩盖这里将要发生的一切。这时,一个刽子手上前,用电叉突然在她后脑一击,Wilburess小姐当场晕死过去...” ---- 这和纳粹灭犹太人一模一样:德国人押犹太人去集中营,路上犹太人渴,德国人说,快走吧,营地有新烧的咖啡等着呢。

“当我问她为什么又开始吃肉时,她回答“我饿坏了。”  ---- 她撒谎你信不。西方哪有饿饭的?她就是馋了。俺也素食过一段时间,破戒是因为馋。

顺问阿雾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7 00: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5-12 12:37 AM
Wilburess小姐之死:

到了屠宰场,Wilburess小姐从容地走下一道斜坡;场子里正播放拉丁舞音乐,企图掩盖这 ...

"Wilburess小姐从容地走下一道斜坡"

从这句往下读去,心中疑惑,不是写猪的吗,怎么又出来个小姐。往前看了看,不是那个作家小姐,正在纳闷retro兄这又是天马行空到了哪里,便看到这句“接着身体被放到沸水池里”,就连俺这个见到死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也顿时一惊。直到"退毛处理“,方才释然。

在拉丁舞中,最喜欢的就是探戈:一切都进行在似有似无之中。

retro兄把这首探戈的曲子译为”忘然“,真棒。如果换了俺,也就是”遗忘“”忘却“之类的。”忘然“和”遗忘“一比较,就看出文化人和粗人之间的区别了。

发现跳舞的女的腿型鲜有好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7 00: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5-12 12:37 AM
Wilburess小姐之死:

到了屠宰场,Wilburess小姐从容地走下一道斜坡;场子里正播放拉丁舞音乐,企图掩盖这 ...

”腿部动脉(brachial artery)"

如果是人类,brachial artery是肱动脉,在上臂。不知道猪的brachial artery是只在前腿还是后腿也有?

看到retro兄引用的这几段英文,觉得slaughter和butcher确实用在不同的地方。slaughter是把动物弄死,而butcher是把死后的动物肢解。不知道俺这么理解对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7 00: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5-12 12:37 AM
Wilburess小姐之死:

到了屠宰场,Wilburess小姐从容地走下一道斜坡;场子里正播放拉丁舞音乐,企图掩盖这 ...

“she said that the first time she witnessed a slaughter, she broke into tears”

就和我第一次解剖青蛙时的反应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7 00: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5-13 08:29 AM
The reasoning underlying the Portland Meat Collective, she says, is that by taking part in the proce ...

“Once I take the face off”

这句话看着挺吓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7 00: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tro 发表于 2013-5-16 03:04 PM
看着Davis,说着把一个猪头,做成一道道好吃的。在我心里眼里,“醉翁之意不在酒”,听到她说的是一种节俭 ...

好像农家有句什么“猪浑身都是宝”之类的话。

小时候吃过酱猪头肉,好吃极了。夹在饼里吃,太香了。

可是俺现在看上retro兄的这两碗汤了。只能对着屏幕做吞咽动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7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niv080922 发表于 2013-5-16 05:17 PM
回复 AprilFool 的帖子

谢谢阿福,你不说我也以为是呕出来。

好久不见,问niv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9: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niv080922 的帖子

哈,你这一喊,不用广播,雾儿出来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7 13: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retro 的帖子

恁客气。俺们雾儿只顶好线。你这线甚好,有桃李不言的风格。精致的翻译,让俺想起云天。

昨儿我发过帖就觉不安:不该拿杀猪和屠戮犹太人相形。可是,Davis 展示的,何止是人类的生存需要? 纳粹精神,也可藉她这种实事求是的平和,孕育成长。要是美国人把pioneers 杀印第安人的过程作成图例,也似 Davis 课程的相似形。不能说我吃肉,我就当仁不让把吃肉合理化吧。

“存在即合理”,在我听就是胡说。不合理的存在到处都是。把自己做的不合理的事合理化,有一个至大的好处,是求得心理泰然。“啮着,嚼着,还觉平平坦坦...”。当然,边吃边痛心或吃过再痛心,会被人当虚伪或精神病。

染指胡评,惭愧。雾儿好好顶线,俺好好作听众(从头对照读英文和中译呢)。线上网友均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2: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tro 于 2013-5-22 08:44 AM 编辑
mist 发表于 2013-5-17 01:28 AM
好像农家有句什么“猪浑身都是宝”之类的话。

小时候吃过酱猪头肉,好吃极了。夹在饼里吃,太香了。


不管肱动脉是在前腿还是后脚,放猪血也是个浪费。

猪浑身都是宝,这话不差。以前懂打家具的人都知道,板子上漆之前,先用腻子平整。过去的腻子,是用猪料+复粉混合而成。这猪料,就是从猪血里瞎搞出来的,黏糊糊的东西。

猪血做腻子也是个浪费,本身猪血就是一大美味。在这里呆腻了,我有时候特别想念家乡;老实话,想的就是那一大海碗的猪红汤。去年回去吃,餐馆里的放久了,不好吃。我自个跑到边远的农贸市场,买新鲜猪血回家DIY。

一碗好的猪红汤,秘诀是“慢火浸猪红”。心一急,火太猛,猪红煮成海绵体。正好熟的猪红,放在嘴里比豆腐还嫩滑。猪红的汤最好有肉香味;没有,弄些姜丝葱花,撒点胡椒面,再放少许美味酱油也中。

过去有科学人士说,吃猪红能排出人体里面的垃圾;这是有临床医学见证的。广东歇后语:食猪红屙黑屎——马上见恭(建功)。(有错吗?)于是,我强烈建议天涯小站组织学医的集体扫盲,由雾儿带领,到波特兰屠宰场的沸水池里喝猪血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2: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niv080922 的帖子

谢你的帖子。看你行文,知你是有识之士。我想,能来美留下来的,大多是读书人。我到这个地方,只是找个僻静的角落,坐下来,翻翻书,随笔写写。如《王羲之·兰亭序》曰: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8 00: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niv080922 发表于 2013-5-17 02:49 PM
回复 retro 的帖子

恁客气。俺们雾儿只顶好线。你这线甚好,有桃李不言的风格。精致的翻译,让俺想起云天 ...

哈,俺姐,俺有你说的好眼力吗?:)))

好的,俺好好顶线,你继续“胡”评,俺喜欢听:)

周末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0-23 08:11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